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9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果蝇是一种小型的昆虫。由于生活周期短,繁殖快,数量大,突变性状多,唾腺染色体大,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据有关报道,果蝇最适于20°—25℃生长。在炎热的夏天繁殖困难。为了适应教学需要,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试验。发现野生型、白眼突变型,能在32—36℃下生长,尚能繁殖后代。 1.材料实验用果蝇品种:18号:Qre-R-CH野生型;19号:Sw-bWild,野生型;22号:W,白眼突变型。 2.培养果蝇所用饲料本实验采用各种水果(梨、苹果、挑、大红枣),甜酒糟,蕃茄等,都可以作果蝇饲料。其中效果最佳是苹果+甜酒糟,大红枣+甜酒糟,甜酒糟(注意:挤出多余的糟汁液)。 3.饲养方法先用70%酒精,将培养瓶内壁和水果表皮进行擦拭,使之消毒,灭菌。然后,将水果切成小块,放入培养  相似文献   
2.
黑叶猴和菲氏叶猴颅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人巨细胞病毒DNA检测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应用两种罗索线虫防制按蚊和库蚊幼虫的现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峨眉市郊稻田、水坑和沼泽同时释放罗索线虫未定种(2000/m~2)和豫南罗索线虫(3000/m~2)。结果中华按蚊幼虫和三带喙库蚊幼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8.6%—87.0%和64.7%—76.9%。单独释放一种线虫的对照组结果表明,同时应用两种索线虫没有减弱二者各自的灭蚊效果,起到了联合杀灭上述两蚊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扁座壳孢(Aschersonia placenta Berk.et Br.)是黑胶粉虱病原真菌,在寄主初龄幼虫期使用孢子悬浮液喷雾,个体容易感病,而且致死力较强。该菌最适生长温度24—26℃,暴发性流行季节气候条件多阴雨,相对湿度在85%以上。病原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在自然界以感病致死虫尸为营养载体,粘附在叶面,不断形成分生孢子,产生再次侵染,对控制害虫虫口增长作用显著,是综合防治中不可忽视的生物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曾生存过许多我们没有见过的生物。泥萨(?)(音qióng),就是不久前生活在非洲南部的一种既像斑马又像普通马的动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当地土人为了食用泥(?)鲜美的肉,因而大量残杀,加上当地人为了种植农作物,开垦土地,占用了大面积的生长着泥(?)食用的植物的土地,就使这种动物走近了濒临灭绝的地步。1883年,最后一只泥(?)也从地球上消失了。那末,已经从地球上绝种的动物能否再次出现在人类面前呢?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已使人类能够向这个问题挑战了。  相似文献   
7.
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 Kze.)系 Kunze 于1817年报道见于丹麦石竹(Dianthus carthusianorum L.)茎上的毛壳菌属(Chaetomium)的第一个种(模式种)。Cooke and Ellis 在1878年描述了见于飞蓬属(Erigeron L.)腐茎上的橄榄色毛壳(C.oliaceum C.et E.)。在 Chivers(1915)、Skolko and Groves(1953)、Udagawa(1960)、Ames(1963)和 Seth(1972)关于毛壳菌属的专著都曾指出很难划分这两个种的界限。Skolk and Groves(1953)区分此两个种时以橄榄色毛壳具有较大的子囊壳、较宽的顶附属丝和较大的子囊孢子,而 Chivers(1915)则认为橄榄色毛壳是球毛壳的异名,Udagawa(1960)区分此两个种仅根据子囊孢子的长度和宽度,他认为橄榄色毛壳的子囊孢子大于球毛壳的子囊孢子。Seth(1972)在他的专著中虽保留此两个种作为独立种,但他指出限于他镜检过的标本材料及根据 Chivers 专著中的球毛壳的特征辑要概括了橄榄色毛壳的特征,对这两个种的区分界限确实是很难划分的。最近我们在北京采集和分离了来源于不同的植物和动物材料上的毛壳菌种类,以期进行北京地区毛壳菌种类调查研究。我们分离获得许多球毛壳——橄榄色毛壳类的毛壳菌菌株。参考了不同作者对这两个种的子囊壳、顶附属丝、侧附属丝、子囊及子囊孢子的特征记载,对北京的这一类型菌株进行了细致研究,认为球毛壳与橄榄色毛壳确有形态学特征区别,表现在橄榄色毛壳的子囊壳、顶附属丝和子囊孢子较球毛壳的更为粗壮,兼之球毛壳的顶附属丝较橄榄色毛壳的为窄且有分隔和微粗糙,球毛壳的子囊孢子呈浅橄榄褐色至暗橄榄褐色,含两个折光性油滴而橄榄色毛壳的子囊孢子呈暗橄榄褐色,量度亦较大,凭依经验即可鉴别此两个不同种。  相似文献   
8.
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为了解其活动习性及影响因素,我们于1984年在襄樊市郊进行了此项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于当地蚊虫活动季节6—9月份19时至次晨6时,每小时15分钟固定地点捕捉人、牛房内中华按蚊,每旬一次,将新鲜饱血蚊用单个指管扣入,带回实验室饲养观察。用单个指管饲养法将饱血蚊置实验室阴凉处,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时间和产卵数,同时每日6、14、22时记录室内温度,求出平均数。将所捕部分饱血及未吸血蚊根据腹部外观,按Cella氏分期(姚永政等,1982)区别,逐个解剖…  相似文献   
9.
四川甘孜州野生动物资源考察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地域辽阔,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30多种鸟兽模式标本采自本州的康定、巴塘和理塘等县。对甘孜州野生动物进行全面考察,拟出建立自然保护区规划,并在甘孜州林业局建立富有特色的高原生物标本陈列馆,很有必要。1988年4—5月、7—8月和9—10月先后有胡锦矗教授、余志伟副教授和彭基泰副研究员等22人次参加,在甘孜州北线7县和泸县、巴塘等县联合进行野生动物考察,行程一万余公里,采得陆生脊椎动物标本约150种670号,经初步鉴定整理,发现19种为甘孜州动物新记录。通过一年的考察,除收集到大量珍贵的资料和标本外,还初步解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