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DM)进展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DR)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DM)32例,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糖尿病32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联素(ADPN)、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浓度变化,根据所得的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DM组与DR组FPG浓度分别为(7.15±0.65)mmol/L、(7.0±0.45)mmol/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A1c(8.15±0.23)% vs(9.24±0.29)%、HDL-C(1.59±0.06)mmol/L vs(1.40±0.41)mmol/L、脂联素(1002.14±132.04)mg/L vs(941.44±118.51)mg/L和尿微量白蛋白(21.61±3.93)mg/L vs(209.15±98.15)mg/L的结果提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生长因子(21.61±3.93)ng/L vs(16.74±1.65)ng/L,在DM组与DR组间差异无XYYFIP UJYQ(P>0.05)。结论 与DM患者相比,DR患者的高糖状态,HDL-C降低,ADPN下降以及早期肾脏损害程度较重,密切监测以上指标有利于判断早期DR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2014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耐药性及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鲍曼不动杆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培养得到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2014年共培养到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917株,标本主要来源为痰液,占71.2%;伤口、脓液及引流液占9.9%;血培养占9.7%;导管来源标本占3.1%。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科室情况:重症监护室占47.7%;神经外科占19.1%;肝胆外科占13.5%;感染科占7.0%。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除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外,临床常用抗菌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大于40.0%,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高为89.7%。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有侵入性操作、GCS评分≤8分、住院时间14d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高。侵入性操作、昏迷、住院时间延长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针对各危险因素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