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来自哈尔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强毒株(Harbin 毒株,H) 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 的方法得到了其A 节段的全长cDNA 片段,分5'端(1 659bp) 和3'端(1 444bp) 上下两段分别克隆到pGEMB○R - T 载体上,测定了其核苷酸顺序,在长为3 101 bp 中含有两个阅读框ORFA1 和ORFA2 ,分别编码1 012 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VP2 - 4 -3) 和145 个氨基酸的VP5,ORFA1 和ORFA2 有部分的重叠。将核苷酸序列及推测出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IBDV 血清Ⅰ型和Ⅱ型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 毒株与其它血清Ⅰ型毒株之间,在核苷酸水平上存在25bp - 267bp 的差异;在氨基酸水平上存在17 ~40 个氨基酸的差异。在VP2 - 4 - 3 内比较显示,H 毒株与P2 、Cu- 1 之间氨基酸的差异最小为1 .7% ,H 毒株与UK661 之间氨基酸的差异最大为3 .9 % 。变异主要发生在VP2 的可变区(206 - 350 位氨基酸) ,在H 毒株所特有的12 个氨基酸当中,该区就占5 个,代表1 .76 % 的变异。VP4、VP3 和VP5区各有  相似文献   
2.
应用原位PCR对鸡传染法氏囊病病毒早期侵染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接种35日龄SPF鸡传染法氏囊病病毒,间隔不同时间采集法氏囊、胸腺、脾、盲肠扁桃体、肾、肝和腿肌进行了原位PCR检测,同时观察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无论是H毒株还是Ts毒株,接种后4h肝、肾、脾等组织中即出现明显的阳性信号,Ts毒株4hPI从胸腺、盲肠扁桃体、腿肌等组织中也检出了病毒基因序列。接种H毒株和Ts毒株后28h和40h,法氏囊淋巴细胞开始出现变性、坏死。在阳性信号检出的时间上,法氏囊较肝、肾、脾等组织是滞后的。H毒株较Ts毒株在早期对法氏囊具有更强的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钙蛋白酶系统在细胞发育及其它生理过程的功能 .应用 PCR从鼠钙蛋白酶抑制蛋白 ( calpastatin) c DNA中扩增了保守的具有功能的结构域 ( 40 4 bp) ,克隆于 p GEX- KG载体 .重组质粒 p GEX- Calp4在大肠杆菌中经 IPTG诱导可表达分子量约 4 5 k D融合蛋白 GST- Galp4 .诱导表达后的菌体超声裂解液经谷胱甘肽 - Sepharose4 B亲和层析柱得到纯化的 GST- Calp4融合蛋白 ,纯度达电泳纯 .纯化的 GST- Calp4免疫兔 8周后 ,抗血清的效价达 1∶ 64 .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制备的抗血清确实可以与肌细胞中分子量为 1 4 0 k D左右蛋白 (亦即完整 calpastatin)发生特异的免疫交叉反应 ,此表明实验获得了高特异性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4.
真菌高分子量核DNA的提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建荣  张曼夫 《遗传》1992,14(6):29-30
  相似文献   
5.
结核分枝杆菌中插入序列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用人型复合分枝杆菌的特异插入序列IS6110和IS1081制 备探针,对5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结核分枝杆菌DNA进行杂交。结果表明,经PvuⅡ酶消化 的结核分枝杆菌DNA,用IS6110制备的探针进行杂交呈现高度多态性,说明IS6110对于人型 复合分枝杆菌分型研究和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具有很大价值。用IS6110制备的317bp探针对4 6株人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多态性分析研究证实,这些菌株呈现高度DNA多态性,而且所含拷 贝数也极为不同,一般含7~18个拷贝。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pH抽提、硫酸铵分级分离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等方法从猪垂体中提取了生长激素。平均产率约为0.5g生长激素/1000g鲜垂体。用去垂体大白鼠胫骨测定法测得共促生长效应为1.84。提取的生长激素在高pH不连续缓冲体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呈现两条带;Sephadex G75柱层析得到一个峰;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呈现一条带,其分子量约为21,900道尔顿;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呈现五条带,主带在pH7.8处;DNS法测定其N-末端氨基酸为苯丙氨酸一种。此外,还测定了它的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7.
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Ⅱ基因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经限制性酶切和双向Southern杂交将重组质粒pCBHII-14的14kb外源片段上的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II基因定位于4.4kb的EcoRI片段上,将该片段克隆于质粒pUC19,获得重组质粒pCBHII。通过限制性分析构建了pCBHII上4.4kbEcoRI片段的物理图谱。在此基础上用质粒制作该片段的亚克隆,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了含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II基因的4074bp的DNA序列,由GT-AG规则和cDNA序列推知该结构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总长1613bp,5′端存在与一般真核基因类似的两个特征性调控序列,但3′端不存在真核基因通常具有的特征序列而存在功能未明的短重复序列和嘧啶富集区。并对纤维素酶基因间的同源性和可能的功能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离纯化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天然糖蛋白G及其制备的抗体处理, 测定对ILT病毒(E3毒株和Zhonghai毒株)吸附、侵入、复制和病毒从细胞到细胞直接感染的影响. 结果证明, ILTV天然糖蛋白G及抗糖蛋白G抗体对病毒的吸附和侵入无明显影响. 添加糖蛋白G对病毒从CEL细胞到CEL细胞直接感染和病毒在CEL细胞上的复制的影响不明显, 但添加抗糖蛋白G大鼠IgG却显著抑制病毒的复制, 表现为噬斑变小, 病毒复制曲线降低.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ILTV糖蛋白G存在于鸡原代肝细胞核外周质及细胞膜上, 并且糖蛋白G聚集在细胞融合部位. 推测糖蛋白G可能促进了细胞的融合或参与病毒从细胞到细胞的直接感染, 从而影响病毒复制和噬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应用原位PCR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早期侵染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接种 35日龄SPF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间隔不同时间采集法氏囊、胸腺、脾、盲肠扁桃体、肾、肝和腿肌进行了原位PCR检测 ,同时观察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无论是H毒株还是Ts毒株 ,接种后 4h肝、肾、脾等组织中即出现明显的阳性信号 ,Ts毒株 4hPI从胸腺、盲肠扁桃体、腿肌等组织中也检出了病毒基因序列。接种H毒株和Ts毒株后 2 8h和 40h ,法氏囊淋巴细胞开始出现变性、坏死。在阳性信号检出的时间上 ,法氏囊较肝、肾、脾等组织是滞后的。H毒株较Ts毒株在早期对法氏囊具有更强的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