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以下通称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以下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学鉴别已很清楚,但在生物化学上有那些异同则所知甚少。Yoshida(1977)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电泳法分离了锡兰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eylani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找驱除美洲钩虫效果更好的药物,建立较稳定的美洲钩虫动物模型是必要的。Yoshida等(1960)曾用经肤感染的方法,使美洲板口线虫(以下简称美洲钩虫)在幼犬体内获得完全发育,Sen和Seth(1967)、Yoshida等(1967)以及任海南等(1976)报道该虫可在金色仓鼠(Mesocyicetus auratus)和家兔等动物体内发育成熟,但一般寄生成虫甚少,且易于自然排出。张孝蓉等(1979)报告美洲钩虫能在注射激素的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以下简称沙鼠)体内发育为成虫。1980~1982年我们又进一步观察了虫体的发育与激素、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并应用该模…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有的实验中,曾用十二指肠勾口线虫[Ancylotoma duodenale(Dubini,1843)Creplin,1845]的感染期幼虫人工感染幼犬。在解剖许多幼犬的过程中,曾见到两起异常现象:一为两条十二指肠勾口线虫雄虫同时与一条雌虫交配;另为两条十二指肠勾口线虫雌虫分别紧紧地咬吸在两条绦虫体上(分别见图1、2、3)。我们在一幼犬小肠中检获十二指肠勾口线虫雌虫32条,雄虫39条,为1:1.2。其中有两条雄虫同时与一条雌虫交配在一起。在发现异常交配的20厘米肠段中,雌虫9条,雄虫18条,其比例为1:2。显然与上述的比例不同。是否由于雄虫多于雌虫,而导致此种异常交配,还有待今后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4.
吉田幸雄(1959)、安罗冈一男(1962)和赵锡惠(1965)等曾先后报道了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以下简称十二指肠钩虫)感染幼犬的实验。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77~1980年在激素处理或控制饮食的条件下,作了用该虫感染幼犬和传代的实验。结果感染率可达100%;在两批传代实验中,分别连续传至第6代和第12代,并能获得大量虫源,供进一步研究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一、幼犬:自邻近县市购回体重1~2公斤、健康情况良好的幼犬,用噻嘧啶150毫克(基质50毫克)/公斤×3天,合并噻苯咪唑75毫克/公斤×5天,治疗肠道线虫及幼虫移行症;一周后用方口圆底盒漂浮法检…  相似文献   
5.
建立人钩虫的动物模型,在钩虫病防治方面的研究,以及在钩虫的生理、生化、免疫及筛选新药等等方面的研究上,都有重要意义。国内外(赵锡惠等,1965;Schad,1979;吉田幸雄等,1960)用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三期幼虫感染幼犬的实验表明,它们不但能在幼犬体内发育,人们还能从中获得较多的成虫。美洲板口线虫对宿主的选择性似更为严格,致目前尚缺乏适宜的动物模型。有的报道(张孝蓉等,1979;Bhopale等,1978;Miller,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钩虫移行幼虫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钩虫第三期幼虫,在人或动物体内有迁延移行现象〔1-2〕,给钩虫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杀灭滞留于人或动物体内迁延移行的幼虫,建立人体钩虫移行幼虫的动物模型,我们作了十二指肠钩虫第三期幼虫感染小鼠和仓鼠的实验,并摸索了感染不同幼虫条数和在不同时间回收幼虫数量的观察,其方法是将小鼠和仓鼠各60只,随机分为感染(皮下)幼虫500条、1000条和2000条三个组,每组各20只,在感染后的第7天和30天,各组解剖10只鼠,将各鼠的皮肤、肺、骨胳肌肉(剪碎)和其他组织(包括心、肝、脾、肾、生殖器、肠及肠系膜等),分离回收幼虫。方法见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