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了解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ESBL-EC)中Ⅰ、Ⅱ、Ⅲ类整合子及ESBL-EC基因型的分布。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经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并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双纸片协同试验确定ESBL-E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整合子基因和ESBLs基因进行检测。K-B法比较整合子阳性菌株与阴性菌株的耐药率。结果发现,98株临床非重复ESBL-EC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单环酰胺类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均大于50%,对妥布霉素耐药率为31.62%,对呋喃妥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阿米卡星较敏感,分别为11.11%、13.4%和6.12%;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替加环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100%。98株菌中检出47株含Ⅰ类整合子(47.96%),3株含Ⅱ类整合子(3.06%),所有菌株中有1株同时含Ⅰ类和Ⅱ类整合子,未检出Ⅲ类整合子。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P0.05)。98株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TEM、CTX-M-9、CTX-M-1、CTX-M-2和SHV阳性率分别为62.24%、53.06%、32.65%、4.08%和3.06%,ESBL-EC基因分型分布以TEM合并CTX-M-9型(共30株)最多见,占30.61%。结果表明,Ⅰ类整合子在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分布广泛,本研究尚不足以证明整合子的存在可影响ESBL-EC菌株抗生素耐药水平。同时携带TEM和CTX-M-9基因是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174临床学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临床耐药菌株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