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25例猿类胰腺及周围动脉进行解剖分析,研究猿类胰腺动脉的起源及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动脉的吻合关系。方法:对6例类人猿(Gorilla 1例,Pan troglodytes 3例和Hylobates lar 2例),13例狭鼻猿(Papio hamadryas 1例,Papio anubis 2例和Cercopithecus aethiops 10例)和6例阔鼻猿(Saimiri 6例)处死后取出内脏,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后储存在50%的酒精中,对胰腺、胃及脾脏的供应血管进行解剖游离和解剖分析,最后进行画图。结果:猿类胰腺动脉分布发源自腹腔干和/或肠系膜上动脉,胰腺接受腹腔干及肠系膜动脉的双向供应外,也有独自接受腹腔干动脉的血供,腹腔干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无任何吻合支存在者占总数的32%。结论:猿类胰腺形态与人类相似,其动脉分布来源比人类更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骆驼刺提取物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骆驼刺提取物在体内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MTT法考察骆驼刺提取物在体外对人胃癌BGC-823、人食道癌Eca-109、人结肠癌HT-29和人肝癌Hep G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为明确其体内抗肿瘤疗效,建立CT26结肠癌小鼠模型,通过比较各组小鼠的肿瘤增殖率、生长曲线和抑瘤率等指标考察体内抑瘤效果。结果表明骆驼刺提取物对Hep G2和HT-29的IC50值小于1.5 mg/m L,在体内的抗肿瘤药效实验中仅高剂量组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证明骆驼刺提取物对Hep G2和HT-29表现出明显的体外抑瘤作用,对CT26结肠癌实体瘤模型有一定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类胚胎三叉神经运动核的位置及细胞分布特征。方法:选用非疾病死亡的引产胚胎标本4例,胎龄20-26周(根据胎儿B超检测和孕妇末次月经日期来计算并获得胎龄),在获取标本1-4小时内,对标本进行灌流固定。其中,2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开颅取出脑干,石蜡包埋、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照相,其余2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开颅、分离三叉神经根,注入DiI结晶体、在37℃恒温箱内保存3个月,取出脑干、明胶包埋、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1)胚胎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三叉神经根连脑水平;(2)三叉神经运动核为多级细胞、胞体较大、位于三叉神经根入脑桥的一束纤维的腹内侧;(3)三叉神经运动核呈椭圆形,神经核细胞呈大小不等,体积较大,胞体呈多角形。结论:人类胚胎三叉神经运动核为大型的多级细胞成群所形成的核团,位于脑桥三叉神经根连脑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维吾尔医学正常黑胆质人群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多样性并优势菌。方法:对健康人进行维吾尔医学体液分型并挑 取其中正常黑胆质人群,采集受检者粪便样品,提取总DNA,设计一对通用引物扩增16S rDNA 的V6~V8 可变区,扩增出来的 PCR产物稀释并进行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从DGGE 指纹图谱中选择条带,切胶回收、克隆、序列测定。结果:通过实验得到 了反映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DNA指纹图谱,从指纹图谱上选择一些特异性条带切下来回收,重新纯化扩增出来并测序,测出来 的基因序列在基因库进行比对检测相似性程度。最终用相似性程度大于95%以上的序列比对做出进化树了解菌群之间的亲缘 性。结论:正常黑胆质人群肠道菌群基因序列的亲缘性结果显示黑胆质人群肠道菌群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肠道优势细菌乳酸 杆菌属GU269544.1 占优势。  相似文献   
5.
新疆塔里木马鹿沙雅种群的生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马鹿(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沙雅种群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和库车县境内。为了评估该马鹿种群的生境现状、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利用GIS和RS技术,分别解译了当地过去4个年份(1972~2006年)夏季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得到了塔里木马鹿生境变化数据:①2006年的农田面积为27082.24hm2,高盖度植被面积22616.25hm2,中盖度植被面积66703.62hm2,低盖度植被面积64470.62hm2,水体面积39735.89hm2,荒漠面积63497.26hm2,沙漠面积40308.45hm2;②过去的34年间农田面积增加了89.2%(12768hm2),高盖度植被面积减少60.1%(34125hm2),中盖度植被面积增加了17.2%(9791hm2),低盖度植被面积增加了37.3%(17520hm2),水体面积减少26.6%(14429hm2),荒漠面积增加6.9%(4123hm2),沙漠面积增加12.6%(4523hm2);③高盖度植被的斑块数量增加了20.9%,平均斑块面积下降了48.3%,最大斑块指数下降了33.3%;景观丰富度并没有变化,但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分别增加了2.5%;④高盖度植被面积变化分别与当地的人口数量和畜牧存栏数呈显著负相关(r=-1.000),而农田、沙漠和荒漠面积分别与当地人口数量及畜牧存栏数呈显著正相关(r=0.800,r=1.000,r=0.800)。表明塔里木马鹿沙雅种群生境的丧失及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生境丧失及破碎化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鞑靼滨藜的胚胎学研究2.胚和胚乳发育庄重,李国强,周桂玲,迪里夏提(新疆八一农学院,乌鲁木齐)鞑靼滨藜(Atriplextatarica)属藜科(Chenopodiaceae),广布于新疆北部,生长于田边、路旁、盐土荒漠和戈壁滩,耐盐碱,抗干旱,生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理灵疝装置(prolene hernia system,PHS)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应用普理灵疝装置治疗的11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术后能力恢复、并发症和复发率等项目进行分析.结果:11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50min,其中42例局麻患者术后即能下床活动,68例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第2天能离床活动.本组患者无死亡,无切口感染、缺血性睾丸炎、尿潴留等.术后有排尿困难4例,在12h后症状缓解;部分术后伤口稍微疼痛,于术后1~2天缓解;伤口异物感3例,全部切口Ⅰ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4d.术后110例随访2~18个月,无明显异物感,无慢性疼痛,无复发病例.结论:PHS可有效降低老年腹股沟疝术后的复发率、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适合于老年人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和鉴定细粒棘球蚴的Eg G1Y162基因,分析其蛋白表达和适应性进化并鉴定抗原性。方法:根据em Y16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囊壁生发层、成虫和虫卵四个发育阶段,提取基因组DNA和总RNA,mRNA反转录为c DNA,利用PCR的方法以基因组DNA和c DNA为模板扩增Eg G1Y162基因;构建PUCm-T/Eg G1Y162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测序确定其正确性。利用DNAman软件与MEGA4软件对Eg G1Y162基因特点进行分析并构建Eg G1Y162核酸序列的进化树进一步探讨其同源性。荧光定量PCR检测Eg G1Y162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囊壁生发层、成虫和虫卵四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利用定向克隆技术将Eg G1Y162抗原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41a上,通过酶切分析和PCR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测序确定序列。IPTG初步诱导和表达Eg G1Y162-GST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试验分析鉴定。结果:从细粒棘球绦虫的两个不同发育阶段均克隆出Eg G1Y162基因,从总DNA克隆得到片段长度1 680bp,从c DNA克隆得到片段长度459bp。相似性比较表明,Eg G1Y162基因序列与em Y162相似性为91%,而Eg G1Y162基因c DNA与em Y162相似性为95%。进一步分析显示,Eg G1Y162基因序列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区域分别为1~70,1 064~1 380和1 577~1 648。位于疏水端1~16位氨基酸构成Eg G1Y162信号肽序列,35~115位氨基酸形成一个大的纤黏连蛋白剪接体FN3,133~152位氨基酸构成羧基端跨膜区域。测序结果显示Eg G1Y162抗原基因长度为360bp,编码120个氨基酸。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Eg G1Y162在成虫、生发层阶段、原头蚴和虫卵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是Eg G1Y162在成虫中的表达量最多,相对值为19.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次生发层阶段,为5.122,再次在原头蚴阶段,相对值为5.083,而在虫卵阶段最少,为1.6588。构建的PET-41a/Eg G1Y162原核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后,SDS-PAGE检测表明Eg G1Y162-GST重组蛋白得到成功表达,在相对分子量为44k Da处有表达条带。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阳性印迹条带,分子量为44k Da,Eg G1Y162重组蛋白能与细粒棘球蚴感染40天后犬的血清发生反应;与包虫病患者血清也有阳性反应。结论:成功克隆Eg G1Y162抗原基因,序列对比分析显示Eg G1Y162的c DNA与em Y162的c DNA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基因的差异性主要存在于内含子区域,Eg G1Y162抗原基因是一种新的基因。Eg G1Y162在成虫中的表达量最多。成功诱导表达出Eg G1Y162重组蛋白,并且Eg G1Y162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骆驼刺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我们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了相关研究情况.现代植化和药理研究表明,骆驼刺含有黄酮、木脂素、有机酸、生物碱、萜类等成分,在抗肿瘤、抗炎、改善腹泻型肠应激综合征、双向调节小肠推进运动方面有良好的活性.将为骆驼刺的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三维重建方法对人类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局在性分布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用非疾病死亡的引产胚胎标本8例,胎龄20-26周,在获取标本1-4小时内,对标本进行灌流固定。其中2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开颅取出三叉圣经节,石蜡包埋、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用三位重建技术制作三维立体图片。其余6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开颅、找出三叉神经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各选2例分别注入DiI结晶体、在37℃恒温箱内保存3个月,取出标本、明胶包埋、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用三位重建技术制作三维立体图片。结果:(1)眼神经的节细胞分布于神经节的前内侧、下颌神经的节细胞在神经节的后外侧、上颌神经的节细胞位于眼神经和下颌神经节细胞之间。(2)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节细胞之间存在少量的重叠。结论:三叉神经节细胞在神经节内由前内侧向后外侧分别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顺序排列;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的起始细胞之间存在少量的重叠现象;三维重建图片结果显示人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的起始细胞存在明显的局在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