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6篇
  7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刘杏忠  路炳声 《菌物学报》1993,12(Z1):65-69
在对新疆及海南岛的捕食线虫真菌的调查中发现2个真菌与已报道的孤孢属的真菌不同,确定为新种——长梗孤孢菌(Monacrosporium longiphorum Liu et Lu sp. nov.)和小舟形孤孢菌(Monacrosporium microscaphoides Liu et Lu sp. nov.)。长梗孤孢菌主要特征为分生孢子梗较长,448-660 μm,分生孢子3-4个分隔,39-65(54) × 13-22(18) μm。小舟形孤孢菌主要特征为孢子较小,0-3个分隔,以2个分隔为主,23-39(29) × 8-15.5(12)μm。在老的培养物中可见球形串生的厚垣孢子。  相似文献   
3.
食线虫真菌广布于世界各地,从Dtechsler(1933)开始研究以后,各国的学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Barron,1977;Gray,1987a),包括台湾(Chu & Hu,1964;Tsai & Huang,1975),而我国大陆近几年才有一些研究(Liu et al.,1993;何胜洋和葛启新,1987;余永年,1977;张克勤等,1991)。绝大多数捕食线虫真菌是广泛分布的,只有少数在局部地区报道,但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优势种类有所不同,如在英国Acrostalagmus obovatus和Harposporium anguilluiae是最多的(Duddington,1951)。  相似文献   
4.
淡紫拟青霉在大豆根际的定殖及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漫红  刘杏忠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3):133-136
温室实验证明淡紫拟青霉M-14菌株发酵液对大豆种子包衣,无菌土中种植1周后有1/10的生防菌能够在大豆根际定殖,其中内根际(根表与根内)可检测到菌剂包衣量的1/1000.第2周时内根际菌量提高10倍以上,4周后有所下降。2%NaClO表面消毒后,检测出植物根内也有少量淡紫拟青霉存在。大豆胞囊线虫感病土中,该菌3周后开始大量增殖。病土中引入菌剂,1周后根际其它各种微生物数量略有减少,真菌、细菌、放线菌分别减少16%、27%和27%,4周时均达到平衡,与对照一致。  相似文献   
5.
6.
通过我国东北及黄淮海地区主要大豆种植区11种土壤对4株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真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mus)M-14,厚垣孢子轮枝菌(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JN-11SH-26和BQL-1孢子的抑制作用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表明土壤抑菌作用普遍存在,但依土壤条件、菌种类型而异,其中以安徽宿县、济南农科院、北京、黑龙江宝泉岭农场的土壤抑菌作用最强,洗涤悬液中孢子萌发率多小于30%,济南敬家、河南开封、黑龙江八五三农场等地土壤抑菌现象不明显,孢子萌发率一般在40~80%。同一土壤对4个菌株的影响是一致的。将菌种液体发酵培养,其滤液孢子萌发率一般可提高至50%以上。加入复合添加剂制得菌剂后,孢子萌发率进一步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对其抑菌作用的强弱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越多,抑菌作用表现得也越明显。机理探讨表明土壤中存在着一些水溶性及挥发性的抑制因子,其中水溶性成分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真菌菌群是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肠道微生态稳态的维持和宿主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真菌失调通常和肠道疾病甚至肠道外疾病有关。本文就肠道真菌的定殖与组成、真菌菌群对肠道微生态的调控、菌群失调促进疾病的发展机制、基于肠道真菌的治疗策略和肠道真菌的鉴定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旨在系统认识肠道真菌调节宿主健康和促进疾病发生的机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离自冬虫夏草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冬虫夏草是生长于青藏高原的一种名贵中药材。天然冬虫夏草及其微环境中生活着多种真菌。作者使用常规分离培养方法对冬虫夏草的真菌区系进行研究。从天然冬虫夏草的子座、菌核和菌膜3个部位共分离到572个真菌菌株,并根据形态特征将大部分菌株鉴定到37个不同的属。这些菌株经SSCP(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分析后,再根据nrDNAITS序列的相似性(以97%为阈值)共区分出92种不同的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中,属于子囊菌的菌株数及OTU数均比接合菌和担子菌多。从菌膜分离的菌株数及OTU数都明显多于子座和菌核。分离自子座的优势真菌是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而分离自菌核和菌膜的优势真菌均为玫红假裸囊菌Pseudogymnoascus roseus。尚未最终鉴定的部分真菌可能为新的真菌物种。  相似文献   
9.
韩一多  向梅春  刘杏忠 《菌物学报》2020,39(12):2268-2276
虎杖象甲培植共生真菌形成的共生体系是植菌昆虫菌业中的典型代表。共生真菌Penicillium herquei如何向虎杖象甲Euops chinensis提供营养尚未明确。本研究发现共生真菌P. herquei的菌丝表面存在大量瘤状凸起物及由凸起物衍生的附属丝等特化结构,该结构可能为虎杖象甲提供营养;对共生真菌的营养研究表明,共生真菌能高效利用山梨醇、蔗糖、海藻糖、葡萄糖等单糖或双糖,以及酪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等昆虫非必须氨基酸,同时在高碳和最适碳源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特化附属物的产生。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植菌卷叶象甲菌业中共生真菌在营养方面的适应性进化证据,而且为进一步揭示共生真菌适应卷叶象甲的营养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韩一多  向梅春  刘杏忠 《菌物学报》2019,38(11):1734-1746
昆虫菌业(fungiculture)是一种类似于人类种植业的昆虫种植体系,包括种植、耕作、收获和营养依赖4个过程,可分为高级的社会性昆虫如切叶蚂蚁、白蚁等和低级的非社会性昆虫如食菌小蠹虫、卷叶象甲、蜥蜴甲虫、树蜂等,它们均能种植并取食真菌。近年来随着组学及微生物组技术的发展,植菌昆虫与其共生真菌协同进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系统发育分析阐明了植菌昆虫的起源与进化历程,并显示出与共生真菌系统发育的一致性;共生真菌细胞核数量也从双核增加到最多17个核,而染色体倍型也从单倍体增加为二倍体甚至多倍体;组学分析则揭示了植菌昆虫与其共生真菌在精氨酸、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及几丁质合成或降解等方面显示出了高度的协同进化。本文系统综述了植菌昆虫及其共生真菌的系统进化、核进化及基因组进化进展,并探讨这种协同进化机制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