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2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yclin D1与细胞周期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周期是细胞生命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过程,其关键是G1 期的启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和CDK抑制因子(CKIs)是参与钿胞周期调控的主要因子.Cyclin D1是调控细胞周期G1期的关键蛋白,是一个比其他Cyclins更加敏感的指标,对细胞周期调控至关重要.综述Cyclin D1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初步分析Cyclin D在昆虫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毛细管电泳法因采用了定量阀进样的方式,其进样量为固定值,定量结果更加可靠,且重复性好。本文探讨了采用定量毛细管电泳方法测定市售虫草类保健品中虫草素、腺嘌呤、尿嘧啶、腺苷、尿苷含量的可行性,优化了分析条件,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方法:以浓度为40 mM、pH 9.5的硼砂为缓冲液,工作电压为-15 kv,采用定量毛细管电泳的方测定了虫草类制品中的核苷及碱基类物质的含量。结果:五种核苷及碱基类物质在优化的定量毛细管电泳条件下得到了良好的分离和定量结果,峰面积RSD值小于1.4%,测定了其在虫草菌丝体粉末及虫草王胶囊中的含量。结论:首次利用定量毛细管电泳法对虫草类保健品中的虫草素、腺嘌呤、尿嘧啶、腺苷、尿苷的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不同形式虫草类保健品中核苷、碱基的种类和含量有差异。该方法快速、准确,对虫草类保健品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荞麦中分离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已达50余种,种类和含量随器官、生育期、生长环境及品种而变化。荞麦黄酮类多以甲醇和乙醇为溶剂加热或超声波处理提取;用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成分鉴定。荞麦黄酮类未见进行指纹模式分析研究的报道,这类研究有望对荞麦产地、品种及质量的鉴别和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四种沙埋深度对羊草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红媛  梁正伟  闫超  陈渊  黄立华 《生态学杂志》2007,26(12):2003-2007
模拟羊草种子自然埋藏深度状况,设计了0、1、2和3cm共4种沙埋深度实验,研究了其出苗率及幼苗生长对沙埋深度的响应。结果表明,羊草种子出苗率随埋深的增加呈下降趋势,0cm时出苗率最高为89.3%,1和2cm时分别为81.5%和78.5%,3cm时最低(73.5%),与前三者具有显著差异。埋深对地上株高生长动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播种后25d,0~2cm处理的羊草幼苗地上株高均高于3cm处理;播种后36d,4种处理的地上株高没有显著差异。此外,随着埋深的增加,羊草幼苗的根长、根数、根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数呈下降趋势,绝对株高则呈上升趋势。表明1~2cm沙埋深度更适宜于羊草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而0或3cm埋深不利于其出苗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直播羊草在不同pH土壤环境下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工配制的不同pH梯度的碱化土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直播羊草在不同pH土壤环境下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反应.结果表明:pH 8.50以下的弱碱性土壤环境有利于直播羊草的生长,但随着土壤pH的升高其分蘖和地上部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当土壤pH达到9.78时,直播后第2年羊草总株数比对照(pH 7.15)降低了42.0%,地上部干质量比对照降低了74.1%.此外,在盐碱胁迫下,羊草地上部含水量、可溶性糖、叶绿素和K 含量亦呈下降趋势,Na 含量和叶片外渗液电导率显著升高,地上部K /Na 比值从对照的28.5下降到1.6(pH 9.78),说明较高的K 水平以及较高的K /Na 比值可能是羊草耐盐碱的重要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超滤法提取分离甘蔗叶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超滤技术对甘蔗叶多糖进行提取分离。方法:采用切割分子量为50000、30000、10000和5000的滤膜对甘蔗提取液进行提取分离,葸酮-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甘蔗叶多糖的超滤法最佳分离纯化参数为温度30℃-40℃,压力差0.15MPa。膜面流速20m/s,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以上的多糖约占总糖的17.2%,而相对分子质量5000以下的寡糖和单糖约占35.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区分健康对照组与肝癌患者的潜在标志代谢物。方法:运用SIMAC 13.0软件对对数据进行多元分析方法 PCA、PLS及OPLS的方法分析。结果: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其数据进行ROC曲线分析,发现肝癌患者在α-葡萄糖、β-葡萄糖和肌酸酐的代谢路径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异常变化。这3个代谢物拟合综合变量的ROC曲线的AUC值为0.972(灵敏度为90.6%,特异性为92.9%),说明此代谢标记物组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结论:α-葡萄糖、β-葡萄糖和肌酸酐可以作为区分健康对照人群与肝癌患者的潜在标志代谢物。  相似文献   
8.
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结构组成成分,是许多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物质,还发挥着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作用。研究表明许多疾病与磷脂的代谢异常有关,对磷脂的分析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磷脂的研究已经成为医学,生物和药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热点,因为磷脂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对磷脂的分析一直比较困难,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质谱技术,文献报道应用HPLC-ESI-MS进行磷脂分析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认识磷脂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过程等,本文从磷脂的提取方法,色谱分析,质谱检测方法和代谢组学研究等四个方面对对近年来针对磷脂分析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脂质占人体内源性代谢物的一半以上,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因而具有多种生物功能,与多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脂质组学是代谢组学分支的新兴学科,它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生理状态下脂质含量的变化,寻找代谢通路中关键的脂质生物标志物,最终揭示脂质在各种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随着质谱技术的进步,脂质组学在疾病脂类生物标志物的识别、疾病诊断、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等方面已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脂质组学近几年的分析方法进展及其在癌症中的最新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建中颗粒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患者16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83)和对照组(n=83)。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小建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7%、79.5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建中颗粒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复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