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花部形态是马铃苣苔属属下划分和种间界定的关键性状,缺乏花器官的描述直接导致了一些存疑物种的存在。网叶马铃苣苔(Oreocharis rhytidophylla C. Y. Wu ex H. W. Li)自1956年最后被采集到并于1983年发表,由于没有花的特征,在《中国植物志》《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和Flora of China均存疑,但该种在随后的60余年间再无相关的采集记录。作者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于2017年在其模式产地重新发现并采集了带花的凭证标本。该文作者根据已经采集到的具花标本,确定这个种是个自然种,并基于新收集到的材料,补充描述了花的形态特征。网叶马铃苣苔的重新发现,为探索其系统位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密花樫木(Dysoxylum densiflorum)根的化学成分及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活性。利用多种色谱方法从密花樫木根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10),13 E-halimadiene-3α,15-diol(1)、(-)-agbanindiol A(2)、polylauioid H(3)、2-oxopopulifolic acid(4)、dysoxydenone C(5)、2-oxo-ent-cleroda-3,13 Z-dien-15-oic acid(6)、nakamurol B(7)、methyl(13 E)-2-oxoneocleroda-3,13-dien-15-oate(8)、15-acetoxy-ent-3,13 E-clerodadien-2-one(9)、(3α,4β,13 E)-neoclerod-13-ene-3,4,15-triol(10)、5(10),14-halimadiene-3α,13ξ-diol(11)、dysokusone A(12)、14,15-dinorclerod-3-ene-2,13-dione(13)、3,4-epoxyclerodan-13 E-en-15-oic acid(14)、dysokusone G(15)、15-acetyloxyl-3α,4β-dihydroxy-neoclerod-13 Z-ene(16)、[1α(E),2β,4aβ,8aα]-5-(decahydro-4a-hydroy-1,2,5,5-tetra-methyl-1-naphthalenyl)-3-methl-2-penten-1-ol(17)、kolavenol(18)、(13 E)-2-oxoneocleroda-3,13-dien-15-ol(19)、2β-hydroxykolavenol(20)、ent-3β,4β-epoxyclerod-13 E-en-15-ol(21)、2-oxodihydrokolavenol acetate(22)和(3α,4β,13 E)-4-ethoxyneoclerod-13-ene-3,15-diol(23)。化合物2、4、6~9、11、13、14、17~20、22~23为首次从樫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体外PTP-1B抑制活性评价所得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发现化合物3、12、16、21具有抑制PTP-1B作用,其IC_(50)值分别为31.25±0.64、0.30±0.56、0.64±0.51和78.50±0.59μmol/L。  相似文献   
3.
花部形态是马铃苣苔属属下划分和种间界定的关键性状,缺乏花器官的描述直接导致了一些存疑物种的存在。网叶马铃苣苔(Oreocharis rhytidophylla C. Y. Wu ex H. W. Li)自1956年最后被采集到并于1983年发表,由于没有花的特征,在《中国植物志》《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和Flora of China均存疑,但该种在随后的60余年间再无相关的采集记录。作者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于2017年在其模式产地重新发现并采集了带花的凭证标本。该文作者根据已经采集到的具花标本,确定这个种是个自然种,并基于新收集到的材料,补充描述了花的形态特征。网叶马铃苣苔的重新发现,为探索其系统位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葛根异黄酮的快速分离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DS正丁醇-正庚烷-水组成的微乳体系作为展开剂,通过聚酰胺薄层层析,探讨不同类型微乳液对葛根异黄酮分离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含水量为70%的微乳液作为展开剂,分离效果明显,一次检测出12个黄酮化合物;与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2.5:0.25)为展开剂的硅胶薄层相比,微乳薄层色谱对葛根异黄酮的检测效果和灵敏度显著提高,为实验研究中常规检测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DNA杂交技术对来自我国几个省的306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的耐四环素基因(Tet)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所有菌株均用15种生化反应数码分析法判定,绿脓杆菌用双歧法鉴定。用四种Tet探针检测结果如下:TetB占31.4%,TetD占25.2%TetA占1 2.5%,TetC占10.5%。与四种探针均不杂交者占36.6%。含1种基因的菌株占51.3%,含2种的占7.5%,含3种的占2.9%,含4种的占1.6%。不同地区的菌株的Tet种类不完全相同。还发现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杂交,TetA和Tetc有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