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Dufulin activates HrBP1 to produce antiviral responses in tobacc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Z  Zeng M  Song B  Hou C  Hu D  Li X  Wang Z  Fan H  Bi L  Liu J  Yu D  Jin L  Yang S 《PloS one》2012,7(5):e37944
  相似文献   
4.
p53转录非依赖活性介导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呈睿  葛海良  王颖 《生命科学》2007,19(3):326-329
p53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p53作为转录因子,促进细胞凋亡的靶基因的表达上调,如PUMA、NOXA、PIDD、p53AIP1、COP1等,并通过这些蛋白参与内源和外源凋亡途径;另一方面,胞浆中的p53能转位到线粒体,激活内源性的线粒体途径,促进凋亡。后者已成为研究p53促凋亡机制的热点。本文就p53对转录非依赖活性诱导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Jiang W  Yu G  Liu P  Geng Q  Chen L  Lin Q  Ren X  Ye W  He Y  Guo Y  Duan S  Wen J  Li H  Qi Y  Jiang C  Zheng Y  Liu C  Si E  Zhang Q  Tian Q  Du C 《Human genetics》2006,119(5):463-478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 variations was carried out in China. A total of 155,879 participants were screened for G6PD deficiency by the G6PD/6PGD ratio method and 6,683 cases have been found. The prevalence of G6PD deficiency ranged from 0 to 17.4%. With informed consent, 1,004 cases from 11 ethnic-based groups were subjected to molecular analysis. Our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s: (1) The G6PD variants are consistent across traditional ethnic boundaries, but vary in frequencies across ethnic-based groups in Chinese population, (2) The G6PD variants in Chinese population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African, European, and Indian populations, (3) A novel G6PD-deficiency mutation, 274C→T, has been found, and (4) 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s of great advantage to detecting G6PD-deficient mut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genetic counseling. Moreover,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human G6PD variants showed the following: (1) The charge property, polarity, pK-radical and side-chain radical of the substituting amino acid have an effect on G6PD activity, (2) The G6PDArg459 and Arg463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anchoring NADP+ to the catalytic domain to maintain the enzymatic activity, and (3) The sequence from codon 459 to the carboxyl terminal is essential for the enzymatic function.  相似文献   
6.
王炎  齐麟  周莉  周旺明  毛诚瑞  朱琪  赵福强 《生态学报》2021,41(7):2835-2844
林火干扰是影响兴安落叶松林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子之一。兴安落叶松种群火后更新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并决定着该群落演替轨迹。通过在大兴安岭呼中自然保护区的火烧迹地内设置原位控制实验,利用增强回归树分析方法,量化研究了落叶松火后恢复初期不同影响因子(温度、有机质层厚度、覆盖度等)对种子萌发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火后种子萌发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为温度,第二影响因子为种源,第三影响因子为草本覆盖度,分别解释了幼苗数量变异的28.51%、22.40%、20.66%;各影响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在不同地形条件下有明显差异:温度在山坡顶部和阳坡底部占有重要影响,种源在阳坡中部和阴坡中部最为重要,土壤含水量在阴坡底部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去除土壤表面有机质可以显著提高种子萌发数量,去除地面杂草则会使种子萌发数量降低。从研究结果可知,落叶松火后种子萌发在不同地形(环境条件)下的限制因子不同,人工辅助需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种子萌发与森林恢复。  相似文献   
7.
GLK转录因子是GARP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具有参与调控植物叶绿体发育、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植物衰老和激素信号转导等功能,该基因在叶色改良方面已成功应用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及银中杨(Populus alba×P.berolinensis)等林木。为了探讨欧洲白榆(Ulmus laevis)UlGLK基因的功能,为后续白榆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以欧洲白榆为研究材料,开展UlGLK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筛选qRT-PCR分析用的内参基因,分析UlGLK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研究结果显示,UlGLK基因的cDNA长度为1 353 bp,编码450个氨基酸,与大麻(Cannabis sativa)、川桑(Morus notabilis)的同源性高。以白榆根、茎和叶组织cDNA为模板,根据Ubiquitin、Actin、Tubulin基因在上述3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确定ubiquitin基因可作为后续qRT-PCR分析内参基因。UlGLK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分析显示,该基因在叶片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根和茎组织中表达量较低。研究结果为欧洲白榆后续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毛诚瑞  任强  李磊  何春阳 《生态学报》2023,43(17):6983-6998
过去几十年,青藏高原快速的城市扩展过程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区位因素会影响城市扩展的空间格局,进而改变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认识青藏高原城市扩展过程的区位因素特征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区、生物群区和生态区3个尺度上分析了区位因素对青藏高原城市扩展过程的影响。基于长时间序列城市土地数据分析青藏高原城市扩展过程。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青藏高原城市扩展区位因素特征。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在1990-2020年期间经历了快速的城市扩展过程。全区城市土地面积从277.4 km2增加到974.9 km2,增长了2.5倍。对青藏高原城市扩展影响最大的区位因素高程对城市扩展的重要性不断下降。与之相对,铁路因素的重要性迅速上升,其重要性从2.15%增长到10.56%,增加了3.9倍。然而,铁路建设在促进青藏高原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区域内近三成的濒危物种产生影响。因此,在青藏高原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铁路对城市扩展带动作用,也要注意减少铁路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而促进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北老工业区生态安全动态演变过程及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呈瑞  逯承鹏  杨青  姜璐  任婉侠  薛冰 《生态学报》2017,37(22):7474-7482
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等已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安全的主要约束。东北老工业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及粮食生产基地,其生态安全状况关系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采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东北老工业区2000—2014年生态安全动态演变过程进行时间序列的定量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其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从0.66 hm2/人下降到0.64 hm2/人,人均能值生态足迹由10.58 hm~2/人增加到19.85 hm~2/人,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赤字增大趋势明显;生态压力指数与生态安全等级均不断增大,生态安全状况呈恶化趋势,生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而这是由社会经济、人口状况、资源环境、技术水平及土地利用程度等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最后,提出了改善东北老工业区生态安全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