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1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广东及海南省的白孔菌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扬  章卫民 《真菌学报》1992,11(2):107-110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采集于广东省阳山县太平洞乡的一个亚硬孔菌属Rigidoporopsis Johan. &Ryv.新种,命名为大孢亚硬孔菌Rigidoporopsis macrospora G.Y.Zheng et Bi。三个国内新纪录:榆硬孔菌R.ulmarius(Fr.)Ryv.;薄皮蜡卧孔菌Ceriporia leptoderma(Berk.&Br.)Ryv.和新西兰背孔菌Chaetoporus novae-zelandiae(G.H.Cuna.)G.H.Cunn. 硬孔菌属和亚硬孔菌属的主要差别是:前者孢子光滑,非淀粉质反应;而后者则为轻微粗糙或具小疣,淀粉质或拟糊精质反应。另外,前者的担子较后者小得多。  相似文献   
3.
厚孢孔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厚孢孔菌属(Pachykytospora)的一个新种,即大厚孢孔菌Pachykytospora major G.Y.Zheng et Bi和一个国内新记录:瘤厚孢孔菌Pachykytospora tuberculosa(DC.:Fr.)Kotl.et Pouz.。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粉褶蕈属的分类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海南省粉褶蕈属[Entoloma(Fr.)Kumm.]6个新种,它们是:锈褐粉褶蕈(Entoloma terruglneobrunneum W.M.Zhang sp nov.),紫褐粉褶蕈(Emoloma purpureo-brunncum W.M.Zhang sp.nov.),丛生粉褶蕈(Entoloma aespitosum W. M. Zhang sp. Nov).肉褐粉褶蕈(Entoloma carneobrunneum W.M. Zhang sp. Nov.)近杯伞状粉褶蕈(Entolomasubclitocyboides W. M. Zhang sp.nov.),近偏生粉褶蕈(Entoloma subecceatricum W. M.Zhang sp.nov.),所有标本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海南省粉褶蕈属[Entoloma(Fr.)Kumm.]的31个种,其中17个为新记录种。并附分种检索表,表中含6个新种。 所有标本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种方法诱变获得一株新型肌苷产生菌--产氨短杆菌GMBA-800,对其生长和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肌苷产量从5g/L提高到18.41g/L,发酵周期从84h缩短为63h。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我国鼎湖山牛肝菌20个种,其中4个新种,1个新变种以及15个国内新记录。褐小牛肝菌属Fuscoboletimus Pomerleau et Smith和南方牛肝菌属Austroboletug(Corner) Wolf 为新纪录属。4个新种是:辐射状条孢牛肝菌Bolelellus radiatus Bi sp. Nov.,亚黄褐牛肝菌 Bolettty sublulvus Bi sp.nov., 变红褐色牛肝菌Boletus rufo-brunnesgens Bi sp.Nov. 以及近浅灰色牛肝菌Boletus subgriseus Bi sp.nov., 1个新变种为小近自褐疣柄牛肝菌Leccinum subleueophaeum Dick et Smell var. msnimum Bi var. nov. 文中有分属和分种的检 索表。新种和新变种均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发表了广东省北部山区的多孔菌科的三个新种,它们是:薄淀粉孔菌Amylonotus tenuis Zheng et Bi;近烟色赖特卧孔菌Wrighto-poria subadusta Bi et Zheng;和迷路状粉孢菌Amylosporus daedali-formis Zheng et Bi。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种方法诱变获得一株新型肌苷产生菌──产氨短杆菌(Brevibacteriumammoniagenes)GMBA-800(具有腺嘌呤、生物素双重营养缺陷型和对8-氮杂鸟嘌呤、磺胺胍、6-流基嘌呤有抗性),对其生长和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肌苷产量从5g/L提高到18.41g/L,发酵周期从84h缩短为63h。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一、东北刺人参的生态条件及分布规律1.东北刺人参的地理分布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Eohinopanaxelatus Nakai.)的分布区,北起乌苏里江以东的锡霍特山南部,南至长白山脉,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分布带,地跨中、朝、苏三国国境(图1)。分布带南北跨纬度四度左右,正好是靠近渤海与日本海。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雨量充沛,气温与湿度适宜。冬季受大陆气团控制,气候寒冷,尤以积雪深厚和结冻期长而著称。东北刺人参在这种生态环境长时期作用下,形成自己比较狭小而又特殊的地理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