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中《生物》(甲种本)在解释地方甲状腺肿的病因时提到,“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的土壤、水和食物中含碘量少,造成人体内缺碘,影响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从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的增生和肿大”(p.115)。许多学生不理解人体内缺碘引起甲状腺代偿性的增生和肿大的道理,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将家兔麻醉后从腹面剖开,在观察好体腔內各器官的形态特点以及相对部位后,剪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此时注意不要将颈部血管剪断而影响观察。将气管分离后,让学生观察家兔的喉和气管形态,注意气管壁上的软骨环,提醒学生思考这些软骨环有什么作用。然后用止血钳将气管钳住,这样,气体就不会从鼻中漏出了,这时准备30ml的注射器,从止血钳下端将针头插入气管内,推动注射器活塞向气管内充气,此时可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气道吸入不同浓度PM2.5混悬液是否能激活大鼠心肌组织NLRP3炎性小体引起心脏功能的损伤,为寻找相关药物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7.5 mg/kg)、中(15 mg/kg)、高(30 mg/kg)剂量染毒组,每组7只。染毒组通过非暴露式气管滴注相应剂量混悬液(1 mL/kg),6 d 1次,持续2个月,对照组大鼠滴注等量生理盐水,滴注期间每日记录大鼠生理状况。末次滴注完成后,禁食12 h, 1%戊巴比妥钠(50 mg/kg)麻醉,以心肌组织病理切片、心肌细胞凋亡状况、心肌谱酶变化反应心脏功能状况;以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及mRNA表达,血清中IL-1β、IL-6、TNF-α、IL-18表达水平反应心肌组织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状况。结果 滴注不同剂量PM2.5混悬液后,各染毒组大鼠不同程度毛色变黄、无光泽,活动减少,饮食、体重无明显影响,心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横纹断裂、细胞减少、排列无规则、细胞核固缩、水肿的现象。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K、LDH、AST水平,Bcl-2、IL-1...  相似文献   
4.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广东省一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5'端非编码区(5'NCR)302bp的cDNA片段,经补齐和提纯后插入pUC19质粒,获得的重组体pUN进行序列测定。将pUN的目的基因亚克隆进体外转录载体pSPORTI多克隆位点的EooRI和PstI切点之间,所得重组体pSN线性化后由T_7RNA多聚酶及SP6RNA多聚酶引导体外转录反应,产物经凝胶电泳及特异引物RT-PCR,证实SP6引导的是正义RNA,T7合成的是反义RNA,其大小分别力429bp和362bp。并证实所得RNA力HCV5'NCRcDNA转录而来。获得的HCV5'NCRcDNA和RNA在常规逆转录和PCR步骤中用于设立有效的模板对照,对消除假用性及评估试剂有重要意义。同时,HCV5'NCR体外转录载体的构建可用于制各RNA探针和反义RNA,改进后还可作为定量PCR的竞争性模板。  相似文献   
5.
2019年8月,在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徐家坝一溶洞中发现齿蟾雄性成体1只,并采集到12只蝌蚪标本。雄性成体标本形态特征与红点齿蟾(Oreolalax rhodostigmatus)模式产地标本相符:即鼓膜明显,有鼓环,雄性第一、二指上婚刺粗大,内外掌突长椭圆形,极显著,排成倒“八”形;体侧有10余个极显著的橘红色或浅黄圆疣;腋腺及股后腺大而圆,橘红色。蝌蚪体形肥大,紫色或无色透明,第一行短唇齿的下方,又有一行短唇齿位于左、右第一和二行唇齿之间,两口角处副突多,且有小齿。故鉴定为红点齿蟾,为云南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6.
木质藤本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木质藤本通过影响支持木进而影响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但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北热带喀斯特森林中,木质藤本与支持木的关系鲜为人知。以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五桠果叶木姜子(Litsea dilleniifolia)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木质藤本的密度、分布格局及其与主要树种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木质藤本对树木的影响。结果显示:(1)五桠果叶木姜子群落内木质藤本平均密度为0.0913株/m2,木质藤本在0-20m空间尺度整体表现为聚集分布,且随着尺度增大,聚集强度逐渐减弱;不同径级木质藤本在不同尺度上的分布格局不同。(2)木质藤本对不同径级、不同种类、不同聚集强度的支持木选择表现以下体征:随着支持木径级增加,木质藤本攀附的比例和每木藤本数有增加趋势,且木质藤本胸径与支持木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附藤率较高的支持木有紫葳科(Bignoniaceae)种类和东京桐(Deutzianthus tonkinensis),单木附藤数量多的是南方紫金牛(Ardisia thyrsiflora);物种的聚集强度与附藤率、附藤数量呈负相关。(3)木质藤本的密度与支持木死亡率关系不显著,而物种的附藤率与死亡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木质藤本密度在原生性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并不高,且木质藤本对支持木具有选择性,但其对五桠果叶木姜子群落的死亡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原生性季节性雨林的物种共存、极小植物种群保育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石漠化区域的植被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DNA序列元件对不同启动子调节转基因稳定表达的影响,利用遍在染色质开放元件 (Ubiquitous chromatin opening elements,UCOE) 和基质黏附序列 (Scaffold/matrix-attachment regions,MAR) 分别与含增强子的oct4基因启动子、含CpG岛的sox2基因启动子和不含调控元件的nanog基因启动子以及同时包含增强子和CpG岛的CMV启动子组合构建pOCT4-MAR、pOCT4-UCOE、pSOX2-MAR、pSOX2-UCOE、pNANOG-MAR、pNANOG-UCOE、pCMV-UCOE、pCMV-MAR等质粒,分析这些质粒稳定转染后的表达量和嵌合表达差异。结果发现,UCOE与含增强子元件的oct4启动子组合能较稳定高效表达,而MAR与含CpG岛的sox2启动子组合能较稳定高效表达。利用排除位置效应原因的嵌合表达对染色质高级结构调控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分析表明:(1) 通常情况下UCOE比MAR调节的表达载体的表达更高效和更稳定;UCOE连接含CpG岛的启动子形成开放染色质调节的高表达更稳定;(2) MAR与启动子上TATA盒或增强子可能通过染色质环产生高表达,但相对不稳定。结论:染色质调节元件UCOE和MAR与启动子调控元件之间能通过染色质开放状态或染色质环调控基因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8.
土壤氮库对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至关重要。目前多数研究主要关注氮沉降对土壤总氮的影响, 而对土壤不同有机质组分的氮库对氮沉降响应的研究较为缺乏。该研究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地的长期多水平施氮(0、8、32、64 g·m-2·a-1)实验平台, 利用土壤密度分级方法, 探究氮添加处理13年后典型草地中两种土壤有机质组分(颗粒态有机质(POM), 矿质结合态有机质(MAOM))氮含量的变化及调控机制。结果显示: 土壤总碳含量、POM和MAOM的碳含量在施氮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土壤总氮含量则随着施氮水平增加呈显著增加的趋势, 同时施氮处理下POM的氮含量显著上升, 而MAOM的氮含量没有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 施氮促进植物地上生物量积累, 增加了凋落物量及其氮含量, 从而导致POM的氮含量增加。由于MAOM主要通过黏土矿物等吸附土壤中小分子有机质形成, 其氮含量受土壤中黏粒与粉粒含量影响, 而与氮添加水平无显著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氮添加促进土壤氮库积累, 但增加的氮主要分布在稳定性较低的POM中, 受干扰后容易从生态系统中流失。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和预测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的影响, 应考虑土壤中不同有机质组分的差异响应。  相似文献   
9.
刘鹏  钱冬萌  王桐梅  宋旭霞  王斌 《生物磁学》2013,(25):4921-4924
目的:肾移植患者由于术前透析及术后服用免疫抑制剂,显著增加了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原发感染和潜伏感染被激活的机会。观察HCMV感染情况与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肾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跟踪收集40例肾移植患者术前、术后血标本,应用RT-PCR技术检测HCMV,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结合肾功能判断是否发生急性排斥或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结果:肾移植术后HCMV感染率为52.5%,10例出现症状性感染(25%),出现阳性时间35.7±15.3天。症状性感染组CD3-bCD4+的水平和CD4+/CD8+的比值较无活动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均降低,CD8+水平较其他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症状性活动感染者与无活动性感染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活动性感染组急性排斥或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8例(38.1%),无活动性感染组发生1例(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HCMV感染能显著引起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尤其是CD4+/CD8+。并与急性排斥或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密切相关联,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对进一步机制的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蚬木是喀斯特季节性雨林的优势种和特征种,研究蚬木种群的增长过程将为深入理解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动态提供基础。根据一个15hm2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及其4种改进模型对蚬木种群的增长过程进行了拟合,用残差平方和、决定系数和AIC准则对拟合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李新运模型和刘金福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但综合考虑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模型的简洁性,logistic模型和S形增长过程模型为较优模型。用logistic模型对蚬木种群的增长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种群增长最快的时期为50a左右,而在150a后,种群逐渐进入增长饱和期。种群目前接近增长饱和期,所以应加强保护,以维持蚬木群落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