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从意大利进口兔尾草(Lagurus ovatus L.)上截获的腥黑粉菌属一新种——兔尾草腥黑粉菌(Tilletia laguri G.M.Zhang,G.X.Lin & J.R.Deng),同时讨论了该种与近似种的区别,文中对其形态特征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附有图片。主模式标本保存在深圳动植物检疫局真菌标本室,等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德国蒂宾根大学范基黑粉菌标本馆(HUV)、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和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和玉米内州萎蔫病菌的方法,为同时检测这2种检疫性细菌提供技术手段。方法:基于靶标序列设计2种检疫性细菌的锁式探针,与靶标菌进行连接消化反应,然后采用通用引物进行滚环扩增,其产物与偶联上对应捕获探针的微球进行杂交,最后通过液相悬浮芯片二重检测。结果:该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2种检疫性细菌,其检测阈值为103CFU/m L,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和玉米内州萎蔫病菌的二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粉菌检测标准分子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粉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构建了该两种真菌分子检测的标准分子。前者包括线粒体2297 bp的DNA序列以及rDNA710 bp的ITS序列,后者包括线粒体2.3kb的DNA序列以及rDNA710 bp的ITS序列。分别对该两个标准分子进行了性能评估试验,测试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标准分子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均匀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粉菌分子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4.
检疫性疫霉DNA条形码标准分子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质粒标准分子是指含有外源基因和内源标准基因特异性片段的重组质粒分子.DNA条形码技术是通过对标准目的基因的DNA序列进行分析从而进行物种鉴定的技术.构建基于DNA条形码的质粒标准分子是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检测实践的要求.本研究将这两种检测鉴定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检疫性疫霉的检测,构建了11种检疫性疫霉的DNA条形码标准分子,进行了测序验证,均匀性,稳定性和特异性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质粒标准分子准确度,均匀性,稳定性和特异性均良好,对实际口岸检验检疫工作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用来源于美国、阿根廷的我国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大豆猝死综合症病菌枝状镰孢Fusarium virguliforme共8个菌株,分别在43℃至47℃ 5个温度梯度下水浴处理1min至5min 5个时间梯度,荧光染色后,经单细胞微量分析系统进行活性检测分析,设置传统萌发试验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该病菌在47℃水浴处理4min即全部失活,SPSS统计分析得出该病菌的活性检测值与处理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处理时间(除菌株2-1和22825呈显著负相关外)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所设置的孢子萌发率与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之间也呈极显著负相关;活性检测值与萌发率两者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本研究表明活性检测可以替代传统的孢子萌发方法,从而大幅度缩短该病菌活性检测时间,明显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小麦印度腥黑粉菌及其近似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T. indica和T. horrida不同菌株冬孢子大小变化范围均较大。在所研究的种中,T. indica与T. walkeri最近似,前者冬孢子大小平均值比后者略大,分别为:38.35?5.92祄和32.86?1.53祄。T. indica与其它具有疣状或刺状突起的腥黑粉菌:T. horrida, T. barclayana, T. setariae, T. opaca, T. sumatii和T. savilei等区别明显,T. indica冬孢子大小平均值明显大于这些腥黑粉菌,前者大于30祄,后者则小于30祄, T. indica孢壁纹饰与这些腥黑粉菌也有一定区别。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将T. indica与除T. walkeri之外的其它近似种区别开,但在区别T. indica与T. walkeri方面则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饲料原料中转基因成分的PCR检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PCR检测方法从饲料的主要原料豆粕、玉米蛋白粉中成功地检出启动子35S (35S-promoter,originated from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终止子NOS (nopaline synthase-terminator,derived from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耐除草剂基因EPSPS(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和抗虫基因CryIA(b)(delta-endotoxin,evolved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kurstaki)等转基因成分,并通过扩增玉米自身蛋白基因Zein( a protein extracted from corn gluten)及大豆自身基因Lectin(chitin-binding protein)的引物和阴阳性对照、阴阳性质控,避免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该方法已在口岸进口饲料原料转基因检测中得到初步应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heterogenous genes usually used in transgenic crops,the PCR technique was performed with primers derived from CaMV 35S promoter(35S-promoter,originated from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NOS terminator(nopaline synthase-terminator,derived from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EPSPS(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 gene,and CryIA(b)(delta-endotoxin,evolved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kurstaki)gene to detect transgenic agents from feed raw materials of soybean dregs and corn gluten meal,respectively.Endogenous corn Zein(a protein extracted from corn gluten) gene,soybean Lectin(chitin-binding protein) gene and negative,positive control were applied for avoiding false results.The method established here has been succeessfully applied in detecting transgenic elements in imported feed raw material.  相似文献   
8.
烟草环斑病毒IC-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首次应用免疫捕捉反转录实时荧光PCR技术(IC-RT-RealtimePCR)检测烟草环斑病毒,由于综合运用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核酸分子杂交、高灵敏度实时荧光PCR技术的优点,从而使病毒检测在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等技术指标上比传统的DAS-ELISA方法都有显著提高,解决了烟草环斑病毒检测工作中由于隐症、病毒浓度低、干扰物质存在而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烟草环斑病毒IC-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首次应用免疫捕捉反转录实时荧光PCR技术(IC-RT-Realtime PCR)检测烟草环斑病毒,由于综合运用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核酸分子杂交、高灵敏度实时荧光PCR技术的优点,从而使病毒检测在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等技术指标上比传统的DAS-ELISA方法都有显著提高,解决了烟草环斑病毒检测工作中由于隐症、病毒浓度低、干扰物质存在而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从意大利进口兔尾草上截获的腥黑粉菌属一新种-兔尾草腥黑粉菌,同时讨论了该种与近似和的区别,文中对其形态特征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并附有图片。主模式标本保存在深圳动物检疫真菌标本室,等模式标本分别存在德国蒂宾根大学范基黑粉菌标本馆(HUV),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和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