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8篇
  10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marine diatom Cyclotella cryptica was grown over a period of 13 months in a 48-m(2) shallow outdoor flume. The use of foil arrays at intervals of 1.2 m to effect systematic vertical mixing in the flume was found to significantly enhance microalgal production (p = 0.006). Average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ies (based on visible irradiance) with and without the foil arrays in place were 9.6 +/- 0.8 and 7.5 +/- 0.5%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respectively. A cost-benefi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foil arrays were cost-effective if the value of the algae exceeded about $2.28 kg(1) of ash-free dry weight (AFDW). Parallel experiments performed in four 9.2-m(2) flumes showed that production was maximized when the cells were grown on a 2-day batch cycle between harvests rather than on a 1- or 3-day batch cycle. The optimum initial concentration (immediately after harvesting) of the alga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harvests and ranged from approximately 39 g AFDW/m(3) on a 3-day cycle to 213 g AFDW/m(3) on a 1-day cycle. The increase in production resulting from growth on a 2-day rather than a 1-day batch cycle was about 19% and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p = 0.0003. Growth of C. cryptica over a total period of 122 days during the 13-month study in the 48-m(2) flume under near-optimal conditions (2-day batch cycle, initial concentration 155 g AFDW/m(3)) resulted in an average production rat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29.7 +/- 2.7 g AFDW/m(2) d.  相似文献   
2.
植被生态信息分析中对两(多)组取样集间的相关分析的需求导致了典范相关分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对典范相关分析技术的原理、典范参数的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提示,比较了典范相关分析与PCA之间的差异,产在典范相关分析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预处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4.
棉铃虫在麦田在空间分布与为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丁岩钦  张占川 《昆虫知识》1993,30(4):209-211
  相似文献   
5.
叶片阶段性白化小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色素突变体。本文对其白色、白绿相嵌及转绿叶片的叶绿体光化活性分别进行了测定。试验表明:(1)白化和白绿相嵌叶片的叶绿体色素合成处于停滞阶段,转绿叶片则处于色素迅速合成阶段;(2)白化、白绿相嵌和转绿叶片叶绿体的激发能传递呈递增趋势;(3)三者对绿体的PSⅡ活性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也呈递增趋势;(4)白化叶片叶绿体缺乏PSⅠ和PSⅡ外周天线色素蛋白,白绿相嵌和转绿叶片的类囊体膜多肽组分与正常叶片相近似。  相似文献   
6.
利用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对映选择性酯化反应对外消旋薄荷醇进行了有效的光学拆分。对分别使用酸酐和相应的游离羧酸作酰基给体时的反应性能进行了比较。发现酸酐的反应性远高于对应的游离羧酸,但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酸酐易水解成为游离羧酸;在微水系统中使用过高浓度的酸酐会导致酶缺水而失活,同时会促进手性醇的非选择性酯化,从而降低产物的光学纯度。然而,在连续流加丙酸酐的半批式反应系统中,所有这些缺点均可有效地克服。与使用游离丙酸的批式反应系统相比,dl-薄荷醇的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酶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而产物l薄荷醇酯的光学纯度不相上下(>98%e)。  相似文献   
7.
8.
早产儿的生物学行为主要以睡眠为主,因此了解各个睡眠阶段的脑电图模型,对临床客观评价早产儿的大脑发育特点及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健康早产儿不同睡眠阶段脑电图特点,进而为其睡眠阶段的自动判定提供标准。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对24例健康早产儿进行了41次Fp1-C3双电极连续24小时脑电图记录,同时用两台摄像机同步记录眼球运动及肢体运动。依据呼吸、眼球及肢体运动视觉判定睡眠阶段。应用自回两台摄像机同步记录眼球运动最适赤池信息量准则(Min-AIC)、总功率(TP)、δ功率(δP)、θ功率(θP)、α功率(αP)、β功率(βP)及不连续性(Di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in-AIC,TP,δP及Dis四个变量依睡眠阶段不同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变量判别分析亦显示联合这四个变量可对睡眠阶段进行判定。联合Min-AIC、TP、δP及Dis四个变量适于对胎龄大于30周的健康早产儿的睡眠阶段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