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汉族人、韩国人和日本人作为东亚主体人群,其中中国汉族人呈现由北向南的梯度混合,在遗传结构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实现对中国南-北方汉族人、韩国人和日本人的高分辨率遗传划分,本研究收集和分析了文献报道和实验室前期数据筛选出的1185个东亚人群祖先信息性SNPs (ancestry informative SNPs,AISNPs),应用softmax与随机森林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族群遗传划分模型,然后利用系统发育树、STRUCTURE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一步评估不同模型AISNPs位点组合的族群分类效果,最终筛选出234-AISNP的最优组合,softmax模型准确率为92%,实现了南方汉族人、北方汉族人、韩国人和日本人的高精度区分。本研究测试的两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为近距离人群的高分辨率划分提供了重要参考,可作为法医DNA族群推断体系位点开发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1995年以来作者等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地区开展了第三纪哺乳动物地层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该区乌伦古河组地层同时 (叶捷等 ,2 0 0 1a ,b) ,为搞清乌伦古河组的区域分布 ,我们在 1 999年和 2 0 0 1年先后两次前往布尔津地区考察了那里的“乌伦古河组”。在布尔津县城西北 1 4km处额尔齐斯河北岸的一片新生代露头 ,长期被视为乌伦古河组 ,因而时代也被定为始新世至渐新世 ,但一直没有确凿的化石依据。 1 999年我们首次在该套地层中采集到哺乳动物化石 ( 990 2 7地点 ) ,2 0 0 1年再次在同一地点、同一层位采集到化石并实测了地层剖面。布尔津的该乌伦古河组地层可大致分为两段 ,下段为富含铁质的砂岩与泥岩互层 ,上段为浅灰绿色砂岩与杂色泥岩互层 ,整套地层的风化表面呈黄棕色。在乌伦古河组建组的乌伦古河流域 ,乌伦古河组则由一套浅灰绿色砂岩与棕灰色含砂泥岩构成 ,整套地层风化表面呈灰白色 (叶捷等 ,2 0 0 1a)。两个地区的乌伦古河组的岩性显然是不同的。野外追索证明 ,这两个地区的两套不同岩性的地层是两个不同沉积盆地的堆积物 ,这两个盆地在乌伦古湖附近 (E87°1 2′)被一由古生代地层构成的山岭隔开。作为地质体 ,这两套地层间没有联系 ,不应当归为同一岩石地层单位。因此 ,布尔津  相似文献   
3.
新疆乌伦古河流域第三纪哺乳动物地层研究的新成果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地层广泛出露,20世纪50年代,对这一地区的中、新生代地层的系统研究工作业已开展。地质部631地质队在该地区进行大面积地质填图,新疆石油管理局开展了有关地质问题的综合性专题研究。1982年和198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新疆石油管理局的支持下,组队前往该区进行中、新生代生物地层研究工作,并于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提交了一批生物地层和古哺乳动物研究文章,进一步提高了该地区第三纪地层的研究程度。由于工作区地处中亚,位于青藏高原以北,西面邻近古土尔盖海峡,东…  相似文献   
4.
记黑龙江畔一鸭嘴龙足印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9月,来自七个国家的地层古生物学者,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举行了“黑龙江流域白垩纪生物群及K/T界线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之后学者们对黑龙江沿岸中新生界地层进行了实地踏勘,在踏勘的过程中在嘉荫县永安村之东南1.2km的黑龙江岸边发现了一滚石板,其上保存一较完整的大型恐龙足印。足印印迹在厚层钙质胶结的粗砂岩上,经查对化石产出岩层为嘉荫群永安村组(Sun et a1.,2003)。化石是一大型的三趾的足印(tridactyl),三趾短粗,中趾呈U型,趾间有蹼的痕迹,造印者应是一只鸭嘴龙(Thulbom,1990)。黑龙江省嘉荫县是我国第一只命名的恐龙——黑龙江满洲龙(Mandschurosaurus amurensis)化石的产出地,化石产自嘉荫群渔亮子组(Riabinin,1925,1930;Dong,1992)。本文记述的标本是嘉荫群中发现的第一件足印化石,也是我国鸭嘴龙类足印化石的首次记录(甄朔南等,1996)。  相似文献   
5.
产于宁夏同心地区中中新世红柳沟组的戈壁跳兔 (Alloptoxgobiensis)头骨化石 ,是Al loptox属头骨化石的首次发现。其主要特征是 :个体较大。颅顶平缓 ,额骨有眶上嵴且两侧平行。颞嵴、上枕骨、项嵴和枕外嵴发育。眶裂后的翼蝶骨上排列有 6个孔。有外颈动脉孔 ,颈静脉孔为圆形小孔。下颌骨水平支唇侧上缘前倾 ,垂直支前缘有一深沟 ,冠状突位于垂直支前缘唇侧壁中部 ,呈薄片状。基于头骨性状的支序分析结果表明 ,Alloptox与非洲的Kenyalagomys亲缘关系最近 ,应归入亚科Sinolagomyinae。Alloptox和Kenyalagomys可能起源于亚洲的共同祖先 ,由Sinolagomys或与其相近的属种演化而来 ,在新近纪早期迁入非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