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美丽箬竹是优良观赏经济竹种, 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设置种群密度、光照、施肥、水分等几种关键生态因子的不同处理, 比较其在异质性环境条件下光合、荧光特征差异, 以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竹子对各生态因子的响应情况, 为竹子良种选育及高效培育技术研究提供依据。结果发现: (1)在不同生态因子的各处理条件下, 美丽箬竹光合生产能力、光合作用效率、光保护能力各有差异和优劣势, 有的处理光合生产力很高, 但光合作用效率却相对较低, 有的处理光保护能力很强, 但光合生产力却相对较低; (2)采用2鞭段上盆、不加遮阳网、基质肥料配比为8:1、隔6天定量浇1次水等处理条件下, 美丽箬竹光合、荧光生理表现最好。结论认为: (1)环境异质性可能是造成同一竹种的光合生产能力、光合作用效率以及光保护等生理过程发生复杂变化的重要原因; (2)美丽箬竹是一种喜光、喜肥、耐旱, 同时需要在适宜种群密度下才能良好生长的竹种; (3)竹种对环境因子的光合生理响应差异, 还可能与竹种长期环境选择和遗传进化有关, 其详细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竹子种群构建与维持机制,探究小径笋用竹种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 D. Chu et C. S. Chao ‘Prevernalis’)从单株母竹扩繁为分株系统,进而构建竹子种群的过程,开展了不同年龄母竹、不同覆盖竹林土壤控制性盆栽实验,比较分析了盆栽竹苗地下茎形态、生物量及芽库等生长特征。结果表明:盆栽苗地下茎生长形态表现为2年生母竹盆栽苗平均发鞭长度为(666.58±111.75) cm·盆-1,平均鞭节数量为(342±44)个·盆-1,明显高于1年生母竹盆栽苗的(354.25±136.64) cm·盆-1和(216±88)个·盆-1,但其平均鞭径为(0.77±0.07) cm,低于1年生母竹盆栽苗的(1.07±0.12) cm;盆栽苗地下茎生物量积累表现为1年生母竹盆栽苗地下茎生长侧重于竹鞭生物量积累,2年生母竹盆栽苗地下茎生长侧重于竹根生物量积累;盆栽苗地下茎芽库生长特征表现为2年生母竹盆栽苗芽库数量整体高于1年生母竹盆栽苗,尤其总芽数量和休眠芽数量分别达...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安徽母草属(Lindernia)六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属花粉粒多为近球形, 具3 沟, 表面光滑.探讨了花粉形态特征的分类学意义,支持属级水平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长梗黄精水溶性挥发物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出30个组分,经检索鉴定出17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5.297%,其主要成分为:1,2-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41.047%);并采用杯碟法和Alamar blue法检测该挥发油的抑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测得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红酵母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竹子分株系统构建过程及其与人工经营的关系,本文对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 D. Chu et C. S. Chao ‘Prevernalis’)不同年龄母竹、不同覆盖年限竹林进行土壤盆栽实验,比较了各处理竹苗地下茎分枝生长差异。结果显示:在盆栽竹苗分株系统构建过程中,地下茎以竹鞭分枝为主;2年生母竹盆栽苗地下茎分枝数量普遍高于1年生盆栽苗,且地下茎分枝表现出随竹林土壤覆盖年限增加而减少的趋势;盆栽苗地下茎分枝主要分布于第Ⅱ、Ⅲ、Ⅳ分枝的鞭中位置;1年生母竹盆栽苗地下茎分枝以第Ⅱ分枝级别的鞭中、鞭梢部位为多,而2年生母竹盆栽苗则以第Ⅲ分枝级别的鞭中、鞭梢部位为多;随土壤覆盖年限增加,地下茎分枝偏向分布于较为靠前的分枝级别。研究发现,母竹盆栽苗分株系统的构建主要采取了扩大地下分枝的策略,其2年生母竹与竹鞭中部着生侧芽的分枝生长对分株系统拓展贡献率较大;竹林土壤覆盖时间越久越不利于地下茎分枝。由于竹子分株系统具有时空拓展性,其地下茎分枝生长特征尚需持续观察。  相似文献   
6.
美丽箬竹是优良观赏经济竹种,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本研究通过设置竹苗密度、光照、养分、水分等生态因子进行实验,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地下茎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内源激素含量及侧芽萌发等特征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各生态因子对美丽箬竹地下茎侧芽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1)美丽箬竹地下茎各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内源激素含量中,蛋白质、Mg、Fe、ABA、i PA、IAA、Zr对侧芽发笋的影响较大,可溶性糖、GA对侧芽发鞭的影响较大;(2)采用2鞭段上盆、不加遮阳网、基质肥料配比为8∶1、每隔6 d定量浇水1次等处理条件,美丽箬竹地下茎物质储量及侧芽萌发效果最好;(3)不同处理条件造成美丽箬竹地下茎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内源激素等发生复杂变化,最终造成其侧芽萌发的差异性。美丽箬竹对环境因子的这种生理响应差异,也可能与竹种对环境的长期选择和遗传进化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竹子良种繁育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微波处理对绿竹笋保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微波处理后绿竹笋的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质量分数的变化及保鲜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DF质量分数的增加,前期快、后期慢;对照(微波0 s)ADF质量分数增加速率显著高于各微波笋样;微波对其抑制作用明显.笋保鲜时间受到微波、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低温保存、无保鲜剂涂膜,竹笋到第8天仍具较好的可食品质.  相似文献   
8.
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覆盖栽培年限(0、3、6、9和12年)雷竹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雷竹林退化过程中林分生长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竹林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均在覆盖3年时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为14.6%和146.6%,差异显著;土壤养分含量受覆盖年限和土层深度的影响而出现差异性,并逐渐表现出上层富集的现象,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覆盖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全磷含量在不同土层中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表层(0~20 cm)和底层(40~60 cm)土壤中覆盖6年时达到最低,亚表层(20~40 cm)土壤中覆盖3年时达到最低,全钾含量在表层土壤中持续增大,在亚表层和底层土壤中则表现为在覆盖0~3年下降、3~12年上升的变化趋势,试验雷竹林间差异显著.覆盖9年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总体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亚表层土壤肥力优于表层和底层土,但不同覆盖年限间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与雷竹各器官生物量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在亚表层中,土壤氮含量与竹叶生物量,以及钾含量与竹叶和鞭根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长期覆盖及大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养分过量积累已经对雷竹林的扩繁和生物量积累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加剧了竹林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