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探索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阐释种群结构构建过程和空间分布维持机制中的潜在驱动因素, 进而为森林生态系统内不同种群的配置、经营与管理提供指导, 也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研究对象, 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设置3个面积为1 hm2的重复样地, 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 cm的树木个体进行测量记录。采用成对相关函数(单变量成对相关函数g(r)和双变量成对相关函数g12(r))和标记相关函数(标记相关函数Kmm(r)、标记变异函数γm(r)和Schlather’s Im(r)函数)等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青海云杉种群的空间格局及种内相互作用。发现: (1)青海云杉种群径级分布连续, 整体呈倒“J”形结构。(2)青海云杉整体及幼树、小树呈现出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 随空间尺度的增大逐渐趋于随机分布, 中树在整个观察尺度内均为随机分布模式, 大树则表现为小尺度上的均匀分布和大尺度上的随机分布。(3)青海云杉大树在小尺度范围内与其他径级个体均呈现出负关联, 在中尺度上呈现出正关联, 中树与小树、小树与幼树在小中尺度上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逐渐转变为不相关。(4)青海云杉个体属性(胸径、树高、树冠面积)间在小中尺度上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强烈的抑制作用和显著的对称性竞争。  相似文献   
2.
对分离自杭子梢、菜豆和决明等宿主根瘤、处于Agrobacterium系统发育分支、DNA-DNA杂交与A.rubi的相似性达到100%的30株土壤杆菌,分属于Agrobacterium、Bradyrhizobium、Mesorhizobium、Rhizobium和Sinorhizobium 5个属的12个参比菌株。nodA PCR的结果表明,30株供试菌中扩增不出nodA,即没有结瘤性。以Sinorhizobium meliloti USDA1002T的nodA做探针对所提取的细菌总DNA进行斑点杂交,在65℃-68℃严谨洗膜条件下,该探针只能与同种的根瘤菌进行杂交,不能与其它属的根瘤菌或土壤杆菌杂交,初步推测共同结瘤基因nodA探针只能对种内根瘤菌的结瘤性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成串采收对番茄果实采后乙烯合成及贮藏品质的影响,对广西田阳县两个栽培区两种嫁接砧木的串收番茄的采后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了该采收方式对番茄果实采后保鲜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整个贮藏期,不同栽培区不同嫁接砧木的番茄成串采收的果实,乙烯生成量明显低于对照的常规单果采收。其中,砧木1号Ⅰ区的串收番茄的乙烯生成量,采后5 d即下降至最低点(0.35 nL·g~(-1)·h~(-1)),显著低于其对照(1.36 nL·g~(-1)·h~(-1)),其他栽培区和砧木组合的串收番茄,在采后15 d乙烯生成量达到最低值。串收番茄的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抗坏血酸等果实内天然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在贮藏前期快速升高,且峰值显著高于对照。此外,成串采收处理还一定程度抑制了果实后熟阶段可溶性糖的积累和可滴定酸的分解。因此,番茄成串采收处理,可能通过抑制果实采后乙烯的合成,同时提高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抗坏血酸的水平,并且推迟糖和酸等营养物质的后熟变化进程,实现其延长果实货架期,提高商品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思敏  齐海山 《生物工程学报》2022,38(12):4403-4419
1,5-戊二胺又名尸胺,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基聚酰胺生产原料,可以与二元羧酸缩合生成生物基聚酰胺PA5X,其性能可以与石油基聚酰胺材料媲美。生物基聚酰胺以可再生能源为底物,如淀粉、纤维素、植物油等,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1,5-戊二胺的生物合成主要包括微生物从头合成及全细胞催化两种方法,而赖氨酸脱羧酶是其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该酶主要包括诱导型赖氨酸脱羧酶CadA和组成型赖氨酸脱羧酶LdcC两种。赖氨酸脱羧酶是一种折叠型Ⅰ型磷酸吡哆醛(pyridoxal-5'' phosphate,PLP)依赖酶,但该酶在实际反应过程中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存在活性不高、结构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提高赖氨酸脱羧酶催化活性及稳定性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分子改造以及固定化研究。文中综述了赖氨酸脱羧酶的作用机理、分子改造技术及固定化策略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进一步提升赖氨酸脱羧酶活性及稳定性策略进行了展望,旨在实现1,5-戊二胺的高效生物制备。  相似文献   
5.
采用硫铵沉淀、疏水层析和DEAE离子交换层析对产自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Lfos16的环果寡糖糖基转移酶(Cycloinulooligosaccharide Fructanotransferase,CFTase)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的CFTase,最终纯化倍数为13. 9,比活力为33. 3 U/mg。纯化的CFTase经SDSPAGE和Native-PAGE电泳分析得出其相对分子量大小约为120 000,且是双亚基蛋白。探究了CFTase的酶学性质,最适反应条件为:40℃~45℃,p H 7. 0;温度稳定范围为30℃~45℃,p H稳定范围为5. 0~9. 0。并对CFTase降解菊糖的催化机制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为外切加环化作用形成环果寡糖。  相似文献   
6.
刘思敏  黄思婕  陆笛  刘柳  孙宁静 《广西植物》2018,38(10):1326-1334
该研究以广西特色柿品种‘恭城月柿''为材料,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对其氧化还原电位(ORP)、乙烯生物合成量、硬度、色差、抗氧化酶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初步探讨柿果实氧化还原电位与乙烯生物合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期果实的硬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乙烯利处理果实的硬度从采后3 d即急速下降,至贮藏末期始终显著低于对照。贮藏前14 d果实转色较缓慢,采后15 d乙烯利处理果实的总色差ΔE值快速上升至29.6,转色完全,显著高于对照的11.9。在贮藏前期处理和对照果实的ORP均稳定在7.5 mv·g-1,采后15 d乙烯利处理果实的ORP快速上升至11.9 mv·g-1,是对照组的1.4倍。乙烯利处理果实的乙烯生物合成量在贮藏前期呈较低水平,采后15 d乙烯生成量急剧增加至0.372 μL·kg-1·h-1的高峰,对照乙烯生成量则始终维持在0.033 μL·kg-1·h-1的较低水平。可见,乙烯生成量的增加与ORP的上升关系密切。此外,抗氧化酶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细胞壁降解酶中的β-D-半乳糖苷酶(β-D-Gal)活性与ORP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二者受果实ORP变化的影响。因此,经乙烯利处理柿果实的ORP贮藏末期显著上升,促进乙烯生物合成量的急剧增加,诱导抗氧化酶POD和细胞壁降解酶 β-D-Gal活性增强,导致果实急速后熟软化。柿果实ORP可能作为开关调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生成乙烯这一生物化学反应,即打破ORP的稳定状态引发乙烯合成的启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