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29篇
  免费   6551篇
  国内免费   22181篇
  2024年   418篇
  2023年   1425篇
  2022年   2612篇
  2021年   3192篇
  2020年   2749篇
  2019年   3371篇
  2018年   2537篇
  2017年   2267篇
  2016年   2414篇
  2015年   3313篇
  2014年   4625篇
  2013年   4159篇
  2012年   5539篇
  2011年   5375篇
  2010年   4026篇
  2009年   4016篇
  2008年   4369篇
  2007年   3975篇
  2006年   3722篇
  2005年   3219篇
  2004年   2600篇
  2003年   2296篇
  2002年   2061篇
  2001年   1744篇
  2000年   1532篇
  1999年   1029篇
  1998年   550篇
  1997年   398篇
  1996年   277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45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87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80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9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激光光漂恢复技术测定了异硫氰基荧光素标记的林蛀卵表面分子在第一次卵裂前的运动。发现固着在玻片上的剥离“细胞膜”的分子运动形式为扩散。扩散系数为(4.6±1.3)×10~(-12)cm~2/s,可动部份为15%。完整卵子上的分子运动形式为流动。细胞膜在不停地流动着。它可能起着协助细胞质运动的作用。细胞膜流动的速度随时间而异,卵裂前不久,在大多数的卵子上,出现两个流动较慢的谷,少数细胞只测到一个谷。这可能与光漂起始时间,光斑与未来分裂沟的距离,和卵子间的差异有关。也讨论了这种速度变化与表面收缩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正>Aristolochic acids, mutational signature,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ristolochic acids (AA) are the etiologic agents of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AAN) and contribute to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urothelial cancer (Grollman et al., 2007). DNA adducts formed by AA generate a unique AT transversions mutation spectrum at  相似文献   
4.
DC‐UbP/UBTD2 is a ubiquitin (Ub)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first identified from dendritic cells, and is implicated in ubiquitination pathway. The solution structure and backbone dynamics of the C‐terminal Ub‐like (UbL) domain were elucidated in our previous work.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DC‐UbP, we then solved the solution structure of the N‐terminal domain of DC‐UbP (DC‐UbP_N) and studied its Ub binding properties by NMR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C‐UbP_N holds a novel structural fold and acts as a Ub‐binding domain (UBD) but with low affinity. This implies that the DC‐UbP protein, composing of a combination of both UbL and UBD domains,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protein ubiquitination and delivery of ubiquitinated substrates in eukaryotic cells.  相似文献   
5.
N-糖蛋白去糖基化酶(PNGas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菌、植物、哺乳动物中的去糖基化酶,可以水解N-糖蛋白或 N-糖肽上天冬酰胺与寡糖链连接的化学键,并释放出完整的N-寡糖。PNGase在生物体内参与蛋白质降解、器官发育、个体生长等过程。人PNGase基因功能缺陷会导致先天性去糖基化障碍,小鼠PNGase缺陷会导致胚胎致死性,线虫PNGase缺陷使其寿命下降。本文对PNGase在不同物种的分布、蛋白质结构、酶学功能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为PNGase的生理病理功能及致病机制的基础研究提供思路,为PNGase作为糖生物学工具酶或药物开发的创新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7.
8.
蔡玉荣  燕超  孔云逸  张刚  刘东晓  李勇 《病毒学报》2021,37(5):1148-1157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蜱虫病毒组学的本底数据,采用病毒宏基因组学方法对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右旗和四子王旗地区3个采样点采集骆驼和羊体表寄生的1789只蜱虫样品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并对特定病毒进行巢式PCR扩增和测序,通过Clustal W和MEGA7.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获得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数据显示,蜱虫样品携带包括植物、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等来源的17个病毒科和一些未分类的病毒;其中,2株弹状病毒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新疆地区和长江地区的弹状病毒的同源性达到98.5%和96.26%,提示蜱虫弹状病毒可能是通过羊和骆驼等动物贸易导致了新疆和内蒙古地区,以及内地的跨区域传播;细小病毒仅在羊来源的蜱虫中检测到,与中国河北地区的山羊血清中的细小病毒形成同一进化分支,我们推测蜱虫细小病毒在国内不同地区间可跨区域传播,在进化分析过程中,发现这种病毒与多种的细小病毒的同源性都不低于50%,提示细小病毒可能具有遗传稳定性;Tamdy病毒与来自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和美国的Tamdy病毒均具有极高的同源性,结果显示该病毒在内蒙古地区已经出现,并存在潜在流行的可能,有必要对Tamdy病毒进行进一步的监测;在本研究中,我们鉴定的白蛉病毒与来自新疆的亚洲璃眼蜱所携带的博乐蜱虱病毒形成同一个进化分支,与新型布尼亚病毒和Heartland virus病毒的同源性达到50%以上,该结果提示,我们发现的蜱虫白蛉病毒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病性,需要对其流行情况和致病性进行监测和研究.本研究为完善内蒙古部分地区蜱虫病毒的多样性和本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