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约20%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CD4 T细胞水平无法有效恢复,即免疫功能重建不全,但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根据HIV感染者的临床和免疫学指标,分析发生免疫功能重建不全的风险因素;进一步从外周循环系统中T细胞损伤、细胞因子变化及肠道黏膜局部CD4 T细胞删除等方面解析可能机制,其中肠道黏膜CD4 T细胞删除可能与肠道微生物菌群诱导的细胞焦亡有关。虽然目前国际上有多项关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患者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但由于缺乏一致的、有力的基础研究证据,导致疾病诊断指标缺乏,单独细胞因子给药治疗亦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应深入探索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发生机制,进行大样本、长时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制定免疫功能重建不全的临床与免疫学界定标准,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有效的联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的普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生存期逐步延长。这一过程中,HIV感染者自身免疫反应对免疫系统功能的恢复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HIV感染激活干扰素信号通路,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ISG)上调表达,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其中,类泛素蛋白ISG15在HIV感染者中显著上调,通过ISG化抑制HIV颗粒的出芽和释放;而HIV的非结构蛋白则通过干扰ISG化过程或结合干扰素信号通路关键分子,逆转ISG15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本文从ISG15的生物学特性、在不同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抗病毒功能及病毒逃逸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解析ISG15在HIV感染中扮演的角色、探索如何获得以抗HIV感染宿主因子为契机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利用体外细胞感染模型,分别检测HIV-1感染的细胞系中转录和翻译水平ISG15的表达及细胞上清中p24蛋白水平,探讨HIV-1感染对ISG15表达的影响及后者对前者的抑制效应。6种HIV-1易感细胞系中,以IFN-α 2b刺激作为阳性对照,利用HIV-1感染性克隆pNL4-3转染293T、TZM-bl和HeLa细胞;HIV-1假病毒感染Jurkat、MT-4和THP-1细胞,24h收细胞提取RNA,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检测转录水平ISG15的表达情况。48h后收细胞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ISG15的表达情况。HIV-1感染或转染后明显上调ISG15转录水平,且THP-1和TZM-bl细胞中上调尤为显著。但除了TZM-bl细胞,其他5种细胞系中没有表现出ISG15蛋白水平的上调。ISG15真核表达质粒与HIV-1感染性克隆pNL4-3共转染结果显示,293T细胞中ISG15能直接抑制HIV-1子代病毒颗粒的产生和成熟,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TZM-bl中虽然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趋势不同。HIV-1感染明显上调ISG15转录但却无ISG15蛋白产生,预示该病毒能对抗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活化及其效应功能,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