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生物教学如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能力,我们于1982年上半年在初中生物《脊椎动物》教学中运用了“引导发现法”,现主要以《鸟类》教学为例简述如下: 做法《鸟类》这部分内容,共用两课时,我们对其中“家鸽”的内容作了适当的扩展。 1.提出问题虽然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是前  相似文献   
2.
根据淡色库蚊卵巢卵泡的生长,对该种类雌蚊成虫期的卵巢发育及蜕皮甾酮对吸血前雌蚊卵巢发育的诱导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蜕皮甾酮不影响羽化后早期雌蚊的卵巢发育,但能引起羽化后一天至吸血前的雌蚊的卵巢生长并伴有卵黄沉积,而正常情况下这种现象仅在雌蚊吸血后才发生。卵巢提取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明,蜕皮甾酮诱导发育的卵巢与正常吸血雌蚊的卵巢在沉积的卵黄蛋白方面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用铜绿假单胞菌为宿主菌自污水中分离到3株不同的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命名为PaP1、PaP2及PaP3者均为DNA双链噬菌体,基因组大小分别约为47kb、34kb及24kb。3株噬菌体原液滴度(pfu)分别为109/mL、1011/mL和1011/mL。PaP1为裂菌性噬菌体,PaP2及PaP3为溶原性噬菌体。电镜观察,3株噬菌体头部均为多面体立体对称颗粒,直径分别约为70nm、55nm和65nm。PaP1属肌尾噬菌体科,PaP2和PaP3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消旋山莨菪碱液对雏鸡形觉剥夺近视眼轴的影响。方法 3日龄雏鸡60只右眼遮盖半透明塑料膜,随机分为6组:给药组4组,不同浓度消旋山莨菪碱液(0.05%组,0.1%组,1%组,2.5%组),隔天行右眼球结膜下注射,每次给药50μL,共4次;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组,注射方法同给药组;单纯形觉剥夺组,不做干预。8 d后观察药物对眼轴的影响。结果 2.5%浓度组右眼与左眼眼轴差异显著小于低浓度组及对照组(P<0.05),给药组未发现组织病理毒性。结论消旋山莨菪碱对雏鸡近视眼轴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无毒副作用,有一定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拖延是指个体明知有害却仍自愿推迟执行任务的一种不理智行为.拖延不仅会对人们的情绪、学业表现以及社会成就等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会降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更有甚者会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关于拖延的神经基础,目前研究只探索了拖延和脑区局部活动及简单的功能连接的关系.然而,拖延行为涉及任务价值表征、认知控制、趋近与回避动机等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单变量和局部的脑活动来对拖延的神经基础进行描述会存在可见的局限.因此本研究采用图论拓扑分析的方法从大尺度脑网络连接角度考察拖延的神经基础.首先,定义Power等人的全脑264个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 ROIs)为网络的节点,进一步采用图论分析的方法重构了全脑10个固有大尺度脑网络,结果发现构建的脑网络具有较好的网络拓扑属性(如较高的局部效率和全局效率).其次,采用皮尔逊相关的方法计算了10个脑网络内以及网络间的功能连接的强度.最后,考察了脑网络连接的强度与拖延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拖延与扣带执行网络的内部连接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皮层下网络的内部连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的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发现,突显网络与皮层下网络间的功能连接与拖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皮层下网络和扣带执行网络内的连接以及突显网络对皮层下网络的调节可能是特质性拖延的神经基础.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了认知控制与冲动性价值表征等认知能力在拖延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杜氏盐藻是一种以甘油为渗透调节物质的单细胞海藻,能够在0.08~5.0mol/L NaGl的培养液中生长。当外界NaGl浓度从0.5mol/L上升到4.0mol/L时,藻细胞内的Na~+和K~+含量变化不大,甘油含量则从6.20Pg/cell上升到51.50pg/cell。当藻细胞承受2.0mol/L到3.0mol/L NaCl的高渗胁迫时,能通过增加细胞内甘油含量来恢复原有形态;同时,藻细胞的H~+分泌增加,ATP含量下降;20μmol/L Na_3VO_4抑制了这些变化。KGN处理虽降低藻细胞内的ATP含量,却增加K~+外流和Na~+内渗。  相似文献   
7.
全世界记录的长小蠹(鞘翅目:长小蠹科)有1 500余种,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子基因信息探讨长小蠹科昆虫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测定了中对长小蠹Euplatypus parallelus(Fabricius)、希氏长小蠹E. hintzi Schaufuss、散对长小蠹E. solutus Schedl、杯长小蠹Dinoplatypus cupulatus Chapuis、小杯长小蠹D.cupulatulus Schedl、芦苇黄截尾长小蠹D.calamus Blandford、五棘长小蠹Diapus quinquespinatus Chapuis、锥长小蠹Treptoplatypus solidus Walk、栎长小蠹Platypus quercivorus Murayama和东亚长小蠹P.lewosi Blandford等长小蠹科5属10种mtDNA CO I基因部分序列(549 bp);采用MEGA3.1分析了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应用PAUP4.0分别构建了长小蠹NJ,MP和ML等3种分子系统树,同时结合长小蠹的形态分类,探讨10种长小蠹及其所在属的系统进化.结果表明:长小蠹科昆虫在碱基使用频率上有很大的偏向性;长小蠹科与外群小蠹科松瘤小蠹Orthotomicus erosus Wollaston之间的遗传距离(0.288~0.338)远大于科内种间距离(0~0.226);Diapus属分化最早,Euplatypus属独成一支,Treptohlatypus,Dinoplatypus和Platypus 3属分化为一支.长小蠹科分子系统进化研究结果与Wood(1993)新修订的分类系统基本一致,说明长小蠹科的分类系统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促癌剂对食管上皮致癌作用,人胚食管上皮细胞转染HPV协同60钴(60Co)放射观察其恶性转化.用HPV18E6E7AAV转染的人胚食管上皮(SHEE),培养至13代,分为4组,实验组分别用60Co2、4、8Gy照射,每周1次共4周;SHEE未经照射为对照组.细胞形态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DNA合成和定量用3H-TdR掺入和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染色体众数用常规方法分析;致瘤性用软琼脂培养和裸小鼠接种;HPVDNA用PCR检测.经60Co照射后细胞呈凋亡和坏死(危象期).8周后SHEE 4Gy组细胞增殖,增殖指数(34%)和3H-TdR摄入增高,软琼脂培养和裸鼠接种出现致瘤性.对照组SHEE组细胞增殖指数24%,伴有少数3H-TdR掺入,裸鼠未成瘤.染色体众数:对照组,58~62;4Gy组,63~65;两组HPV18E6E7 PCR呈阳性条带.此结果表明,用HPV18E6E7协同60Coγ射线可以使人胚食管上皮恶性转化,60Co γ射线有加速食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Acyl-coenzyme 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ACAT)is an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which is mainly locatedin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and is responsiblefor catalyzing the intracellular formation of cholesterylester from cholesterol and long-chain fatty acyl-coenzymeA [1,2]. Human ACAT1 cDNA K1 was firstly cloned andfunctionally expressed in 1993 [3]. Further studies withspecific anti-ACAT1 antibody (DM10) illustrated that onemajor 50 kD ACAT1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variou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2007年5月~2010年9月应用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和闭合橇拔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的64例跟骨骨折患者中,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结果:其中2例切口感染浅表坏死,1例腓肠神经损伤,腓骨长短肌腱断裂1例,腓骨肌腱炎4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复位丢失3例.结论: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