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扬明  韦钰 《生命科学》1993,5(1):14-16
1 人工控制生物神经网络形成研究的意义早在1904年Cajal提出的神经元学说就奠定了生物神经网络(BNN)的理论基础。近十年来在人工神经网络(ANN)研究的推动下,BNN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从神经网络研究的历史来看,ANN和BNN的研究是相互促进的,1949年Hebb就提出神经元之间突触联系强度的可变性,并给出了突触的学习规则。他的天才预见直到1973年才由Bliss在高等动物记忆中枢(海马)的神经元实验中得到证实,目前,ANN的研究正处于应用的大发展阶段。但ANN的理论研究(如模型,学习算法)则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这种状态在短  相似文献   
2.
骨诱导因子在骨的发生及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而它们在治疗骨缺损、骨质疏松等病症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测定了人股骨内活性因子的骨诱导活性。结果表明,人胎骨抽提物能在小鼠体内诱导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向骨细胞转化,对培养人骨细胞的DNA合成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刺激作用。抽提物经初步纯化后,活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3.
受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推动,也由于神经器件研究的需要,探索大脑思维机制的启发,人工控制生物神经网络形成的方法近年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下面综述体外控制生物神经网络形成的几种方法,并对它们的特点作适当评述.  相似文献   
4.
用戊二醛作交联剂,将抗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单克隆抗体共价固定于几丁质上,固定化后的抗体具有抗原结合活性,采用非竞争夹心法能从HBsAg阳性人的血清中检出明显的HBsAg结合反应,再生后的几丁质能重复用于酶免疫分析。同时还比较了几丁质作固相载体与聚苯乙烯板作固相载体酶联法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5.
SpA蛋白与磷脂单分子膜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斌  韦钰 《生物物理学报》1993,9(4):541-546
利用石英表面沉积LB膜的紫外吸收特性与CD谱特性研究了磷脂单分子膜与Sp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单分子膜的疏密状态,蛋白质与膜表面的电荷特性及亚相Ca^2+离子浓度均对该蛋白质与磷脂的相互作用有显著的影响,蛋白质在磷膜中的镶嵌与吸附作用为生物膜的重组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LB膜技术将硬脂酸酯修饰的SpA嵌入到气液界面的磷脂膜中,并沉积于疏水化石英表面,形成了平面人工双层生物膜.此人工膜可作为免疫球蛋白的通用诱导膜.结果表明,硬脂酸脂对SpA的修饰是影响该蛋白质构象变化的主要因素.当修饰SpA嵌入到磷脂DPPA单分子膜中时,膜中蛋白质密度增加,且呈现良好的成膜特性.人工膜中SpA的活性下降与硬脂酸的修饰及其在膜中的嵌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