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11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子注入后诱导水稻多倍化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3份二倍体水稻为材料,以氮离子束为诱变源,研究了离子注入后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和离子注入对水稻多倍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氮离子束对3份二倍体水稻材料的效应因材料种类和离子注入剂量不同而异。N 注入处理后对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水稻多倍化的效果比较明显,但效果的明显程度则因离子注入剂量不同或秋水仙素诱导时间不同或试验材料的遗传背景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秋水仙素对试验材料的诱导时间为24 h的各个处理中,N 离子注入剂量为6.76×1016N /cm2的处理似乎更好,而在秋水仙素对试验材料的诱导时间为48 h的各个处理中,N 离子注入剂量为0.52×1016N /cm2的处理则更有利于获得同源四倍体材料。经过2个~3个世代的筛选之后并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试验材料的后代中已经获得了一些同源四倍体水稻材料。  相似文献   
2.
离子注入对微生物细胞的刻蚀与对DNA的损伤及修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耐辐射异常球菌为试材,以E. coli 为对照,用显微扫描电镜和3H-TdR标记,研究了离子注入对微生物细胞的刻蚀与对DNA的损伤及其修复。结果表明,注入离子对细胞存在着刻蚀损伤;中性蔗糖梯度密度离心沉降分析证明, 大剂量下离子注入可直接导致DNA损伤,并观察到在对应的存活率峰值注入剂量下,D. radiodurans修复损伤DNA的能力比E. coli 强,还证明了细胞经不同时间温育后,损伤的DNA分子得到了部分修复。 Abstract: The direct action of N+implantationin on D. radioduransand E. coliwas investigated by SEM, and their cells were labeled with 3H-TdR, which were implanted by 20keV N+after incubation 18hours, then the DNA of lysed cells was subjected to the neutral sucrose gradient(5%~20%) ultra-centrifugation sediment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mplantation exerted direct action on two kinds of microorganisms; the momentum transfer and energy deposition of implantation ions produced the direct etching damage on cells, and repair DNA efficiency of D.radiodura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 coli. Meanwhile, the damaged DNA incomplete repairing was observed. When incubation was continued up to 6 hours, the rejoined DNA molecules broke again. The repair of damaged DNA could be inhibited by 200μg/ml chloramphenicol. This suggested that DNA damage was serious by ion implantation and damaged DNA repair of cells need continuously synthesizing repair enzyme.  相似文献   
3.
固态乙酸钠氮离子注入的辐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25ke V 氮离子辐照固体乙酸钠样品,测定离子注入前后样品的紫外光谱,发现辐照后的样品中产生了新的具有紫外吸收的化学物质,给出了新物质的紫外吸收值的剂量效应关系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测定,发现经氮离子束辐照后的乙酸钠样品中还产生了另一种新的化学基团一氨基,再结合茚三酮反应的检测,得到了离子束辐照剂量与新产物中氨基产生量的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凝血与纤溶指标与颅脑损伤(TBI)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的关系及对脑心综合征(CCS)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并计算非ATC患者与ATC患者、非CCS患者与CCS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水平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TAT/PIC比值;并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凝血与纤溶指标的相关性,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TBI后ATC和TBI合并CCS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凝血与纤溶指标对TBI合并CCS的预测效能。结果:80例TBI患者的ATC发生率为27.50%;与非ATC组比较,ATC组PT、APTT、D-D水平较高,TAT/PIC比值较低(P<0.05)。PT、APTT、D-D与颅脑损伤后ATC呈正相关性,TAT/PIC与ATC呈负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TAT/PIC是颅脑损伤后AT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80例TBI患者的CCS发生率为20.00%;与非CCS组比较,CCS组PT、APTT、D-D水平较高,TAT/PIC比值较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PT、APTT、D-D、TAT/PIC是TBI合并CC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BI合并CCS预测中,PT、APTT、D-D的ACU均>0.70,TAT/PIC>0.85。结论:TAT/PIC与TBI后ATC存在一定关联,同时还能预测CCS的发生,在TBI患者预后预测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低能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对甘草种进行注入处理后,以萌发的幼苗为材料对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保护酶活性及MDA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后甘草种的存活率呈现马鞍形曲线变化,其中在4.1×1016N+/cm2剂量处达到鞍点,在剂量4.6×1016N+/cm2处存活率高于对照.在干旱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离子束注入后萌发的幼苗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酶活结果显示,在干旱胁迫后期,剂量4.6×1016N+/cm2处理后的甘草幼苗SOD和CAT酶活性都高于对照,说明该注入剂量处理甘草种有助于提高甘草幼苗的抗旱性能,SOD同工酶结果也证明该剂量的离子注入对干旱胁迫下同工酶谱带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6.
枯草芽孢杆菌JA抗菌物特性的研究及抗菌肽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枯草芽孢杆菌JA分泌物中具有抑菌作用的粗提液通过DEAESepharose FF、SOURCE 15 PHE、Sephacry1 S200HR和反相HPLC多步柱层析分离纯化后,获得3种对水稻纹枯和小麦赤霉病菌均有抑菌作用的抗菌肽AFP1、AFP2和AFP3。MALDITOF质谱法测得其分子量分别为1462.645D、1476.390D和1490.530D。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AFP1和AFP3由苏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组成。目标产物热稳定性好、对蛋白酶有一定的耐受性,推断很可能是低分子量的环状脂肽。  相似文献   
7.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选育漆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能N+束注入技术对漆酶产牛菌灵芝菌(Ganoderma lucidum)U60菌丝体进行辐照诱变.通过研究15 keV能量下不同注入剂量与灵芝菌存活率及突变率的生物学效应关系,确定了在2.6×1015-3.9×1015ions/cm2注入剂茸范围内可获得高比例正突变株.选择3.12×1015ions/cm2的注入剂量参数后,经多轮注入诱变,获得了遗传性稳定的漆酶高产突变株UIM-281;发酵产酶实验表明,UIM-281的产漆酶活力峰值分别是出发菌株U60的1.7倍及2.28倍,且产酶发酵周期相对缩短24 h,是工业发酵中更加经济高效的灵芝漆酶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8.
产L-乳酸米根霉PW352特性及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高产菌株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获得更适于工业生产的产乳酸菌株,以葡萄糖为碳源对PW352菌株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离子束诱变方法,对米根霉PW352进行改良,获得高产L( )—乳酸菌株RE3303,产酸能力达131~136g/L,最高可达140g/L,糖转化率为86%~90%,产酸比PW352提高75%。  相似文献   
9.
低能氩离子注入对固态尿嘧啶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5keV氩离子束辐照尿嘧啶(uracil)引起其分子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紫外光谱的分析,得到了离子注入后尿嘧啶的残余紫外吸收曲线,富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分析,说明尿嘧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茚三酮反应的测定证明了辐照后的样品中出现了新的化学基团-氨基。  相似文献   
10.
低能氮离子注入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以低能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注入处理后,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比二倍体水稻对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处理更敏感。在注入离子剂量为3×1017N+/cm2时,同源四倍体水稻所受到的损伤比二倍体水稻所受到的损伤更严重。4份同源四倍体水稻(即IR36(4)、IR28(4)、紫血稻(4)、明恢63(4))的成苗率分别是2.0%、3.5%、3.0%和4.0%,致死率非常高。在同样条件下,4份相应的二倍体水稻(即IR36(2)、IR28(2)、紫血稻(2)、明恢63(2))的成苗率分别是33.0%、31.5%、29.0%和24.5%,致死率也比较高。在经过注入处理后的当代群体内,4份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平均变异频率为32.5%,而4份相应的二倍体水稻的平均变异频率为9.5%。在同源四倍体水稻IR36(4)和IR28(4)的变异群体内分别发现22株和14株结实率均达到75.0%以上的单株,其中在IR36(4)群体内有1单株的结实率高达91.89%;在紫血稻(4)的变异群体内发现2株具有双胚苗性状的单株;在二倍体水稻明恢63(2)的变异群体内发现1株具有红心米性状的单株。在第二代群体中,除了叶鞘变异和米质变异这两个变异性状能稳定遗传之外,其它变异性状在群体内都发生了明显的性状分离现象。同源四倍体水稻的高结实率特性和双胚苗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可遗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