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48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 new species, Galearis huanglongensis Q.W.Meng & Y.B.Luo,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It is similar to Galearis cyclochila (Franch. & Sav.) Soó and Galearis diantha (Schltr.) P.F.Hunt, but differs in having a short spur, two elliptical lateral stigma lobes and distinctly separated bursicles. This new species is known only from the type locality, the Huanglong Valley, Songpan County, western Sichuan, China, growing amongst mosses under alpine shrubs at an elevation of about 3000 m. Based on two years of observations of its population size, the species was categorized as 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B1a, B2a) according to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Version 3.1. The micromorphology of pollinia and seeds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G. cyclochila and G. diantha. The results supported G. huanglongensis Q.W.Meng & Y.B.Luo as a new species. © 2008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8, 158 , 689–695.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尾蚴的组织化学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日本血吸虫尾蚴具有一个头腺、2对前钻腺及3对后钻腺,其解剖学位置、构造、化学成分及功能均有区别。钻腺分泌物含有多糖酶及蛋白酶。尾蚴的前端系特化的头器结构,它具有半月形嵴、钻腺开口及乳突。  相似文献   
3.
轴浆转运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甘思德  易钟煜 《动物学报》1989,35(2):158-163
夹伤坐骨神经阻断标记蛋白在轴浆中的快、慢转运。3天后转运再现。第14天的转运距离与对照相似,说明再生神经的转运动能基本恢复。用快、慢转运测出的14天平均再生速度分别为1.77±0.14与1.96±0.07mm/d,比对照神经的正常生长速度快6.3—7倍,提示再生需要更多的转运物质。进一步发现再生神经中某些标记蛋白(慢转运波W1)的转运速度为10.25±0.66mm/d,约比对照快1倍,因此这些标记蛋白可能包含适应再生需要而加速转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报道从睡眠剥夺(SD)48—72h的灵长类原宗(primitivestock)Tupaiabelangerichinensis(TBC)提取内源性“睡眠因子”(sleepfactor)S2C和S4B。收集的尿液经超滤,清液冻干经SephadexG15分离得到FractionⅠ-Ⅴ。活性测定发现Fraction-Ⅲ(S2C)呈现显著δ-增强促眠效应。经SephadexG25和SephadexLH20进一步净化的S4B也呈现显著δ-增强促眠效应。  相似文献   
5.
埃及血吸虫毛蚴表皮板共有4排,各排数目为6:9:4:3。除第1排之外,其他各排的表皮板均由无纤毛的嵴所分隔,在第1与第2排之间的环嵴中,除第1排各板底边中央小凹处各有1感受器外,尚可见4对感受器。第2与第3排的环嵴内可见16—20个感受器。此外,于体之两侧第3排表皮板间各见1个排泄孔。顶突似六边形,于其两侧各有1个侧腺开口,其内侧可见14个感受器。本文在讨论中与前人对本虫毛蚴表皮板的描述做了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6.
频繁的人类生产活动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基岩裸露的石漠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喀斯特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大力开展,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态修复中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微生物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喀斯特生态系统修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以作为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就中国喀斯特地区的典型植被恢复的不同阶段、成土过程、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矿山修复过程以及不同水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实例综合论述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渗透胁迫对高粱根K~+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aSO40.5mmolL-1溶液培养高粱得到低钾植株,在渗透胁迫下当PEG-1000使外界渗透势下降时,刺激了高粱根高K+亲和系统的净K+积累,其表观Km值和Tmax值分别为18μmolL-1和49.6μmolg-1DWh-1。此高亲和系统不受可渗物质乙二醇和外界pH变化的影响,为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酰亚胺抑制。  相似文献   
8.
采伐对红松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松是我国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主要建群种,受森林采伐的影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通过绘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生存函数、存活曲线和径级分布图,研究原始林,15%择伐、40%择伐和皆伐后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内,红松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采伐干扰对红松种群的波动周期影响不大,15%的择伐强度可以提高红松种群的生存期望。(2)原始林和15%择伐林内红松种群存活曲线均为DeeveyⅡ型,种群处于稳定期;40%择伐林内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种群由稳定期向成熟期过渡;皆伐林内存活曲线为DeeveyⅠ型,种群处在增长期。(3)原始阔叶红松林林、15%择伐林和40%择伐林内,红松种群径级结构均呈稳定的倒J型,且在幼树阶段均存在生长更新的停滞现象;与原始林相比,15%择伐林内幼树比例略有下降;40%择伐林和皆伐迹地,随采伐强度的增加,幼树比例明显增大。(4)方差分析表明,4个种群的生存过程差异较大,采伐干扰对红松种群生存过程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粪肠球菌精氨酸脱亚胺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硫酸铵分级沉淀、Q-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G-75凝胶柱层析从NJ402自溶细胞超声破碎液中提纯得到精氨酸脱亚胺酶(ADI),纯化倍数为34.5,活力回收率为31.4%,经SDS-PAGE以及Native-PAGE测定结果表明,ADI亚基分子量约为46 kD,该酶非变性情况下的分子量约为190 kD左右,该酶为同四聚体结构.酶学,胜质研究结果表明:ADI催化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0℃和6.5,在45℃以下和pH 5~8之间有很好的稳定性.ADI是L-型脱亚胺酶,具有严格的光学选择性,适当浓度的Mn2 、Mg2 、Co2 对ADI催化活力的促进作用较大,高浓度的Zn2 和Co2 对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L-瓜氨酸对酶无抑制作用而L-鸟氨酸却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ADI在最佳催化条件下作用于L-精氨酸的米氏常数为3.2686 mmol/L,最大反应速度为2.44 μmol/min.  相似文献   
10.
葡酒红菇的生态学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4年对葡酒红菇生态学的调查观察,掌握葡酒红菇的生态环境,以便人工模拟生态环境,栽培引种葡酒红菇。研究结果表明:葡酒红菇是一种外生菌根菌,在相对稳定的生态坏境条件下,平均温度25—27℃,相对湿度80%-100%,降雨量(土壤含水量)达40%以上,均有红菇发生,而降雨量力其主导生态因子。每年在夏秋高温闷热阵雨之后为发生盛期。发生地以山中下部为多,林间郁团度0.8左右,土壤pH值5.6—7.0,其共生树种以壳斗科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