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空间格局的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是模拟全球变暖与生态系统碳释放之间反馈强度的重要参数.虽然实验研究表明Q10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但由于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定量数据的缺乏,目前绝大多数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将其简化成一个常数,并以此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模型预测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基于土壤有机碳的实测数据,并结合碳循环过程模型(CASA模型),利用反演分析方法估算了8km空间分辨率下中国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Q10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与实验方法估算的Q10值具有一致性;不同土壤类型的Q10值在1.09~2.38之间变化,其中火山灰土的Q10值最大,冷棕钙土的值最小;Q10值的空间分布与降水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关系密切.研究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反演Q10值的空间分布,从而有助于揭示碳循环规律并降低未来大气CO2浓度及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骆亦其  夏建阳 《生物多样性》2020,28(11):1405-340
生态系统维持物质与能量的动态平衡是地球系统孕育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活动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转变为动态非平衡,进而使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出现许多难以预测的变化动态。本文阐释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动态非平衡假说。该假说构建于陆地碳循环内部过程的四点基本特征和五类外部驱动因素。基于这些内部特征与外部因素, 本文归纳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非平衡在不同时间与空间尺度的表达现象, 并从观测、实验与模型的角度讨论了其检测方法。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动态非平衡假说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复杂的陆地碳循环现象, 也为预测未来陆地碳汇动态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土壤氮含量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所以入侵植物要入侵成功必须突破土壤氮限制的瓶颈。近年来, 外来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中国海岸带盐沼中快速取代土著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引起了多方面的生态学后果。为了解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空中凋落物的氮含量是否存在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机制, 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 作者在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对互花米草与芦苇空中凋落物氮含量(单位面积凋落物的总氮量, N g/m2)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的氮含量比芦苇高。在空中分解过程中, 互花米草茎(包括叶鞘与秆)凋落物的氮含量显著上升, 但芦苇茎凋落物的氮含量显著降低。2006年1月, 又对中国海岸带6个地点的盐沼中互花米草的凋落物进行取样和氮浓度测定, 发现互花米草空中叶鞘与秆的老凋落物(2004年冬季产生)的氮浓度均显著高于其新产生的凋落物(2005年冬季产生), 表明在空中分解过程中, 互花米草叶鞘与秆凋落物氮含量增加具有普遍性。进一步的温室受控实验结果表明, 互花米草凋落物氮含量增加可能是由腐生固氮微生物引起的。以上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取代芦苇后, 改变了空中凋落物的氮动态, 增加了生态系统中氮的输入, 可能有利于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小麦数量性状的遗传,1979年我们 曾以小麦品种Funello (A)、泰山一号(B)、宁 麦一号(C)、郑州742(D)、74-5254N.P.F.P(E) 为雌亲,鉴15-1(F),堰大72-609-26(G)、大 肚黄(H),蹼农3665(1)为雄亲,按NCII交配 设计,配成20个杂交组合。1981年,在这些组 合的凡代中,发现.4x1, CX I, DXI和 EX 14个组合的部分F,植株,发生一种原因不 明的病害— 黄枯早夭。但与它们同时种植的 亲本和F,群体以及其余16个组合(含B x I)的 各世代群体,则未见此病。经过1981一1983的 重复试验,初步探明该病是一种遗传病,属于遗 传的发育障碍型,可用两对等位基因的显性抑 制剂量效应说明。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以NcI交配设计和p(p-1)/2双列杂交设计抽样估计了我国玉米自交系总体和优良自交系亚总体各数量性状的基本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大多数数量性状遗传方差的主要分量是加性方差,显性方差较小。优良自交系亚总体各性状的遗传方差则普遍减小,说明其遗传基础更为狭窄。所以,为了不断地育出更好的自交系间杂种,迫切需要补充新的基因源。而现有的一些自交系和杂交种,则可用以合成综合种或复合种,再进行群体改良。这类群体由于加性变异丰富,在选择下将能产生较快的育种进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小麦数量性状的遗传,1979年我们曾以小麦品种Funello(A)、泰山一号(B)、宁麦一号(C)、郑州742(D)、74—5254N.P.F.P(E)为雌亲,鉴15-1(F)、偃大72-609-26(G)、大肚黄(日)、濮农3665(J)为雄亲,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20个杂交组合。1981年,在这些组合的F_2代中,发现A×1、C×1、D×1和  相似文献   
7.
水稻障碍型冷害是指低温使水稻生殖器官直接受害而不能正常发育或生理机能受到破坏而造成颖花不育的问题。由于这种冷害是致命性的,一旦发生会酿成严重减产。近年来随着稻作区的扩大和北移,冷害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弄清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迫在眉捷。水稻障碍型冷害有三个敏感期:小穗分化期、小孢子初期、抽穗开花期。其中对抽穗开花期的冷害机制,王洪春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而小穗分化期遇低温造成的危害较小,这方面的报导也不多。因此本文只准备表述小孢子初期的冷害不育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