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外源基因用于制作转基因鼠并能成功地传递到子代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有关研究转基因的大小以及对其功能的影响却鲜见报导。本实验对体突变型p53基因-作为外源基因在172^Arg-Leu-体突变型p53基因的双转基因鼠家系中的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以体突变型p53基因的XhoI-ApaLI片段为探针,对雌性双转基因鼠#4491及其子代进行Southern blot分析(Fig.2)。通过Betagen Meter测定,比较杂交膜上探针的吸附量得知:子鼠#5074等体内的外源p53基因的拷贝数是其亲本34491的3倍。Fig.1为#4491与雄性FVB鼠杂交后代的家系谱。杂交F1的子代中,那些外源p53基因拷贝数是其亲代(F1)3倍的鼠(如#5071和#668)、其后代中继续出现这种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取待测鼠#5074的脾细胞制备染色体,经G染色,以WAP-双转基因-SV40连结p(A)的结构为探针,进行原位荧光测定。Fig.3表明:b所指的外源p53基因从所在的染色体上发生跳跃(jump in),出现在c和d所指的位置上。可能,整合在#4491染色体上的外源p53基因有两组,一组是稳定整合的,传代时,可以被传递到所有子代上;另一组是非稳定整合的,由于一些未知因素,在传递过程中被扩增、并发生了跳跃现象。也许,特定位点上转基因的拷贝数有一个限量,适量则稳定;反之、则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乳腺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突变型p53和Neu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构建了p53/Neu双转基因鼠。用5只成年雄性Neu转基因鼠与10只成年雌性p53转基因鼠交配,对150只雌性杂交后代鼠进行p53/Neu双转基因鼠的筛选。为此,本实验建立了PCR一步鉴定法。即:在同一个反应管内能同时满足小鼠β酪蛋白基因、p53基因和Neu基因上三个片段(分别为0.5kb、1.2kb、1.7kb)的扩增反应者被断定为双转基因鼠(Fig.1)。传统的Southern分析(Fig.2)与PCR一步法鉴定结果相吻合。证明:该法的准确率为100%。进一步、随机取样,Northern分析(Fig.3)表明:双转基因鼠(2号)在哺乳笫二天即出现了p53基因的高表达。继而、在姓娠笫10、17天,哺乳笫10、21天也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另外,免疫组化染色也检测到了p53和Neu蛋白(未展示结果)。  相似文献   
3.
乳腺特异性表达172^HIS突变型p53转基因鼠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3基因突变几乎存在于所有人类肿瘤中,尤其与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关系密切。研究表明:野生型p53基因是抑癌基因,而突变型p53基因则是癌基因-呈显性负调控突变型。本研究首次构建了这种类型的172^HIS突变型p53基因的转基因鼠,用以研究p53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用重组PCR法把小鼠p53基因的第172个密码子CGC突变成CAC(由编码精氨酸突变为编码组码组氨酸)信号序列之间。 获得置于pBL119(Fig.1)上的表达结构WAP-172^HISmtp53-SV40。经过BssHII酶切,纯化该表达结构部分,通过显微注射,将其分别导入FVB和C57BL品系小鼠受精卵中,获得32只F0代鼠。经PCR鉴定,其中9只为转基因阳性鼠(Fig.2)。对其进行的Southern分析(Fig.3)证实了PCR的鉴定,并得出了每只鼠中整合的转基因拷贝数(Table1)。当这9只鼠哺乳第二天时,取乳腺制备RNA,进行Northern杂交分析,其中5只的乳腺中有转基因表达,其中3只呈高水平表达(Fig.4),似乎转基因的拷贝数与其在乳腺中的表达水平并无直接关系,对表达水平最高的第8512号转基因鼠的免疫组化分析表明:172^HIS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定位于乳腺上皮细胞的胞核及胞浆中(Fig.5AB)。该鼠地培养至11月龄第4次哺乳时右侧第3乳腺了典型的乳头腺癌。一周后增至体重的三分之一,其组织学检查见图5C,其它组织、除肺上皮细胞有原发性增生(Fig.5D)以外,均未见异常。上述转基因及其表达特性已稳定遗传至第八代,为乳腺癌发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稳定手乳腺特异性表达的显性负调控p53转基因鼠模型。基因表达研究中常用基因敲除实验来观察该基因正常表达时的作用。然而、p53基因敲除得的转基因鼠未见乳腺肿瘤发生,而无法利用。我们设想:高水平表达的突变型p53与代水平表达的野生型p53基因敲除的小环境。本实验敲除的小环境。本实验中仅一例p53基因突变的事实暗示:还可能存在有其它致癌因子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可用其它(如:TGFα)乳腺特异性表达的转基因鼠与之交配来研究其它因素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外源基因用于制作转基因鼠并能成功地传递到子代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有关研究转基因的大小以及对其功能的影响却鲜见报导。本实验对体突变型p53基因———作为外源基因在172ArgLeu体突变型p53基因的双转基因鼠家系中的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以体突变型p53基因的XhoIApaLI片段为探针,对雌性双转基因鼠#4491及其子代进行Southernblot分析(Fig.2)。通过BetagenMeter测定,比较杂交膜上探针的吸附量得知:子鼠#5074等体内的外源p53基因的拷贝数是其亲本#4491的3倍。Fig.1为#4491与雄性FVB鼠杂交后代的家系谱。杂交F1的子代中,那些外源p53基因拷贝数是其亲代(F1)3倍的鼠(如#5071和#6668)、其后代中继续出现这种类型的子鼠;而那些与F1外源p53基因拷贝数(1倍)相同的子鼠(如#5075)其后代中没有转基因拷贝数的变化。取待测鼠#5074的脾细胞制备染色体,经G染色,以WAP双转基因SV40连结p(A)的结构为探针,进行原位荧光测定。Fig.3表明:b所指的外源p53基因从所在的染色体上发生跳跃(jumpin),出现在c和d所指的位置上。可能  相似文献   
5.
p53基因突变几乎存在于所有人类肿瘤中,尤其与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关系密切。研究表明:野生型p53基因是抑癌基因,而突变型p53基因则是癌基因──呈显性负调控突变型。本研究首次构建了这种类型的172HIS突变型p53基因的转基因鼠,用以研究p53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用重组PCR法把小鼠p53基因的第172个密码子CGC突变成CAC(由编码精氨酸突变为编码组氨酸),得到172HIS突变型p53基固。将其插入到大鼠乳清酸性蛋白(WAP)启动子与SV40poly(A)信号序列之间。获得置于载体pBL119(Fig.1)上的表达结构WAP-172HISmtp53-SV40。经过BssHII酶切,纯化该表达结构部分。通过显微注射,将其分别导入FVB和C57BL品系小鼠受精卵中,获得32只F0代鼠。经PCR鉴定,其中9只为转基因阳性鼠(Fig.2)。对其进行的Southern分析(Fig.3)证实了PCR的鉴定,并得出了每只鼠中整合的转基因拷贝数(Table1)。当这9只鼠哺乳第二天时,取乳腺制备RNA,进行Northern杂交分析,其中5只的乳腺中有转基因表达,其中3只呈较高水平表达(Fig.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乳腺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突变型p53和Neu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构建了p53/Neu双转基因鼠。用5只成年雄性Neu转基因鼠与10只成年雌性p53转基因鼠交配,对150只雌性杂交后代鼠进行p53/Neu双转基因鼠的筛选。为此,本实验建立了PCR-一步鉴定法。即:在同一个反应管内能同时满足小鼠β-酪蛋白基因、p53基因和Neu基因上三个片段(分别为0.5kb、1.2kb、1.7kb)的扩增反应者被判定为双转基因鼠(Fig.1)。传统的Southern分析(Fig.2)与PCR一步法鉴定结果相吻合。证明:该法的准确率为100%,进一步、随机取样,Northern分析(Fig.3)表明:双转基因鼠(2号)在哺乳第二天即出现p53基因的高。继而、在姓娠第10、17天,哺乳第10、21天也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另外,免疫组化染色也检测到了p53和Neu蛋白(未展示结果)。  相似文献   
7.
p53最早发现于SV40转化的细胞系,后来几乎在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均检测到这种蛋白质,野生型P58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抑制因子,但突变体p52可与ras-肿瘤基因协同转化体外的腺代细胞,而且在肿瘤发生时常伴随有p53基因的突变。乳腺癌内,p53基因的突变率为40%,并可见到某些肿瘤基因参与癌症的形成过程,暗示p53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与这些基因的重排和扩增有关。本实验选择4种不同年龄的172~(Arg-Leu)突变型p53转基因小鼠为受试动物,将同系动物的垂体腺植入小鼠的肾脏后,再以致癌剂DMBA处理,以使动物乳腺内的p53基因表达和诱导小鼠乳腺癌形成。从乳腺癌小鼠分别摘取乳腺组织,提取DNA和RNA,以H-ras、PCNA、CylinD1、p53基因的DNA片段作为特异性核酸探针,进行SouthermBlotting和NorthernBlotting分析,以检测在突变体P53表达的情况下,PCNA、H-ras、CyinD1等基因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在4组不同的受试动物中,其乳腺癌细胞的PCNA和H-ras两种基因发生了基因重排,特征是其DNA标本中分别出现了一条很强的额外杂交带,但对照动物乳腺该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