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红景天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青藏高原红景天的色谱指纹图谱。固定相采用C28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v/v=15:85);检测波长220nm;流速为1.0mL/min。通过比较发现红景天样品的8个主要共有峰.可作为鉴别红景天药材的主要依据。方法简便快速。为中药品种的鉴定提供了较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广西石山人工林灌草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石山人工林群落调查数据为材料,采用双向指示种分类(TWINSPAN)、冗余分析(RD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9个生境变量、1林分类型因子与石山人工林多样性、草本和灌木植物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坡位是影响石山人工林物种组成多样性的最主要因子,露石率和坡度对石山人工林林下有害物种分布影响最大。石山人工林林下植被组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生境因子(解释率23%~55%),而树种选择是次要因素(解释率11%~17%)。石山梯地人工林的有害草本种类多于坡地,梯地的有害灌木种类少于坡地。石山人工林的有害植物种类少于封山育林地。  相似文献   
3.
平果喀斯特山地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喀斯特山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对其植被恢复和石漠化治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群落土壤肥力分析,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了广西平果喀斯特山地灌丛、灌木、仪花和蚬木群落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土壤物理结构随植被恢复得到改善,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增多、持水能力增强。土壤p H值以灌丛最高,仪花和蚬木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明显高于灌丛和灌木,灌丛、灌木的土壤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则显著高于次生乔木林;土壤速效磷和交换性钙含量差异不显著。CCA可以有效筛选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分值的大小顺序为:仪花林(0.41)蚬木林(0.27)灌丛(-0.20)灌木林(-0.44)。导致灌丛和灌木林土壤质量较低的原因主要与群落生产力低、土壤有机质等养分积累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付聪  练士龙  李强 《生物磁学》2011,(19):3774-3776
目的:本文针对表面肌电(sEMG)信号探讨动作电位传导速度(APCV)估计问题。方法:以生理学仿真sEMG信号为基础,采用基于互相关分析的时延估计技术来获取相应的APCV估计值,并利用重采样技术来提高估计的精度。结果:实验表明。针对重采样后的仿真信号,其APCV的估计误差得到了明显降低。结论:所采用方法能够有效获取满意的APCV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针对表面肌电(sEMG)信号探讨动作电位传导速度(APCV)估计问题。方法:以生理学仿真sEMG信号为基础,采用基于互相关分析的时延估计技术来获取相应的APCV估计值,并利用重采样技术来提高估计的精度。结果:实验表明,针对重采样后的仿真信号,其APCV的估计误差得到了明显降低。结论:所采用方法能够有效获取满意的APCV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已在世界范围内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抑制HIV-1与细胞膜融合的多肽抑制剂由于其分子量小、结构简单、生物毒性低和作用效果明显等优点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针对HIV-1与细胞的融合过程中涉及gp160的分裂、gp120与CD4受体及辅助受体的结合、gp41自身的折叠及与细胞膜的并列与融合等步骤,可以设计一些新的多肽药物靶点,以达到阻止HIV-1侵入的目的.目前针对上述三步骤已分别设计出了相应的多肽抑制剂,如M3、HRPs、CD4M、S肽、DAPTA及C22等,这些多肽抑制剂在体外实验、动物实验或临床实验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HIV-1与细胞融合的能力,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腕部尺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腕部尺管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16例随访3-24月.结果:尺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93%.结论:正确了解尺管解剖与分型的关系,结合病史及体征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肽-半乳糖苷-阿霉素脂质体在肝细胞癌靶向治疗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一种对肝细胞癌具有特异靶向的药物传递系统载体-聚乙二醇修饰的MMP-2底物肽-半乳糖苷-阿霉素脂质体(PEG-PD-Gal-ADM-liposomes),为临床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二棕榈磷脂酰基乙醇胺(DOPE)与聚乙二醇化的MMP-2底物肽连接(Gly-Pro-Lcu-Gly-Ile-Ala-Gly-Gin),即获得可被MMP-2切割的聚乙二醇-底物肽-DOPE,再与半乳糖苷脂质体(Gal-liposomes)、阿霉素(ADM)耦合,最终获得聚乙二醇修饰的MMP-2底物肽-半乳糖苷-阿霉素脂质体(PEG-PD-Gal-ADM-liposomes),体外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效应.结果:MTT法显示PEG-PD-Gal-ADM脂质体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毒性作用弱于半乳糖苷-阿霉素脂质体(PEG-Gai-ADM)的作用(P<0.05),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毒性作用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用MMP-2(5μg/ml)预处理后,PEG-PD-GaI-ADM脂质体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毒性作用与Gal-ADM脂质体的作用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过量的半乳糖封闭半乳糖受体后,二者的毒性作用均有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G-PD-Gal-ADM脂质体是一种新型的HCC特异靶向治疗药物传递载体,可能是将来HCC靶向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河南内乡晚奥陶世石燕河组牙形石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仕龙 《古生物学报》1995,34(6):674-687
将河南内乡晚奥陶世石燕河组牙形石自下而上建立了Oulodusuirichi-Aphelognathusshoshonensis带,Onodusrobustus带,Aphelognathusgrandis带,Aphelognathusdivergens带和Aphelognathuszuoquensis带。这个序列与北美中大陆的很相似,两者可详细对比。充分证实了北美中大陆型牙形石动物群以及中国合此类型牙形石的最高奥陶纪地层在华北地台以南的武当地块北缘的存在,并指明了其古生物地理分区和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垂直结构(树冠指数、大树比例、小树比例和树高)及密度因素(基面积、乔木密度、灌木密度、灌木盖度和蚬木比例)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典型蚬木种群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群落平均更新密度为1742~3861株·hm-2,密度相对较低.垂直结构和密度因素对蚬木幼龄植株个体数影响不显著,对地径和株高生长有一定影响.在垂直结构变量中,树冠指数与蚬木幼苗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幼苗地径的相关性不显著;大树比例和树高与幼苗的地径和株高均呈显著负相关,小树比例与幼苗地径和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在密度变量中,乔木密度与幼苗地径、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蚬木比例与幼苗地径呈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林分结构因子与蚬木幼龄植株个体数的拟合较差(P>0.05),蚬木幼苗的数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垂直结构的综合影响;林分结构因子模型对蚬木幼苗地径和株高的拟合较好(P<0.01),幼苗地径生长主要受乔木密度影响,株高生长主要受乔木密度和基面积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