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03篇 |
免费 | 3724篇 |
国内免费 | 1724篇 |
专业分类
1185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7篇 |
2024年 | 284篇 |
2023年 | 290篇 |
2022年 | 389篇 |
2021年 | 428篇 |
2020年 | 436篇 |
2019年 | 459篇 |
2018年 | 301篇 |
2017年 | 291篇 |
2016年 | 304篇 |
2015年 | 438篇 |
2014年 | 629篇 |
2013年 | 549篇 |
2012年 | 748篇 |
2011年 | 666篇 |
2010年 | 584篇 |
2009年 | 589篇 |
2008年 | 624篇 |
2007年 | 614篇 |
2006年 | 528篇 |
2005年 | 467篇 |
2004年 | 355篇 |
2003年 | 295篇 |
2002年 | 230篇 |
2001年 | 238篇 |
2000年 | 232篇 |
1999年 | 156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74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9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8篇 |
1965年 | 6篇 |
1953年 | 5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Ezeamama AE McGarvey ST Acosta LP Zierler S Manalo DL Wu HW Kurtis JD Mor V Olveda RM Friedman JF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2008,2(6):e245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degree of synergism between helminth species in their combined effects on anemia.Methods
Quantitative egg counts using the Kato–Katz method were determined for Ascaris lumbricoides, hookworm, Trichuris trichiura, and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 507 school-age children from helminth-endemic villages in The Philippines. Infection intensity was defined in three categories: uninfected, low, or moderate/high (M+). Anemia was defined as hemoglobin <11 g/d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estimate odds ratios (OR),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and synergy index for pairs of concurrent infections.Results
M+ co-infection of hookworm and S. japonicum (OR = 13.2, 95% CI: 3.82–45.5) and of hookworm and T. trichiura (OR = 5.34, 95% CI: 1.76–16.2)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odds of anemia relative to children without respective M+ co-infections. For co-infections of hookworm and S. japonicum and of T. trichiura and hookworm, the estimated indices of synergy were 2.9 (95% CI: 1.1–4.6) and 1.4 (95% CI: 0.9–2.0), respectively.Conclusion
Co-infections of hookworm and either S. japonicum or T. trichiura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anemia than would be expected if the effects of these species had only independent effects on anemia. This suggests that integrated anti-helminthic treatment programs with simultaneous deworming for S. japonicum and some geohelminths could yield a greater than additive benefit for reducing anemia in helminth-endemic regions. 相似文献3.
4.
Mendoza-Palmero Carlos A. Mendoza-Franco Edgar F. Acosta Aline A. Scholz Tomáš 《Systematic parasitology》2019,96(6):441-452
Systematic Parasitology -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 Walteriella n. g. is proposed to accommodate the dactylogyrid parasites Walteriella conica n. sp. (type-species) from the...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利用分子量阵列平台进行特定序列甲基化分析的方法。方法:通过对不同扩增条件和扩增效率及不同条件处理的质谱分析比较了MassArray平台进行甲基化分析的特点。结果:本研究通过与重亚硫酸盐测序结果比较证实,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平台能够反映甲基化修饰的真实水平;通过不同条件下PCR扩增效率与甲基化分析的结果,发现扩增效率是制约MassArray分子量阵列技术平台甲基化分析的关键因素,而产物的放置时间和不同的处理没有明显影响甲基化分析。结论:Mas-sArray甲基化分析平台是高效快速检测甲基化修饰的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实验条件,进行合理的质控。 相似文献
7.
8.
干旱是影响燕山地区板栗树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为了在整株水平上研究板栗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本试验以盆栽\"燕山早丰\"板栗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自然干旱处理22 d,测定叶片光合特性,根、茎、叶生物量、脯氨酸、丙二醛、碳、氮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浇水相比,干旱胁迫下幼苗根、茎、叶含水量分别显著下降18.3%、29.0%和62.8%,脯氨酸(355.0%~1586.7%)和丙二醛(41.1%~81.3%)含量显著上升(茎中丙二醛除外),但叶部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下降49.4%和77.4%;同时,茎和叶中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1.4%和69.5%,根中增加幅度未达显著差异水平;根和叶中硝态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8.9%和26.8%,茎中增加幅度未达显著差异水平;根、茎、叶中铵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6.2%、12.9%、217.6%,但仅在叶部差异显著。综上,干旱胁迫对燕山早丰板栗幼苗产生了较严重的伤害,显著抑制了其光合性能,但能够通过增强体内碳氮代谢来提高其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板栗抗旱性资源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苔藓多样性及林窗干扰的影响,在过去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研究了色季拉山西坡5块样地内不同林内环境(林窗、林缘和林下)地面、腐木和树附生苔藓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 地面生单位面积苔藓植物生物量储量最高,平均910.10 g/m2,其次为腐木生(221.90 g/m2),树附生的最低(53.59 g/m2)。林窗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均值为360.47 g/m2,其次为林下(305.51 g/m2),最小为林缘(244.11 g/m2);林窗、林缘和林下间的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沿海拔梯度,林窗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在西藏色季拉山暗针叶林内,林窗对地面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石漠化地区是我国西南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通过对马山县岩溶植被年龄序列(石漠、草丛、灌丛、小乔林和成熟林)5个演替阶段15个样地(20 m×50 m)的系统取样调查,研究了停止人为干扰后岩溶植被的更新、演替及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沿石漠、草丛、灌丛、小乔林、成熟林的顺向演替发展,群落各层次的覆盖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乔木层覆盖度以成熟林最大,灌木层覆盖度以小乔林最高,而草本层覆盖度以灌丛最高;重要值≥10.00的科、属、种最大值出现在小乔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不同层次的结构明显不同,乔木层的植物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小乔林最高;成熟林灌木层的植物密度显著低于小乔林和草丛(P<0.05),与石漠和灌丛差异不显著(P>0.05);森林阶段草本层的植物密度显著低于灌丛、草丛和石漠(P<0.05);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着顺向演替发展而增加,但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层次的丰富度变化不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以草丛阶段最大,成熟林最小;灌木层的丰富度以小乔林阶段最大,石漠阶段最小;乔木层的丰富度以小乔林最大,成熟林有所下降;不同演替阶段群落草本层的生态优势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灌木层和乔木层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岩溶植被恢复可分为恶劣物理环境阈值和顶极种缺乏的阈值两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内由不同功能特征的驱动种和关键种决定着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越接近演替后期,顶极种越丰富,群落驱动种和关键种向高级、大型和长寿植物发展的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