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道同   《广西植物》1987,(3):229-237
辑录清末—1949年广西植物学的中、外文文献资料共71篇(未包括农林栽培植物),按其发表年月先后次序排列。上述文献资料,编者大多作有内容提要或摘要。  相似文献   
2.
3.
<正>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自1975年以来,在蔬菜和园艺花卉种植区的温室内外,为害日趋严重,上升为主要害虫之一。1986年5~8月,我们用美国FMC公司提供的联苯菊酯(Biphenthrin)进行了防治试验。该药对白粉虱的成虫、若虫和“伪蛹”,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内5-HT的含量,观察电刺激两侧颈迷走神经向中端对大鼠海马、下丘脑和中-桥脑内5-HT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后,三脑区的5-HT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0.005);(2)侧脑室内注射新斯的明(10μg/10μl)或烟碱(10μg/10μl)后,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使三脑区5-HT含量增多的效应显著提高(p<0.01-0.001);(3)侧脑室内注射六烃季胺(250μg/10μl)后,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使三脑区5-HT含量增多的效应显著下降(p<0.05-0.005);(4)侧脑室内注射阿托品(10μg/10μl)或纳洛酮(10μg/10μl)后,不影响刺激迷走神经向中端引起的三脑区5-HT含量增多的效应(p>0.05)。由此看来,迷走传入冲动很可能先使脑内Ach释放增多,然后,Ach作用于N-胆碱受体而导致海马、下丘脑和中-桥脑内5-HT含量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在脑内,迷走传入纤维和5-HT能神经元之间可能存在着机能联系。  相似文献   
5.
赤霉产生菌在正常条件下不产生孢子,育种材料以多核菌丝体及其碎片为主,大部分常用的诱变剂对它们诱变效应较差。本文报导有关赤霉素产生菌~#85104菌株原生质体的获得、再生和紫外光诱变原生质体的条件,甘氨酸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及采用二硫苏糖醇预处理菌丝体等方面条件的研究。在采用紫外光照射原生质体的诱变处理下,已获得数株高产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6.
1977年我们试验网箱培育鲢鳙大鱼种表明,鳙占进箱鱼种的65%,比鲢还提前8天长到4寸规格,且肥满度、成活率较高。(《淡水渔业》1978(1),4—7页)1978年继续鲢鳙鱼种搭配比例试验,试找出白莲河水库利用天然浮游生物在网箱中培育鲢鳙大鱼种适宜的搭配比例;探讨浮游生物种群、数量与鲢鳙食性的关系;从成长度、肥满系数、成活率以及出箱鱼种规格的频数分配等参数衡量鲢鳙配比的适宜程度。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化工局邀请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工厂的科技人员,于1982年10月7—9日对上海溶剂厂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协作完成的正烷烃发酵生产长链二元酸中间试验成果进行了技术鉴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上海溶剂厂分别介绍了实验室研究和中试工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我们研究了维生素、氨基酸及重金属对北京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AS 1.299产L-谷氨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产谷氨酸较高的优良菌种。在摇瓶中谷氨酸产量一般可稳定在4.0%以上。1.该菌要求生物素作为必要的生长因子,而硫胺素能显著地促进其生长。为了积累大量的谷氨酸,同时要求上述两种维生素。前者最适浓度为2微克/升后者100-200微克/升已足够。并证明了组氨酸、胱氨、丝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羟脯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及酪  相似文献   
9.
从能利用正十二烷产生1,12-十二碳二元酸的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D28出发,经两次紫外线照射诱变,选育到一株从正十三烷产生1,13-十三碳二元酸较高的突变株2—23号菌。该突变株较出发菌株提高产酸率20%,达40.4g/L。突变株2—23也能将一定链长的长链烷烃以较高的产率转变成相应的单一二元酸。此外,在产酸摇瓶条件试验中观察到烷烃的诱导作用,使突变株产酸能力得以提高。用烷烃预培养的种子发酵正十三烷,其产生1,13一十三碳二元酸的量较糖质碳源培养的种子发酵时要提高30%。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