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合并应用枸杞有效成份和大蒜有效成份,作用于U_14腹水型宫颈癌小鼠,腹腔注射第四天,发现一般状况改善,取腹水观察,癌细胞破损,DNA、RNA荧光染色强度减弱,有大量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围绕;流式细胞分析G_1期细胞堆积,超微结构显示胞质中线粒体肿胀,嵴破坏甚至中空,粗面内质网扩大、脱颗粒,肯定了其作用的效果。此因枸杞有效成分活化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紧密结合而起到溶瘤作用,与大蒜有效成分直接杀伤而作用维持短暂结合起来,可大大提高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然条件下,兰科植物需要依赖菌根真菌获得营养才能萌发。本研究对白及根和原球茎中分离的4株菌根真菌(WQ17-33、WQ17-43、JST-3和SL15-7)进行分子鉴定,并评价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不同菌株促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根的效果。结果表明,4个菌株分别隶属于鬼伞属Coprinus、胶膜菌属Tulasnella、腊壳菌属SebacinaSerendipita。在种子萌发前期(未形成叶子)进行暗培养较光照对菌株JST-13和SL15-7处理组原球茎阶段萌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菌株共生萌发效果不同,菌株SL15-7较其他处理原球茎和幼苗发育阶段的萌发率高。菌株JST-13和SL15-7处理组形成的幼苗较其他处理组强壮,定殖的菌丝团也较多,其幼苗生根效果也较对照组好。该研究表明白及可与多种不同类群的菌根真菌菌株形成共生关系,这些真菌在促进白及种子萌发和生根能力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3种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系统发育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Orchid mycorrhizal fungi, OrMF)在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和后续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培养(菌丝团分离)和非培养(克隆文库)2种方法获得同一栖息地3种不同杓兰属植物根中菌根真菌ITS序列并划分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分析其系统发育关系和多样性。结果表明:(1)所有根段中都有菌丝团定植,共分离出菌根真菌64株,其中63株为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真菌,1株为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真菌;可划分为7个OUT,每个OTU代表菌株的菌丝都能形成OrMF典型的近球形或椭球形链状排列的念珠状细胞;分离出来的菌根真菌均为无性型菌丝且不产生无性孢子。(2) 非培养法得到的3种杓兰属植物的根中OrMF分别隶属于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腊壳菌科(Sebacinaceae)、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和革菌科(Thelephoraceae),其中胶膜菌科OTU在种类和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培养和非培养2种方法得到的OrMF OTU类型和数量均为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无苞杓兰(C. flavum)>黄花杓兰(C. bardolphianum),但培养法少于非培养法。(3)对胶膜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优势和非优势OTU均分布在系统发育树的3个不同分支上,这种与多种亲缘关系较远的OrMF共生的现象可能与杓兰属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关,且不同杓兰的OrMF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但群落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张焱 《植物杂志》2011,(6):24-27
中医关于肾病的概念,见于《素问.藏气法时论》:"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肾病的临床表现:实证可见腹部肿胀、足部及下肢浮肿、  相似文献   
5.
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高效地表达重组人乳清白蛋白,但是目标产物分离纯化的难度较大。通过分子模拟计算比较待分离原料中主要蛋白组分的物化性质,包括表面电势和表面疏水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高分辨率、快速的分离纯化工艺。通过硫酸铵沉淀的正交试验条件优化,有效地去除了干扰层析精制过程的IgG杂质,提高了后续疏水层析的稳定性,从而成功地分离开目标蛋白及与其同源的牛乳清白蛋白杂质,得到纯度>95%的rHLA纯品,工艺回收率48.6%。乳糖合成活性和圆二色谱检测结果表明,纯化rHLA具有调节β-1,4-半乳糖苷转移酶活性和天然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蛋白质粉对正常小鼠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批,每批分为4组,分别进行了小鼠免疫器官/体质量比值测定和小鼠碳廓清实验;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DTH、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和血清凝血素测定(HC50);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乳酸锂脱氢酶法(LDH)测定NK细胞活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结果10.00 g/kg剂量的蛋白质粉可增强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DTH能力(P〈0.05),促进抗体生成细胞数的生成(P〈0.01)。3.33 g/kg和10.00 g/kg剂量组能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P〈0.05或P〈0.01)和血清凝血素的生成(P〈0.05);三个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P〈0.05或P〈0.01);3.33 g/kg和10.00 g/kg剂量组能提高NK细胞活性(P〈0.05);但对小鼠碳廓清能力和免疫器官/体重比值无明显影响。结论蛋白质粉对正常小鼠的细胞、体液免疫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功能有促进作用,即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血红蛋白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模型,联用双偏振光干涉分析仪(DPI)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结果发现:当溶液环境中血红蛋白的质量浓度为1.08 mg/mL时,测得在硅羟基表面吸附的平均厚度为3.54 nm,蛋白颗粒直径达60~ 150 nm,远高于血红蛋白的分子尺寸,说明血红蛋白在固-液界面上发生团聚.当HBsAg质量浓度为0.67 mg/mL时,测得在硅羟基表面及DEAE琼脂糖表面吸附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06和23.69 nm,表面吸附的蛋白颗粒直径分别为288~401和520 ~ 971 nm,是单分子HBsAg尺寸的13.1~44.1倍,表明在模型蛋白表面都形成了大的团聚体.  相似文献   
8.
微量元素指需要量很少(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但却是所有生物体所必需的元素。它们参与了生物体中各种复杂的生物过程,因此不同生物必须依赖相应的微量元素才能生存。过去大量的工作主要放在微量元素代谢通路和微量元素结合蛋白的实验研究上,由此凸显出微量元素对生命的重要性。然而,微量元素的计算生物学研究工作却非常有限。着重介绍当前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不同微量元素的利用、代谢、功能和进化方面问题的最新进展。对于所讨论的元素,大多数利用它们的蛋白已经基本确定,并且这些蛋白对于特定元素的依赖性也是非常保守的。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有助于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微量元素领域很多基本问题(如在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中的代谢、功能和动态进化规律等)及其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生活型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Raunkiner生活型分类系统,对缙云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的生活型进行统计,编制了生活型谱,并与其他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相比较。结果表明,缙云山植被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80%以上,其中小高位芽植物最多,中高位芽与矮高位芽植物次之,藤本植物较丰富。缙云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的生活型谱不同。随着进展演替阶段的逐渐更替,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成分有所减少。高位芽的常绿树种会逐渐代替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10.
Fisher判别分析法在川金丝猴亚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焱  汤强 《生物数学学报》2003,18(2):238-242
根据川金丝猴头骨标本的性征指标数据,应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对川金丝猴的亚种进行了判别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