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儿气管导管(endotraeheal tube,mr)表面细菌生物膜(biofilm,BF)内细菌分布情况及BF形态学特征。方法以我院治疗的35例MV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第1次拔除或更换的ETT,经碘化丙啶(PI)和异硫氰酸荧光索标记刀豆蛋白A(FITC-ConA)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TT-BF内细菌及胞外多糖(EPS)分布情况,并收集ETT表面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1)35例MV患儿中,E1-r表面细菌培养阳性31例(88.57%);17例EIT表面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同时分离出相同菌种,占ETT培养阳性的54.83%。在EIT-BF和下呼吸道分泌物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最常见。(2)CLSM观察可见,气管插管12h后,ETT-11表面已出现细菌黏附;48h时ETT表面可见大量短棒状或球状细菌黏附聚集,EPS较12h时显著增多,初步形成BF结构;72h左右细菌粘连成团块状,被EPS包裹,可见成熟BF结构形成;7d后细菌粘连成大片状,在其周围可见散在的微菌落。(3)35例MV患儿中,19例发生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ed—associated pneumonia,VAP)。其中经口插管10例,经鼻插管9例。结论MV时细菌极易在ETT表面黏附,形成细菌BF。ETF表面细菌定植及BF形成与长时间MV患儿伴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纳米银水凝胶涂膜对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表面铜绿假单胞菌粘附及细菌生物膜(biofilm,BF)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共设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涂纳米银3.5、7.0、10.5、14.0和17.5μg/cm^2组。参考Brown平板法,制备ETT、表面铜绿假单胞菌BF模型。通过超声振荡-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体外培养6、12、18h时各组ETT表面BF中的活细菌粘附数量。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F中的活死菌分布情况,并测量BF厚度。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最小量涂膜组(3.5μg/cm^2)体外培养6h时,导管表面活细菌的粘附量显著减少(P〈0.05),12h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大量涂膜组(17.5μg/cm^2)体外培养6h时,ETT表面几乎未见细菌粘附(P〈0.05),18h时BF中的活菌数量及BF厚度均显著减少(P〈0.05)。(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培养6h时,空白对照组ETT表面粘附的死活菌呈不规则散点样分布,未见明显的细菌菌落形成,而各实验组ETT表面仅有细菌零星分布,其数量少于空白组。18h时空白对照组表面可见大量活死菌堆积粘连,有小菌落形成并相互交通成地图状,可见典型BF结构,而此时最大量涂膜组(17.5μg/cm^2)表面仅见数量不等的菌落形成,菌落周围可见数量不等的细菌分布。结论纳米银水凝胶涂膜可有效减少ETT表面铜绿假单胞菌的粘附数量,延缓导管表面细菌BF形成,其作用强弱随培养时间及单位面积中的纳米银剂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