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样蛋白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共存(以下简称双基因异常)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EGFR突变与EML4-ALK融合基因共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结果:11例双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占医院同期入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0.68%(11/1620);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1.6岁;11例患者均不吸烟;腺癌9例,肉瘤样癌2例;临床分期,ⅠA期3例,ⅡB期1例,ⅢA期1例,ⅢB期1例,ⅠV期5例;6例行手术治疗,4例使用传统化疗,最好疗效为稳定(SD),最长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月;5例患者使用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Ⅰ)治疗,使用EGFR-TKⅠ最好疗效为部分缓解(PR),PFS为3-23月,中位PFS为9月;截止2017年12月,死亡4例,11例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67月,中位存活时间为21月。结论:EGFR基因突变与EML4-ALK融合基因共存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少见,多见于不吸烟或少吸烟的肺腺癌患者,双基因异常的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的治疗缺乏统一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EGFR及EML4-ALK的磷酸化水平或肿瘤突变负荷选择靶向药物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2, BRCA2)蛋白与中心体BRCA2相互作用蛋白(centromal BRCA2 interacting protein, centrobin)间相互作用及其细胞定位的关系,探讨二者功能上的联系,本研究采用哺乳细胞双杂交实验检测体内结合并初步判定BRCA2分子上的结合区域;免疫共沉淀实验进一步验证其体内结合活性,GST-pulldown法检测其体外结合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BRCA2蛋白的细胞定位及在有丝分裂各期centrobin的细胞定位.结果显示,BRCA2与centrobin间存在体内和体外结合,且BRCA2分子的结合区域主要位于2 393~2 952氨基酸残基处;外源表达BRCA2定位于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各时相centrobin均定位于中心体. BRCA2与centrobin在体内形成复合物,并存在直接物理结合作用,二者存在细胞空间定位的一致性.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RCA2在中心体复制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人肝癌(HCC)组织中染色体8p、16q部分基因及染色体片段的遗传变异及与临床病理关系,初步筛选HCC相关的抑癌基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法分析45例HCC组织标本中染色体8p和16q的杂合性丢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结果:发生LOH的总频率为68.89%(31/45),其中D16S511位点的发生LOH率最高为53.33%(24/45),其次是D8S261(39.02%,16/41)和D8S499(34.88%,15/43)。MSI出现的总频率为11.11%(5/45),出现在三个微卫星位点(D8S261、D8S499及D16S511)上。结论:染色体16q23、8p22-21.3及8p12区域的LOH发生频率高,其可能存在与HCC发生发展相关的新的抑癌基因,特定位点的遗传变异可能与HBV感染、临床病理恶性程度等预后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埃兹蛋白(Ezri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Ezrin在有无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细胞免疫组化、western-blot、RT-PCR检测Ezrin在不同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通过transwell考察Ezrin对不同转移潜能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Ezrin蛋白在有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肺癌组织,在高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低转移潜能细胞系,受抑制时会削弱高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过表达时会增强低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Ezrin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肝癌(HCC)组织中染色体8p、16q部分基因及染色体片段的遗传变异及与临床病理关系,初步筛选HCC相关的抑癌基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法分析45例HCC组织标本中染色体8p和16q的杂合性丢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结果:发生LOH的总频率为68.89%(31/45),其中D16S511位点的发生LOH率最高为53.33%(24/45),其次是D8S261(39.02%,16/41)和D8S499(34.88%,15/43)。MSI出现的总频率为11.11%(5/45),出现在三个微卫星位点(D8S261、D8S499及D16S511)上。结论:染色体16q23、8p22-21.3及8p12区域的LOH发生频率高,其可能存在与HCC发生发展相关的新的抑癌基因,特定位点的遗传变异可能与HBV感染、临床病理恶性程度等预后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