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部湾是中华白海豚和江豚的重要分布区,但是对该水域两物种的分布格局及时空变化的研究却比较少,也不清楚这两个物种分布区是否有重叠。2003 ~ 2004 年与2011 ~2012 年期间,我们在北部湾沙田水域进行了船只调查,总计航程4 876.8 km,收集了两个物种空间分布的数据。结果表明,2003 ~ 2004 年仅发现中华白海豚,2011 ~2012 年则同时发现了中华白海豚和江豚。与2003 ~ 2004 年4 ~ 5 月相比,中华白海豚在2011 年4 ~ 5 月份的遇见率明显增加(0.152 vs 0. 028 头次/km)。中华白海豚的MCP、95% FK 家域和50% FK 核心域面积分别为162. 6 km2 、271. 35 km2 和56.78 km2 ,2011 ~ 2012 年50% FK 核心家域有所扩大且东移。江豚的MCP、95% FK家域和50% FK 核心域面积分别为97.21 km2 、318.72 km2 和38.18 km2 。江豚主要分布于中华白海豚的外围远岸水域,同时两个物种的分布区有小部分重叠。基于多种因素的分析,我们推测,江豚可能存在季节性迁移以及中华白海豚对河口区有明显的偏好,可能是造成它们分布格局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离开演化谈保护,往往难窥其道.保护生物学建立之初旨在阐释受人类活动或其他因素干扰下的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在其发展过程中其逐渐从生态、行为等宏观层面深入到生理、遗传、基因组、适应性演化等分子机制层面.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到物种演化历史及其成因、适应性演化机制与演化潜力等方面,这些研究超越了传统保护生物学分支学科如保护生态学和行为学等的研究内容.将演化生物学原理引入保护生物学研究则能更好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因而越来越受到保护生物学家的重视.因此,我们提出"保护演化生物学"这一新分支学科,以强化演化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物种保护问题中的应用.保护演化生物学是将演化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整合进保护生物学研究中,旨在从演化的视角探讨物种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揭示物种如何适应和响应环境变化以维持长期生存的机制,阐明物种濒危过程与演化潜力,以期为制定前瞻性的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保护演化生物学的产生、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推动保护演化生物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8年初以来,北部湾涠洲岛附近出现了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的活动。一头上颌与须板异常的小布氏鲸个体引发热议,其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我们在船只调查时,目击该个体10次,其以单独活动为主(90%),主要出现在涠洲岛到斜阳岛之间的水域,最小凸多边形家域面积为14km2,核心家域面积为166.9km2。然而,在 2019年3月30日我们发现该个体已死亡漂浮在海面,根据尸体腐烂状况来推测,该个体的死亡时间大约为3~5日,死亡原因不明。根据照片和现场解剖分析,推测该小布氏鲸的上颌和鲸须异常可能是被渔网或绳索缠绕导致的。由于无法从外形上确认属于哪一个亚种,因此我们测定了该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mitochondrial DNA, mtDNA)和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 Cyt b)基因,分别得到909bp和395bp的序列,经比对和系统发育重建,发现该个体属于近岸分布的小布氏鲸亚种(Eden’s whale, B. e. edeni)。由于小布氏鲸具有一定季节迁移特性,我们无法判断造成其上颌伤害的渔网或绳索是否在中国水域。尽管如此,仍然建议当地部门应加强宣传,减少渔网等海洋垃圾的丢弃和排放,为小布氏鲸营造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类(即哺乳动物)种类繁多,对维持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John R.Reeves于1829—1834年在我国广东开展兽类调查以来,近200年我国兽类分类及系统学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中国已知的兽类物种数已达686种,约占全世界兽类种数的10%,是世界上兽类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但全球气候变化、生境破碎化、人类活动增加及人兽共患重大疫情涌现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兽类多样性调查及分类学研究的必要性越发明显。同时,兽类分类学这门古老而传统的学科也在不断引入各种新方法与技术,如整合分类学、标本数字化、模式标本测序、便携式测序技术及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物种识别鉴定等,分类学研究的成果及应用在近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动物分类学作为传统的基础学科,是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医学、药学等现代生物学的基石。然而,由于学科特征和差异等原因,该学科近年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出现了学科萎缩和分类学人才后继无人的危机。因此,从国家层面对分类学、形态学等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课题设置和资金投入等,予以特殊的政策支持,十分必要,也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全球兽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掌握我国兽类物种多样性和分类地位是兽类学研究的基础前提,也是科学保护野生种群的前提。为厘清中国兽类的物种数量及分类地位等关键分类学信息,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组织国内长期致力于兽类各类群分类的科学研究人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证据,综合现代兽类分类学家意见,经编委会充分讨论,形成了最新的中国兽类名录,包括我国现阶段兽类12目59科254属686种。该中国兽类名录使用基于系统发生关系的分类系统,并对物种有效性进行了充分慎重的确认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厦门中华白海豚体内微量元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头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9种器官组织中的Cu、Zn、Cd、Pb、Hg、Ni、Se、As、Mg、Mn、Al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少年个体中,Cu(P<0·05)和Mn(P<0·01)在肝中的含量及Zn在肝(P<0·01)、肠(P<0·05)、胃(P<0·05)和心(P<0·05)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肌肉中相应微量元素的含量,其余微量元素在各种组织中变化不大;在成年个体中,Pb在肺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肝(P<0·001)、肌肉(P<0·01)、胃(P<0·01)和心(P<0·05)中的含量,Hg在肝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胰(P<0·05)。整体上来说,大多数微量元素在成体中的含量高于少年个体,表明微量元素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累积的。有毒重金属如Hg、Cd和Pb在肾、肝以及卵巢中累积较多,提示这些器官承受了较大的毒性压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海兽大国,共有46种海兽在中国水域有分布,包括鲸类38种(Cetartiodactyla, Cetacea),海牛目儒艮科(Sirenia, Dugongidae)1种,食肉目鳍足类(Carnivora, Pinnipedia)5种和水獭亚科(Lutrinae)2种。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家围绕中国水域海兽的生物学与保护,通过多学科手段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特别是在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江豚(Neophocaena spp.)和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生态学与保护、鲸类次生性水生适应的演化历史与适应机制、种群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进展,不仅促进了对中国海兽的认识,也推动中国海兽的保护工作取得成效。本文从海兽多样性、生态与保护生物学、形态与解剖学、饲养与繁殖生物学、声行为学、遗传与演化生物学以及基因组学等7个方面,较为系统地综述了中国海兽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海兽次生性水生适应历史及其演化机制,将是今后值得特别关注和需要深入揭示的重要科学问题;并且通过多学科手段揭示海兽的濒危机制与特点以提出促进其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粪便DNA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特别是野生动物的遗传状况评估研究。粪便DNA的获取可以在不干扰,甚至无需观察到动物本身的情况下展开,因此避免了取样活动可能给野生动物带来的干扰或伤害,极大地促进了野生动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虽然粪便DNA分析技术在其建立伊始因DNA质量问题而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但自其建立至今,研究者发展了多种技术来克服这一问题。现已能获得较高质量的粪便DNA,并将基因分型错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本文将结合我们在粪便DNA分析技术上所积累的经验,从粪便样品采集、保存、DNA提取、PCR扩增以及等位基因分型等各个环节对该技术进行详细探讨,以期阐明该技术在野生动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推动其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厦门水域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在中国水域主要包括3个种群,分别分布在珠江口(包括香港)、九龙江口(厦门水域)和北部湾广西沿岸水域,近年来在台湾西海岸和广东的雷州又陆续发现了新的种群(Wang et al.,2004;周开亚等,待发表资料)。该物种主要以中小种群分布于近岸浅水水域,易受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渔业捕捞、船舶航运、港口建设和水体污染等,其保护状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已将该物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0.
朱林  李婷  陈炳耀  杨光 《兽类学报》2020,40(1):37-46
大型鲸类死亡个体,往往因腐烂程度较高或外部形态损坏,很难鉴定物种。2018年11月和2019年1月在江苏南通和浙江宁波各发现一头死亡须鲸。本文仔细辩别了两头须鲸的形态学特征,又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得到903 bp和972 bp mtDNA控制区序列,以及467 bp和438 bp Cyt b序列。经GeneBank 序列比对,南通样本与长须鲸相似度最高,达99%~100%;宁波样本与大村鲸相似度最高,达97%~99%。通过MEGA 7.0软件的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Blast结果一致。综上,南通死亡须鲸鉴定为长须鲸,宁波死亡须鲸鉴定为大村鲸。同时,由于这两个物种在中国的分布信息比较缺乏,本研究证实了长须鲸在江苏省南通市及大村鲸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的新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