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2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资源利用方式的分化可以减小物种间对相同资源的竞争,是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的主要机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变化可能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物的氮素(N)营养。该实验在经N、水处理3年的高寒草甸开展,通过15NH415NO3的15N稳定性同位素注射,比较高寒草甸主要植物种对N、水处理的响应方式,以及N吸收能力、分配和根冠比特点,研究其营养吸收和资源分配方式的分化。结果发现不同植物种对N、水处理响应差异显著,N吸收能力、根N含量和根冠比等功能性状种间差异显著;回归分析发现植物种N吸收能力和根N含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和根冠比之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不同植物种间N吸收具有生态位分化,并且存在N营养吸收能力和资源分配策略的权衡。 相似文献
2.
鉴于弹尾目(跳虫)和原尾目的尾部都没有尾须(cerci),Brner于1910年就把这两类归并为一个类群缺尾纲(Ellipura),这一分类阶元长期被许多昆虫学家沿用至今。Kukalová-Peck(1987 )在讨论化石双尾虫(?)附肢的总体结构(ground plan)时,认为跳虫和原尾虫的腹部侧板更原始,附肢无转节,将二者归纳成近昆虫纲(Parainsecta)。但是从形态特征、内部结构、比较精子学、变态类型和胚后发育等的特点以及线粒体DNA和核糖体DNA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弹尾纲与原尾纲之间存在诸多重要差异,不具备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我们不支持(弹尾纲+原尾纲)组成缺尾纲或近昆虫纲。据此建议取消缺尾纲(=近昆虫纲)这一分类阶元。 相似文献
3.
[目的]酿酒酵母的嗜果糖性是葡萄酒酵母选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评价菌体发酵果糖能力的方法,是葡萄酒酿酒酵母嗜果糖性研究的基础.[方法]以3株不同果糖发酵能力的酵母菌为研究对象,考察菌体在模拟葡萄汁培养基条件下,发酵情况与单糖利用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学方程拟合单糖动力发酵曲线,得到发酵持续时间、葡萄糖浓度拟为0时的果糖浓度、果糖与葡萄糖曲线面积的差值等参数.[结果]这些参数可以反应出菌体的发酵速率和嗜果糖性.其中后两个参数能显著将3个菌株的嗜果糖特性区分开.[结论]为高果糖利周优良葡萄酒酿酒酵母菌株的筛选和构建,提供了较为全面、客观和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菌生非地衣型子囊菌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生真菌是指以其他真菌为宿主的真菌,是重要的自然生物资源.它们不是系统学上的分类群,而是特殊生境真菌,包括子囊菌、担子菌和接合菌的种类.其中菌生子囊菌是动植物以及其他真菌的内生菌、寄生菌或腐生菌,少数种己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潜力.作者汇总了我国丰富的非地衣型菌生子囊菌资源,目前己报道该类真菌132种,其中以担子菌为宿主的约63种,以子囊菌为宿主的38种,其余或对基物的选择性不强或宿主真菌的分类地位不详,部分种类表现出对基物真菌或者宿主真菌的选择性.同时,对菌生真菌与宿主真菌相互作用方式、菌生子囊菌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以及少数种类对食用菌栽培的为害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诱变育种是一项借助诱变剂人为的诱导突变,创造出杂交育种中无法创制的新性状的育种技术。自然界中的突变只有0.1%,而诱变育种可以提高到3%左右,比自然突变高100倍以上。诱变技术已经在食药用菌育种中广为利用,本文针对诱变育种的原理、方法、在食药用菌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最后为食药用菌诱变育种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这为利用诱变技术进行食药用菌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系统研究了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在苜蓿叶片的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接种4h后,子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12h后,芽管以直接侵入的方式进入表皮细胞形成侵染菌丝;24h后,表皮细胞中侵染菌丝向相邻表皮细胞扩展,同时侵入到叶肉细胞以胞内生长方式扩展;接种72h后,侵染菌丝在表皮细胞下的叶肉组织中形成初始菌落;第5d后,菌丝扩展至整个叶片组织,大量菌丝聚集形成子座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子囊盘与子囊。病菌菌丝在侵入寄主细胞初期,并不 相似文献
7.
8.
9.
10.
Wang CH Jawan B Lee TH Hung KS Chou WY Lu CN Liu JK Chen Y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4,322(1):153-161
Oxidative stress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propagation of acute liver injury.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gene transfer of alpha-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alpha-MSH), a potent anti-inflammatory peptide, could prevent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in mice. Acute liver damage was 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of thioacetamide. Hydrodynamics-based gene transfection with alpha-MSH expression plasmid via rapid tail vein injection was initiated 1 day prior to intoxication. The mortality in the alpha-MSH-treated mi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to the vehicle group 3 days after injury. Liver histolog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UNEL-positive hepatocytes decreased in the treated mice. The degradation of IkappaBalpha, endogenous 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and upregulat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mRNA levels were prevented in the alpha-MSH-treated group, indicating decreased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alpha-MSH gene therapy might protect against acute hepatic necroinflammatory damage with furthe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