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65年Blumberg 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血清中所发现的澳大利亚抗原,后来被认为与人输血后感染的乙型肝炎疾病有密  相似文献   
2.
迄今所知,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只是嗜人和个别其它灵长类动物B淋巴细胞的病毒,但是用核酸杂交技术业已证明,在人鼻咽癌上皮细胞中存在着EB病毒的DNA。最近的工作又进一步确证,EB病毒基因组只存在于未分化型人鼻咽癌的上皮细胞,而不在分化良好的鼻咽癌的上皮细胞中。不论前者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接受EB病毒的感染,以及后者能否接受感染都是没有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核酸点杂交方法,用EB病毒DNA的Bam HI W片段定量地检测了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和正常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株中病毒基因组这一片段的含量。对照组为BJAB和K562细胞。细胞点样从10~5数开始倍比稀释,最终点为1600个细胞。在以1—2×10~7cpm[~(32)P]标记的EB病毒W片段杂交后做放射自显影以及测各点的放射性强度。如以Raji细胞中病毒DNA W片段含量为1。其他各株细胞W片段含量分别如下:H7918 3.48、P_3H- R-1 3.33、H7922 1.95、H18C_1L_1 1.50、BJAB~+ 0.31。H7918、P_3HR-1、H7922和H18C_1L_1为VCA阳性反应,而Raji,BJ-AB~+为VCA阴性反应,因此上述初步结果表明,虽然病毒基因组的表达受寄主细胞的控制,但EB病毒基因组含量与病毒基因表达之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CNE细胞高温(41℃)株及其两个克隆株(CNE/2e-H,CNE/2a-H)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率、对培液血清的敏感性,以及对ConA的凝集反应,并与相应的常温株(CNE,CNE/2e和CNE/2a)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高温株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率和ConA凝集率均明显低于其常温株,分别为P<0.05和P<0.05—0.01。当血清浓度由20%降低为5%时,培养7天后各常温株的细胞密度变化不明显(P>0.05),但各高温株则差别显著(P<0.05—0.01)。鉴于体外转化的细胞和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能在半固体培基中的生长特性与其成瘤性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再结合另外两种表型的改变,可以认为CNE-H、CNE/2e-H和CNE/2a-H经长期41℃培养后可能出现了细胞恶性程度减弱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BjAB细胞在感染EB病毒以后表面形态的变化。未受感染的BjAB细胞以表面布满丝状伪足者最多见。感染1天后,部分细胞丝状伪足缩短变粗,另部分则丝状伪足几乎全部消失,细胞表面略现皱褶和分布着疏散的“手指样”结构。感染后3天时细胞突出的变化是表面皱褶更明显,更多见;而且开始看到表面泡状结构。这种泡状结构的细胞在感染5天时数量增多,而7天后大部分细胞已呈“泡样瘤”状。观察感染后5个月的细胞,这种表面结构仍保持不变。由于用灭活的EB病毒在相同条件下感染这种细胞,表面形态未见改变,所以这种表面形态的变化应与EB病毒感染,并设想同EB病毒基因组的存在和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自从去年以来,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家兔饲养群中发生了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病程短,死亡率高,濒死前体温升高1—2℃,稽留8—24小时。病死兔经解剖检查,主要病变是多种器官和组织出现(氵弥)散性或灶状出血。我们对病变器官如肝、肺、肾等的超薄切片曾作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病变细胞的胞质中存在很多病毒样颗粒(图1)。张哲夫等也有相同的报道。为了弄清这种颗粒的性质,及其与家兔的这种传染性疾病确切的病因关系,本文报道我们在病毒的分离、纯化、鉴定和家兔感染的一些实  相似文献   
7.
人体B淋巴细胞表面带有多种标志,如表面膜免疫球蛋白(SmIg),C_3受体,Fc受体,EB病毒受体等。近年来根据这些表面标志,建立了多种相应的检测方法,其中常用的有EAC—花环法测定C_3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SmIg,Fc受体等。由于C_3受体和Fc受体不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高发肿瘤,对人民健康危害较大,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我国有关医疗科研单位正在其病因学方面进行了很多工作。从最近有关资料来看,鼻咽癌病毒病因的研究,主要是与疱疹病毒族中的EB病毒关系的研究,值得重视。这对于逐步弄清我国鼻咽癌的致病因素和条件是有益的。我们从1973年开始进行鼻咽部临床活检组织的体外培养工作,并对已建株的细胞作了电子显微镜下病毒颗粒的检查。本文报道了这项工作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