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4篇 |
免费 | 148篇 |
国内免费 | 95篇 |
专业分类
59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对家蚕的毒性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虫酰肼衍生物0593对家蚕Bombyx mori的毒性,本研究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对家蚕的毒性,观察了亚致死浓度下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测定了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对家蚕幼虫体内保护酶的影响,对虫酰肼0593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对2龄家蚕96 h的LC50值分别为1.2863和0.3364 mg·L-1,属高毒级药剂;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在亚致死剂量下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不利性,可使幼虫历期缩短0.5~2 d;处理组眠期体重、全茧量、蛹重和化蛹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对4龄幼虫体内多酚氧化酶和几丁质酶也有较明显影响,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处理家蚕,处理后6 h对体内多酚氧化酶有明显激活作用,12 h后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对家蚕体内几丁质酶均有激活作用。0593对保护酶的影响较虫酰肼明显。结果提示虫酰肼及其衍生物0593对家蚕毒性高,对其生长发育和保护酶类均有不利性,不适合在桑园及其周边农田使用。 相似文献
2.
水氮供应对夏棉产量、水氮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黄淮地区水氮供应对夏棉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索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提高水氮利用效率、减少农田水氮排放的管理模式.试验设置5个氮素水平(0、60、120、180、240 kg·hm-2,分别记为N0、N1、N2、N3、N4)和3个灌水水平(滴灌,灌水定额30、22.5、15 mm,分别记为I1、I2、I3),使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氮用量,裂区为灌水水平,共1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 氮素和水分施用对夏棉生长和产量都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氮素影响更显著,是该地区调控夏棉生长和籽棉产量的主要因素.随着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花铃期生殖器官积累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籽棉产量在开始阶段都逐步增加,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2时,进一步增施氮肥会导致生殖器官积累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籽棉产量减小.籽棉产量在N3I1处理达到最大,为4016 kg·hm-2.增加施氮量能显著提高地上部总吸氮量和茎叶含氮量,但会降低氮肥偏生产力.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田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在N3I3和N3I1处理最大,分别为5.40和1.24 kg·m-3.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增加,且硝态氮累积区域有下移趋势.综合考虑对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产量、水氮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等的影响,N3I1处理可作为试验区夏季棉花生产的最优水氮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林分耗水的尺度扩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散耗水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过程的主要构成,是现代生态水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直接测定和尺度上推提供了两种获取蒸散量的技术手段。受限于复杂的冠层结构、非均质的下垫面和迥异的环境条件,直接测定难以准确获取林分水平的耗水信息,因此有必要讨论单木与冠层结构、环境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利用时空尺度扩展得到合理的耗水量。本文综述了理论基础相对牢固的3种尺度扩展技术:基于生物计量参数、遥感影像和水文模型的尺度扩展,剖析各模型的控制因子,探讨模型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对尺度扩展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实验动物模型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动物肺泡灌洗液中特异抗原检出率的动态变化,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小鼠经鼻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分别采集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小鼠的支气管灌洗液,应用量子点标记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感染鼠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P1特异抗原,同时通过PCR检测肺组织肺炎支原体DNA及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肺部炎性变化确定小鼠感染。结果显示,感染鼠肺炎支原体特异抗原在感染后第3天检出阳性率为75%,第7天达高峰为83%,之后随病程延长,抗原检测的阳性率逐渐下降,在感染后第14、21天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8%和25%。肺炎支原体特异抗原在感染早期检出率高。应用量子点标记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抗原可应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7.
对普通小麦(Ttiticum aestivum)黄色素(YP)合成途径中的首要限速酶——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和玉米Psy基因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在高和低YP含量小麦品种中均扩增出一条长1192bp的Psy基因片段,该片段包含一条可编码78个氨基酸的小麦Psy基因的外显子,与玉米Psy基因第4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80.74,同源区域内有47个SNPs,但仅11个SNPs导致氨基酸编码序列的改变,二者氨基酸序列的同源率达85.89,推测Psy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保守性。BLAST聚类分析表明,禾谷类植物Psy基因的分类与物种的亲缘关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小麦Psy基因在系统进化中比禾谷类其他植物更为高级。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下旬至2013年12月上旬,在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首先通过走访询问确定预调查区域,然后采用“V”型路线法进行调查。发现保护区内茶园附近山体中部陡峭悬崖区域向阳侧的落叶阔叶林带(107°38′~107°39′E, 32°62′N, 海拔: 1 424 m~1 589 m)至少有1群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分布,共有个体约35只,并按年龄结构组成初步预测该群体处于增长中。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现代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包括高血压在内的诸多心血管疾病的密切联系逐渐被发现和阐释。然而,中医从脏腑论治高血压只有纯中医理论的支撑,其现代科学内涵还需进一步阐明。本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出发,基于中医经典文献和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中医从肝论治高血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期为高血压的防治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10.
以冷冻精子的复苏运动度、荧光染料Hoechst 3 3 2 5 8检测的细胞膜完整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 (FITC PNA)检测的顶体完整率作为精子功能状态的指标 ,对甘油、二甲亚砜、乙二醇和丙二醇 4种常用渗透性防冻剂在猕猴精子冷冻保存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冷冻保存精子的复苏运动度 ,甘油 ( 4 7 3± 5 7% )和乙二醇 ( 4 4 8± 6 7% ) >二甲亚砜 ( 2 2 9± 0 9% ) >丙二醇 ( 0± 0 % ) ;细胞膜完整率 ,甘油 ( 5 4 8± 3 2 % )和乙二醇 ( 5 4 0± 6 7% ) >二甲亚砜 ( 3 7 5± 7 0 % ) >丙二醇 ( 2 8 3± 6 5 % ) ;顶体完整率 ,甘油 ( 82 2± 2 4 % )和乙二醇 ( 82 4± 2 4 % ) >二甲亚砜 ( 6 8 7± 5 7% )和丙二醇 ( 72 3±3 5 % ) (P <0 0 5 )。结果提示 :二甲亚砜和丙二醇 ,尤其是丙二醇并不适合猕猴精子的冷冻保存 ;而乙二醇具有和甘油相似的保护作用 ,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猕猴精子冷冻保存的渗透性防冻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