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生隐杆藻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生隐杆藻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因子欧瑜刘志礼(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生化室,南京210095)(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南京210093)SeveralfactorsinfluencingexopolysaccharidecontentsofAphano...  相似文献   
2.
一、藻类化石的分布和保存 本文所记述的蓝藻类化石由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广西地质科学研究所煤田专题研究组在广西河池白土、宜山六桥、凭祥、柳州三门江和贵县右榄上二叠统合山组采集的。现以宜山六桥剖面为代表,简介如下: 上覆地层 上二叠统长兴组,灰黑色含燧石条带泥晶生物屑灰岩,富含(竹蜓)类Palaeofusulina fusiformis Sheng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双角多甲藻有性过程的初步研究,表明在这种间核生物的生活史中存在着典型的育性生殖。在双角多甲藻春季生长高峰的末期(3月底至4月初),有性生殖大量发生。形成的合子经过一系列变化后成为厚垣合子进入休眠期。  相似文献   
4.
5.
6.
NaCl胁迫对螺旋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01%~5.0%NaCl浓度范围的培养基中培养极大螺旋藻(Spirulinamaxima),发现NaCl浓度高于2.0%时螺旋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培养7天后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SOD酶活性升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低盐胁迫下活性升高,高盐胁迫下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迅速降低,过氧化物酶则完全失活;MDA含量先随盐胁迫程度增加而降低,后随盐胁迫的进一步增强恢复至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7.
藻细胞的聚磷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现代蓝藻盐泽螺旋藻(Spirulina subsalsa)在富磷环境中细胞的聚磷作用及其与磷块岩形成的关系。实验证明,在富磷环境中盐泽螺旋藻细胞从环境中吸收磷的速度快,并主要用以合成多聚磷酸盐。模拟成矿试验证明,从藻细胞中提取出来的多聚磷酸盐在Ca2+ -HPO2-4 -HCO-3 -F- -H2O 体系中,在常温常压及偏碱性条件下形成的主要成分为碳氟磷灰石、方解石及非晶质磷酸盐的矿物,为藻类成矿提供了新的极有意义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石油母质来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浮游微藻是海洋和湖泊中的初级生产力,生物量巨大,平均脂类含量高,是沉积岩中有机质的主要母质来源,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贡献最大。对下辽河坳陷早第三纪的大量微体浮游藻类化石研究表明,该坳陷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微体浮游藻类,特别是沟鞭藻的大量存在密切相关,浮游藻类是该坳陷盆地油气形成有机质来源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微藻热模拟成烃实验中引入成岩早期生物、地化因子的影响,使模拟实验更接近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对微藻来源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表明,作为高盐环境重要标志物的2,6,10,14,18—五甲基二十烷也可能来源于藻类生物。在藻类热模拟产物中发现惹烯的存在,提示在解释油气藏的生物母质来源时必须特别谨慎。  相似文献   
9.
Sangshuania是真核藻类还是遗迹化石?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论述了产于蓟县高于庄组的盘绕带状宏观化石SangshuaniaDu,1986应是后生动物遗迹化石,其依据是:1)化石产于岩层内,而非层面上,有三维空间分布。2)化石多见于风化层内,许多风化产物使印痕轮廓清晰,而接近新鲜岩层则反差微弱。3)化石体系痕迹而非碳质膜,有机质成分也低,多为左型氨基酸,未形成对映异构体,受地表风化影响严重。4)化石体盘绕状,以顺时针展开为主,是动物行为习性的反映。5)局部见有横节是蠕动的遗迹,为此建新组合遗迹种Helminthoidichnitessangshuanensis,14亿年动物遗迹的确认,为研究早期后生动物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光敏核不育水稻(Oryza sativa L.)农垦58S(NK58S)的光合日变化和光抑制.06:00~09:00,NK58S的光抑制不明显,此时的光合功能下调以叶黄素循环为主;10:00~12:00,耗散比能流(DIo/RC)及光反应中心关闭净速率(dV/dto)增加,受体侧电子传递受阻(ψo下降),活性反应中心密度(Do)降低,NK58S光抑制加剧,PSⅡ反应中心发生失活.荧光暗弛豫分析与抑制剂处理结果表明,状态转换、叶黄素循环和PSⅡ反应中心失活均能有效保护NK58S免遭强光损伤.叶黄素循环相对于反应中心失活,前者是NK58S对强光胁迫的快速反应,在光强相对较弱时发挥主要作用,而后者在叶黄素循环达到饱和时对保护剩余活性反应中心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