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5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7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70年 | 3篇 |
1969年 | 1篇 |
196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Hendrich AB Wesołowska O Poła A Motohashi N Molnár J Michalak K 《Molecular membrane biology》2003,20(1):53-60
Although phenothiazines are known as multidrug resistance modifier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ir activity remains unclear. Since phenothiazine molecules are amphiphilic, the interactions with membrane lipids may be related, at least partially, to their biological effects. Using the set of phenothiazine maleates differing in the type of phenothiazine ring substitution at position 2 and/or in the length of the alkyl bridge-connecting ring system and side chain group, we investigated if their ability to modulate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cancer cells correlated with model membrane perturbing potency. The influence exerted on lipid bilayers was determined by liposome/buff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measurements (using the absorption spectra second-derivative metho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calorimetry. Biological effects were assessed by a flow cytometric functional test based on differential accumulation of fluorescent probe DiOC(2)(3) by parental and drug-resistant cells. We found that all phenothiazine maleate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lipid bilayers and altered their biophysical properties. With only few exceptions, the extent of membrane perturbation induced by phenothiazine maleates correlated with their lipophilicity. Within the group of studied derivatives, the compounds substituted with CF(3)- at position 2 of phenothiazine ring were the most active membrane perturbants. No clear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effects exerted by phenothiazine maleates on model membranes and their ability to modulate P-glycoprotein transport activity. 相似文献
3.
4.
从印度木薯花叶病毒(ICMV)侵染的植物中纯化特异的核酸,经RNAase,DNAasc,Nucle-aseSl,ExonucleaseⅢ和EcoRI酶切,Southern和Dotblots杂交证实,在感病的植株中,存在两种形式的病毒核酸:环状双链DNA和环状单链DNA,后者可能是病毒DNA的(-)链,环状双链DNA经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可得2.7kb的线性双链DNA纯化的病毒核酸含DNA1和DNA2两个分子量相近的组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98条血管)术前经CTA诊断后,行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18个月,分析踝/肱指数(ABI)、血管内径、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结果:成功完成77例(98.7%)患者、97条(99.0%)患肢的PTA和支架植入术,除1例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导丝未能成功通过病变导致介入失败外,其余病例经介入治疗后均开通,术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血肿、血管壁破裂、穿孔或内支架移位,远端血管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9±0.23)恢复至(0.86±0.26),下肢血管内径及足背动脉搏动均明显改善。结论: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首次发现了毛鹃花芽分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秋季侧花芽伸长生长现象。并认为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气温(25°─26℃)及充沛的降水伴随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是导致这种花芽伸长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也进一步证实了毛鹃是一类较喜阳生生境的灌木花卉。 相似文献
7.
小麦芽经过匀浆、沉淀、高速及超速离心、透析以及DE_(52)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小麦芽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用α-鹅膏蕈碱抑制试验,证明得到RNA聚合酶Ⅱ。用此聚合酶Ⅱ组建的体外转录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绒毛烟斑驳病毒的拟病毒和卫星RNA(黄瓜花叶病毒相关RNA_3)都不能利用该体系进行转录,类病毒PSTV可进行转录,但转录效率明显低于小牛胸腺DNA;α-鹅膏簟碱可抑制类病毒的转录。绒毛烟斑驳病毒拟病毒和卫星RNA都不能被转录,表明他们的复制方法与类病毒不同。 相似文献
8.
利用转hpRNA基因水稻抗水稻矮缩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发夹结构的双链RNA(hairpin RNA,hpRNA)能高效诱导转录后基因沉默的发生.以水稻(Oryza sativaL.)矮缩病毒(RDV)基因组中第八片段编码区128~754 bp的序列为臂构建hpRNA,并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ROK-2上.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水稻\"中花11\".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共获得12株阳性转化体.用带有RDV的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接种Tl代转hpRNA水稻,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对RDV具有高抗性或表现为症状延迟.而相同序列的有义链的转基因水稻和空载体的转基因水稻表现为典型的RDV侵染症状.HpRNA在转基因水稻中对RDV高抗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受欢迎的生物多样性:香港的外来植物物种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香港早在19世纪中叶开始就有外来植物入侵的记录,迄今为止,已发现多达238种已归化的外来或怀疑为外来的植物,其中又以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大黍(Panicum maximum)等最常见,外来植物最常见于受人为干扰的生境,例如荒废农田及路旁等,而较少在天然林地生境及贫瘠的灌草丛中发现,外来植物的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局限于低地生境,它们常形成单优种群,减少了生境及贫瘠的灌草丛中发现,外来植物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局限于低地生境,它们常形成单优种群,减少少了生境及动植物的多样性,外来动物对香港原生植物影响最大的是于20世纪70年代入侵的松树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外来的脊椎动物也有可能对香港的植物被演替产生影响,目前香港的外来植物当中,有些在大陆较少分布或没有记录,作为华南最大的港口,香港对外来物种的引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制定控制外来种在香港及华南地区的引入及传播的政策及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蛋白gp96是热休克蛋白90家族成员,能够引起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得到大量高纯度的蛋白质是研究开发gp96的关键。然而重组的gp96容易在E.coli中降解,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多聚体。实验先将人gp96基因克隆到pET-30a载体上并在E.coli Blstar中表达,再经过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分子筛分别纯化gp96。最终去掉了大部分的降解片段和多聚体,得到一定量的可溶性gp96,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