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进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 ,而不是结论。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 ,其结论在科学上早有定论。之所以还要去探究、去发现 ,是让学生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及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 ,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1 课前准备在单侧光照及均匀光照下培养的小麦、花生、豌豆的幼苗 ,琼脂块、锡箔纸、云母片、解剖刀、匀速旋转台…  相似文献   
2.
利用营养缺陷诱变对金顶侧耳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金顶侧耳的营养缺陷型菌株配制杂交菌株,通过营养缺陷型标记对其后代进行连锁分析,确定不亲和性因子和营养缺陷标记所在的连锁群及其排列顺序。截止目前的试验数据表明,金顶侧耳至少由6条染色体(连锁群)组成。其中A因子存在的第1连锁群上分布着ade2、pab1、ade5、met2、met7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B(Bα、Bβ)因子存在的第2连锁群上分布着cho1、ade1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第3连锁群上分布着met9、arg1、his1、ade7、his3、met1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第4连锁群分布着nic1、nic2、ade4、pdx2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第5连锁群分布着pan1、ino1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第6连锁群分布着ile1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金顶侧耳与其他担子菌的遗传图谱相同,第1连锁群A因子附近均分布着Ade及Pab营养缺陷型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3.
文中系统介绍了木耳新品种"吉黑1号"的品种来源、选育方法、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概述了木耳品种选育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陈影  姚方杰  张友民  方明 《菌物学报》2014,33(5):984-996
在木耳栽培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数量分类学中的Q型聚类分析法对20个木耳菌株进行分类研究,并对14个农艺性状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Q型聚类将20个木耳菌株在欧氏距离6.29处依据子实体朵型性状分为簇生型菌株和菊花型菌株两大类群,菊花型类群在欧式距离4.79处依据生育期性状的原基发生类型划分为分散型和集中型两个亚群;R型聚类表明菌丝体性状(1个)、生育期性状(2个)、子实体性状(8个)等11个农艺性状间相关性较强;主成分分析中,发现子实体背面皱褶、耳片数、原基发生时间、子实体朵型、干耳背面颜色等5个性状是14个农艺性状的第1主成分,贡献率高达62.26%,把第1主成分命名为朵型-生育期构成因子,作为种质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6.
清栓酶治疗外伤性左尺桡动脉闭塞一例二三八医院外科张友民,郑效珍二三八医院特诊科张学习患者张××,男性,22岁,工人,于20天前在工作不慎左手腕部被机器绞伤。伤后左手剧痛,尤以左手拇指、食指、中指为著,拍片无骨折。在本地应用活血化瘀、止痛等药物治疗,患...  相似文献   
7.
榆耳是我国东北地区食药用菌之一,对肠胃系统疾病具有极高的治疗效果,在中国已开始推广栽培,但目前尚不清楚哪些性状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哪些性状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也无区分品种间性状差异的标准。因此本研究对26个榆耳性状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明确DUS测试性状。结果表明,榆耳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差异,R型聚类分析可知性状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欧氏距离3.57处,可将性状分为两大类。主成分分析可知性状的提取值大多数都在0.9以上,性状重要性均较高,将26个性状分为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4.458%,筛选出12个性状为榆耳种质资源评价的主要指标。本研究旨在为榆耳的品种保护提供依据,从而推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基于毛木耳全基因组开发的SSR标记对27份毛木耳菌株(野生14株、栽培13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首先随机选取3个菌株(2个野生菌株、1个栽培菌株)的DNA为模板,从14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稳定性强、多态性丰富的引物24对。2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16个多态性SSR片段,每对引物的多态性片段有3-7个,引物平均检测效率为4.83个,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是0.866-1.885,多态性位点比率100%。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范围是0.618-0.971,说明毛木耳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野生菌株与栽培菌株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46、0.779,说明毛木耳野生菌株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经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0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无色(白色)类群Ⅰ和有色(浅黄色到红褐色)类群Ⅱ。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时,可将供试菌株中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明显区分(14株野生菌株均在类群Ⅱ-2中,13株栽培菌株分别在类群Ⅰ和Ⅱ-1中)。本研究表明基于全基因组的SSR标记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丰富毛木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手段,并为进一步进行毛木耳的品种选育、遗传学研究等提供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当前植物形态学中与维管植物的形态演化和起源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顶枝学说,中柱学说与子叶节区学说进行了全面研究。并结合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上著名的植物系统学家的维管植物分类系统,反复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对其中认为不妥之处提出了我们的见解,具体反映在文后的“维管植物系统的系统发育图”中。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乌苏里鼠李(Rhamnus ussuriensis)茎叶的解剖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机理,采用石蜡切片及扫描电镜技术,对乌苏里鼠李叶片、茎的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苏里鼠李叶片为典型异面叶,表皮毛和气孔均分布在下表皮,气孔指数为39.04%;栅栏组织由2层薄壁组织细胞组成,结构紧密,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片主脉发达,维管束呈环状排列,木质部导管数量较多,直径较大,维管束周围薄壁组织细胞后含物丰富。在茎的初生结构中,表皮细胞角质层较厚,皮层薄壁组织细胞内含有晶簇,维管束为外韧无限维管束,髓部发达;茎的次生结构中年轮显明,为典型的环孔材,有凹下的皮孔,次生木质部发达,导管以螺纹导管与孔纹导管居多,导管分子多为复管孔;射线以单列射线为主,偶见双列射线。乌苏里鼠李叶片、茎的解剖结构具有明显的抗逆特性,能够较好的适应干旱、寒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