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涛  王龙  徐峰  刘世勇  张利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10):2125-2126
报道了产于四川省鼠尾草属植物1新分布种和1新分布变种,分别为毛地黄鼠尾草(Salvia digitaloides Diels)和黄花鼠尾草大花变种(Salvia flava var.megalantha Diles)。  相似文献   
2.
种子粘液质是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的,该物质对于种子的扩散、定居、生存力的改善、萌发、幼苗生存乃至抵御有毒化学物质毒害等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朱唇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现已广泛栽植于世界各地。为了理解朱唇种子表面的粘液物质吸水特性和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萌发特性,该研究以朱唇种子为材料,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种子萌发试验的方法,对种子和粘液层的形态结构、粘液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朱唇种子为卵形,表面为负网状结构,千粒重为(1.611±0.0084)g,无粘液种子吸水倍数为3,粘液种子吸水倍数为25,粘液层吸水倍数为122。粘液和无粘液种子及粘液层的重量都随吸水时间的延长而增长,但脱水过程要远长于吸水过程。朱唇种子吸水2 h达到饱和,经过36 h可干燥失水恢复原重。不同浓度PEG对朱唇种子的萌发均有影响,发芽势随PEG浓度升高而显著降低。朱唇种子在5%PEG胁迫下发芽率最高达(90.00±8.66)%,20%PEG胁迫下发芽率最低为(76.67±10.41)%,低浓度PEG对朱唇种子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这说明朱唇种子为速萌型种子,其粘液质在种子吸水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保证短时间内有充足的水分供其萌发。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丹参叶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产地丹参叶片和叶柄的主要解剖学特征进行比较,以期为丹参种源鉴定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应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8个产地丹参叶的解剖结构,测量了表皮、木质部、韧皮部等指标,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产地丹参叶片均为奇数羽状复叶,异面叶,叶片表面均覆有毛被。上下表皮均为1层细胞构成,无角质层;叶柄为半月形,表面亦有毛被。在叶片和叶柄横切面上不同来源丹参的结构有差异。此外,叶的解剖结构可为鉴别主产区和非主产区来源的丹参提供有力依据,并为筛选和培育丹参优良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对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的吸水特性和红外光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的提取工艺,并利用中心组合设计探讨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3个自变量对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是一类多糖物质,吸水性强,脱水缓慢;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2 h、液料比54∶1(mL∶g)、提取温度68℃,此时种子粘液提取率为4.93%,这为甘西鼠尾草种子粘液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兔耳兰食源性欺骗传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科植物具有精巧、多样化的花部结构以及高度多样的吸引传粉者方式。作者对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治区级保护区内的一个兔耳兰(Cymbidium lancifolium)居群进行了连续2年的观察和研究。观察发现兔耳兰唯一的传粉者为膜翅目蜜蜂科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中华蜜蜂一般直接落在唇瓣外弯的中裂片上, 然后调整身体的方向, 进入花中, 当发现花中无蜜液等回报时, 借助于后足的蹬力退出花朵。在退出的过程中, 花粉块连同药帽会通过粘盘粘附在中华蜜蜂的胸部。中华蜜蜂在花内的停留时间为8–71 s, 平均18.3 s (N = 11)。根据观察我们推测兔耳兰可能是通过其唇瓣上无规则的紫栗色小斑点(假蜜导)来吸引中华蜜蜂为其传粉, 属于食源性欺骗方式。在传粉过程中兔耳兰的药帽与花粉团和粘盘一起粘在中华蜜蜂背部。药帽的存在能够阻止下一朵被拜访的花实现雌性功能。兔耳兰药帽高度(0.154 ± 0.032 cm) (N = 10)加上传粉昆虫胸高(2005年为0.37 ± 0.03 cm (N = 10), 2006年0.35 ± 0.04 cm (N = 7))大于传粉通道入口的高度(0.29 ± 0.04 cm) (N = 21), 支持兔耳兰可能通过药帽来减少同株异花授粉现象的推测。2005和2006年该兔耳兰居群的自然繁殖成功率分别为21.13%和21.28%。繁育系统实验证明兔耳兰是高度自交亲和物种, 自交和异交的繁殖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该种在结实过程中未显示近交衰退。兔耳兰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花授粉的现象, 其结实依赖传粉者。TTC法检测结果显示兔耳兰种子活力达85.78%(N = 11), 可见种子活力不是制约兔耳兰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因此传粉者的密度和访问频率可能是影响兔耳兰结实的重要因素, 并最终影响兔耳兰种群的维持和扩张。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鲜川芎采后干燥过程中阿魏酸和阿魏酸松柏酯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川芎晒干过程中总阿魏酸、游离阿魏酸和阿魏酸松柏酯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整个晒干过程中(30 d),总阿魏酸、游离阿魏酸和阿魏酸松柏酯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晾晒第3 d时总阿魏酸含量最高(0.23%),因此在晾晒的第3 d利用快速干燥技术能较好地保留川芎药材中总阿魏酸含量,使其发挥更佳的药效。川芎药材中的阿魏酸松柏酯能水解产生阿魏酸,因此研究川芎干燥过程中的生理响应与含水量的关系对阿魏酸积累有重要意义。由于川芎在用药过程中是以总阿魏酸含量发挥药效的,所以以总阿魏酸含量作为川芎药材质量控制指标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7.
王涛  刘世勇  王龙  王红玉  张利 《广西植物》2015,35(2):236-241
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Flavonoid-3-O-glucosyltransferase,3GT)是花青苷(Anthocyanins)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它主要负责将不稳定的花色素转变为稳定的花色素苷,虽然目前已经从其他植物中克隆获得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但是对竹子中的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并不清楚。该文以产生花青素的七彩红竹(Indosasa hispida Mc Clure cv.Rainbow)为材料,首先通过3GT的同源比对后设计3GT基因特异引物,获得3GT基因片段;然后运用RT-PCR及RACE技术从七彩红竹茎中克隆得到完整的3GT基因(Ih3GT)。结果表明:Ih3GT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为1 730 bp,含有1个1 425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74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七彩红竹3GT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的3GT聚类到同一个分支;该基因推断的蛋白与水稻(Oryza sativa)3GT蛋白的相似性为69%,与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3GT的相似性为67%;经氨基酸序列比对,推断七彩红竹3GT含有糖基转移酶基因家族特有的结构域PSPG-box;半定量PCR的结果显示,七彩红竹3GT基因在微红的幼茎中大量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并不表达,说明Ih3GT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该结果为今后深入研究七彩红竹花色苷的形成机理、鉴定Ih3GT酶活性以及利用Ih3GT基因培育竹子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