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1篇
  免费   3715篇
  国内免费   1724篇
  11430篇
  2025年   108篇
  2024年   283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420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602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563篇
  2009年   570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516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7篇
  197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The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epithelial proteinases is under stringent control to prevent aberrant hydrolysis of structural proteins and disruption of tissue architecture. E-cadherin-dependent cell-cell adhesion is also important for maintenance of epithelial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loss of E-cadherin expression has been correlated with enhanced invasive potential in multiple tumor models. To addres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re is a functional link between E-cadherin and proteinase expression, we have examined the role of E-cadherin in proteinase regulation. By using a calcium switch protocol to manipulate junction assembly, our data demonstrate that initiation of de novo E-cadherin-mediated adhesive contacts suppresses expression of both relativ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levels and net urinary-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ctivity. E-cadherin-mediated cell-cell adhesion increases both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inase)-dependent AKT phosphorylation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dependent MAPK/ERK activation. Pharmacologic inhibition of the PI3-kinase pathway, but not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MAPK pathway, prevents E-cadherin-mediated suppression of proteinases and delays junction assembly. Moreover, inhibition of junction assembly with a function-blocking anti-E-cadherin antibody stimulates proteinase-dependent Matrigel invasion. A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nd urinary-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potentiate the invasive activity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se data suggest E-cadherin-mediated signaling through PI3-kinase can regulate the invasive behavior of cells by modulating proteinase secretion.  相似文献   
3.
Granulocytic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HL-60 cells can be induced by retinoic acid and is accompanied by a massive expression of CD38, a multi-functional enzyme responsible for metabolizing cyclic ADP-ribose (cADPR), a Ca(2+) messenger.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showed that CD38 was expressed not only on the surface of intact HL-60 cells but also intracellularly, which was revealed after permeabilization with Triton. Concomitant with CD38 expression was the accumulation of cADPR, and both time courses preceded the onset of differentiation, suggesting a causal role for CD38. Consistently, treatment of HL-60 cells with a permeant inhibitor of CD38, nicotinamide, inhibited both the CD38 activity and differentiation. More specific blockage of CD38 expression was achieved by using morpholino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targeting its mRNA, which produced a corresponding inhibition of differentiation as well. Similar inhibitory effects were observed when CD38 expression was reduced by the RNA interference technique targeting two separate regions of the coding sequence of CD38. Further support came from transfecting HL-60 cells with a Tet-On expression vector containing a full-length CD38. Subsequent treatments with doxycycline induced both CD38 expres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absence of retinoic acid. These results provide the first evidence that CD38 expression and the consequential accumulation of cADPR play a causal role in mediating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分子量阵列平台进行特定序列甲基化分析的方法。方法:通过对不同扩增条件和扩增效率及不同条件处理的质谱分析比较了MassArray平台进行甲基化分析的特点。结果:本研究通过与重亚硫酸盐测序结果比较证实,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平台能够反映甲基化修饰的真实水平;通过不同条件下PCR扩增效率与甲基化分析的结果,发现扩增效率是制约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平台甲基化分析的关键因素,而产物的放置时间和不同的处理没有明显影响甲基化分析。结论:Mas-sArray甲基化分析平台是高效快速检测甲基化修饰的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实验条件,进行合理的质控。  相似文献   
5.
红籽瓜数量性状分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面向对象技术对红籽瓜数量性状分析软件的设计,阐述了软件的设计过程,代码的编写。实现了对红籽瓜数量性状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苔藓多样性及林窗干扰的影响,在过去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研究了色季拉山西坡5块样地内不同林内环境(林窗、林缘和林下)地面、腐木和树附生苔藓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 地面生单位面积苔藓植物生物量储量最高,平均910.10 g/m2,其次为腐木生(221.90 g/m2),树附生的最低(53.59 g/m2)。林窗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均值为360.47 g/m2,其次为林下(305.51 g/m2),最小为林缘(244.11 g/m2);林窗、林缘和林下间的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沿海拔梯度,林窗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在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内,林窗对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西马山岩溶植被年龄序列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漠化地区是我国西南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通过对马山县岩溶植被年龄序列(石漠、草丛、灌丛、小乔林和成熟林)5个演替阶段15个样地(20 m×50 m)的系统取样调查,研究了停止人为干扰后岩溶植被的更新、演替及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沿石漠、草丛、灌丛、小乔林、成熟林的顺向演替发展,群落各层次的覆盖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乔木层覆盖度以成熟林最大,灌木层覆盖度以小乔林最高,而草本层覆盖度以灌丛最高;重要值≥10.00的科、属、种最大值出现在小乔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不同层次的结构明显不同,乔木层的植物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小乔林最高;成熟林灌木层的植物密度显著低于小乔林和草丛(P<0.05),与石漠和灌丛差异不显著(P>0.05);森林阶段草本层的植物密度显著低于灌丛、草丛和石漠(P<0.05);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着顺向演替发展而增加,但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层次的丰富度变化不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以草丛阶段最大,成熟林最小;灌木层的丰富度以小乔林阶段最大,石漠阶段最小;乔木层的丰富度以小乔林最大,成熟林有所下降;不同演替阶段群落草本层的生态优势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灌木层和乔木层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岩溶植被恢复可分为恶劣物理环境阈值和顶极种缺乏的阈值两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内由不同功能特征的驱动种和关键种决定着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越接近演替后期,顶极种越丰富,群落驱动种和关键种向高级、大型和长寿植物发展的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牛奶子花粉形态特征与生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丽  韩榕 《植物研究》2010,30(1):8-11
采用两种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制备牛奶子花粉,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经自然干燥法制样,牛奶子花粉外观变形严重;采用固定—脱水制样,花粉外形保持良好,牛奶子花粉近球形,极面观钝三角圆形,具3沟,表面具脑纹状雕纹。采用I2-KI染色法测定牛奶子花粉开花后不同时间的生活力,结果表明:牛奶子花粉生活力在开花初较高,并在开花后36h内维持在80%以上,之后迅速下降,但在花期末仍有部分花粉具有生活力。  相似文献   
9.
"氧糖剥夺"模型作为研究脑缺血的离体模型被广泛使用,该模型模拟了局灶性脑缺血的主要病理变化。然而在缺血病灶核心区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称为缺血半暗带的区域,脑血流也有程度不一的降低。为了模拟这种病理变化,发展了一种"不完全氧糖剥夺"的离体脑片模型,该模型满足两个条件,灌流液里氧气部分剥夺而葡萄糖含量降低;"氧糖剥夺"可以导致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从而引起神经细胞的坏死。而A型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介导的神经元抑制性活动可以对抗谷氨酸引起的兴奋性毒性,因此近年来引起广泛的研究兴趣。而谷氨酸受体和γ-氨基丁酸受体功能在缺血半暗带是否有改变尚不得而知。因此本文采用海马脑片全细胞膜片钳的记录方法,研究"不完全氧糖剥夺"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A型γ-氨基丁酸受体介导的抑制性突触后膜电流(IPSCs)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完全氧糖剥夺"使GABAAR介导的IPSCs的峰值增加而衰减时程延长。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电流的峰值增加是由于GABAAR-氯离子通道的电导增加所致,而与氯离子的反转电位变化无关。这些发现提示在脑缺血的缺血半暗带区域GABAAR介导的神经元抑制性活动可能是增强的,这可能是神经元面对缺血状态产生自我保护的一种内稳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啮齿动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理学是研究种间及种内不同种群的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历史原因和演化过程的一门学科。基于分子水平,能够更准确地界定物种分布格局,促进分子系统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分子系统地理研究的开展,促进了对啮齿动物物种分布格局形成机制的理解。对啮齿动物的种内及种上分类阶元的系统演化关系、起源中心与演化历程、影响系统地理格局的因素、鼠害防控和保护生物学等分子系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啮齿动物分子系统地理学未来发展的四点展望:1)综合性系统地理学研究;2)区域系统地理学研究;3)物种演化的全面系统研究;4)新型分子标记和分析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