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种群累积培养法,就培养液pH值对大乳头水螅(Hydra magnipapillata)的生存、种群增长、无性生殖以及水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3种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螅存活的pH上限为10.5,下限为4.0,水螅存活的最适pH范围为5.5~9.5;pH值对水螅种群增长有显著影响,种群密度及种群瞬时增长率均随pH的不同而明显改变。培养15d后,除了pn4.0时水螅种群为负增长外,其他pH梯度下的水螅种群为正增长,其中pH6.5时水螅种群密度最高。以pH6.5为起始点,随着培养液酸性或碱性的增强,水螅种群密度整体都呈递减趋势。水螅SOD活力的转折点在pH6.5,当pH值偏离6.5时(酸性或碱性增强),水螅SOD活力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水螅GSH—PX和CAT活力的转折点却在pH7.0,当pH值偏离7.0时(酸性或碱性增强)GSH—PX和CAT活力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pH6.5时水螅SOD活力最低与pH6.5实验组水螅的无性出芽生殖率最高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实验室培养水螅提供适宜的pH值指标。  相似文献   
2.
用体内-体外方法分离了蓝猪耳精细胞。用酶解和解剖方法分离了其成熟卵细胞。分离的精、卵细胞用电融合介导尝试了体外诱导融合。在合适的渗透压(6%甘露醇)和合适的氯化钙(0.04%CaCl2·2H2O)溶液中,用交流电场为30~35V10-25s使精、卵细胞排队;用直流电场400~600V45-50μs65脉冲穿孔条件可诱导30%的精、卵细胞融合和70%以上的卵细胞之间的融合。尝试了人工合子的单细胞培养但未获成功。诱导蓝猪耳精、卵细胞融合的条件与玉米和水稻不同。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快速扩散和传播导致现有抗生素对耐药致病菌的疗效降低甚至失效,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抗生素.然而,利用经典的筛选可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已难以获得新型抗生素.同时,新型抗生素的发掘不仅能为对抗耐药致病菌提供解决方案,还能为挖掘其他天然产物并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微生物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脂饲养对动物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60只8周龄的清洁级雌性KM小鼠, 随机分为3组: 正常饮食组(ND组)、高脂饮食组(HD组)和饥饿组(LD组), 每组20只。预饲期2周, 正饲期4周, 实验结束称重后处死小鼠, 采集小鼠空肠内容物, 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空肠菌群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差异。

结果

(1) 不同饲喂方式下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59 0, P < 0.05);(2)16S rDNA分析表明, ND组、HD组和LD组小鼠空肠菌群OTUs数量分别为1 218、1 724和1 769个, 其中特有OTUs数量HD组和LD组显著高于ND组, HD组和LD组的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高于ND组(F=136.747 0、275.740 0, 均P < 0.05);(3)不同饲喂方式下小鼠空肠鉴定出的微生物归为12个门, Bacteroidota和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 丰度大于1%的菌属有17个, 物种注释发现HD组和LD组分别有11个、6个菌属丰度显著增加; 在科水平, Bacteroidaceae和Erysipelotrichaceae在HD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F=5.795 0、154.733 0, 均P < 0.05), Lactobacillaceae和Muribaculaceae在LD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F=9.576 0、7.139 0, 均P < 0.05), Prevotellaceae和Helicobacteraceae在ND组显著高于其他2组(F=130.123 0、20.321 0, 均P < 0.05);(4)KEGG功能预测发现不同饲喂方式小鼠空肠微生物的功能主要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复制和修复等方面富集; 通过PPIs聚类发现空肠微生物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吸收等方面。

结论

高脂饲喂使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 有益菌数量减少, 进而损伤肠道上皮组织, 破坏肠道屏障, 使其功能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5.
玫瑰黄链霉菌NKZ-259是一株生防菌株,其次级代谢能产生植物生长调节类物质吲哚乙酸(IAA)。为了进一步提高菌株代谢产生IAA的含量,本试验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利用单因子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中最适的6种营养成分为葡萄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胨、硝酸钾、磷酸氢二钾和L-色氨酸;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菌株发酵产生IAA的主要因素为L-色氨酸、葡萄糖和磷酸氢二钾;采用中心组合试验(CCD)及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最终确定菌株代谢产生IAA的最优发酵培养基为:L-色氨酸2.24 g/L,葡萄糖20.7 g/L,磷酸氢二钾0.5 g/L,可溶性淀粉10 g/L,蛋白胨3 g/L,硝酸钾4.5g/L;使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菌株代谢产生IAA的含量为45.377 4μg/mL,比原始发酵培养基IAA的含量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6.
杜鹃成熟花粉为二胞型,含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其精细胞在花粉管中形成。应用半离体技术培养杜鹃已授粉花柱,使花粉管从花柱中长出,再用渗透压冲击法促使花粉管破裂,释放出一对与营养核相连的精细胞。分离的精细胞经FDA方法检测,证明具活性。用显微操作仪可收集数量较多的分离精细胞。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选择四川省丹棱县4和8年生不同密度(1200、1600和2000株·hm-2)巨桉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林下植物多样性和根际土壤酚类化感物质。结果表明: 共发现植物45种,隶属于33科44属;随林龄增加和林分密度降低,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种类增加且重要值分布更为均匀;各林分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4年生林地灌木Shann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在1600株·hm-2下显著升高,4年生林地除Margalef指数外其余草本多样性指数及8年生林地草本Pielou指数随林分密度降低均显著升高;灌木Shannon指数及Margalef指数在1200株·hm-2下8年生林地显著高于4年生林地。根际土壤中鉴定出5种酚类化感物质,4年生林地根际土壤中水杨酸浓度在1600株·hm-2下显著降低,5,7-二羟基黄酮浓度随林分密度降低而显著降低;水杨酸浓度在8年生林地根际土壤中随林分密度降低显著升高;水杨酸浓度在2000株·hm-2下4年生林地显著高于8年生林地,在1600株·hm-2下相反;5,7-二羟基黄酮浓度在1200株·hm-2下8年生林地显著高于4年生林地。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土壤pH、容重、有机质、全磷、全氮及化感物质是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适度延长轮伐期、调节林分密度以改善林内微环境、缓冲巨桉的化感作用,可促进林下植被发育。  相似文献   
8.
在前期巨桉(E.grandis)人工林土壤生物多样性在轮伐期前(4年左右)降低,此后随林龄显著升高的研究基础上,在四川省丹棱县选择轮伐期前即4年和轮伐期后即8年的不同密度(D1:2000, D2:1600, D3:1200株/hm~2)巨桉人工林,研究了其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共捕获土壤动物2904只,隶属于4门8纲22目70科,其中大型土壤动物541只,以蚁科和康叭科为优势类群;中小型土壤动物2363只,以大翼甲螨科、等节虫兆科和线虫为优势类群。2)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和密度随林分密度和林龄具有显著差异,4年生林地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随密度降低显著增加,8年生巨桉人工林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及类群数随密度降低均显著增加;土壤动物个体数及类群数除D1密度时4年高于8年,其余密度均表现为8年高于4年。3)林分密度对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有显著影响,4年生林地大型土壤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随密度降低显著增加,8年巨桉人工林中小型土壤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随密度降低显著升高。4)巨桉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以杂食性为主,枯食性次之,中小型土壤动物以腐食性为主,杂食性次之。5)RDA分析显示,林分密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为对土壤动物的主要作用环境因子,4年时对奥甲螨科、长角长虫兆科、寄螨科、隐翅甲科、丽甲螨科等类群影响较大;8年时对线虫、蜚蠊科、康叭科、厉螨科、棘虫兆科等类群影响较大。为此,延长轮伐期、降低林分密度可改善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生境、增加土壤动物多样性、促进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将洋葱的胚珠置于酶液中酶解50-110 min后剥去其珠被,可清楚地看到珠心中的胚囊轮廓。用解剖针将珠心从中部横切,然后挤压其珠孔部位,卵器细胞从胚珠的切口处逸出。再用显微操作仪的玻璃针将卵细胞和两个助细胞分开,达到分离洋葱卵细胞的目的。酶对分离卵细胞具有重要作用,在最佳的酶液浓度[0.02%果胶酶Y23、0.08%果胶酶(Serva)、0.05%纤维素酶和0.05%半纤维素酶]下酶解胚珠110 min后,解剖1 h可从24个胚珠中分离出10个卵细胞(41.67%)。随着胚囊的发育,两个助细胞的体积出现明显的二形性。洋葱生活卵细胞的分离为开展洋葱离体受精建立了基础,也为研究洋葱卵器细胞的发育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乳头水螅(Hydra magnipapillata)基盘再生进程中基盘过氧化物酶的表达情况,探讨水螅基盘过氧化物酶的生理作用。方法通过ABTS细胞化学染色法显示水螅基盘过氧化物酶的表达。结果水螅基盘再生20h后其基盘过氧化物酶开始出现少量表达,其后过氧化物酶表达量逐渐增加;基盘再生52h后该酶表达量趋于稳定。过氧化物酶仅在基盘周边区域外胚层中表达,而在基盘中央区域(反口孔)外胚层中无表达。结论水螅基盘再生进程中过氧化物酶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直接反映了基盘再生时细胞分化过程,基盘表达的过氧化物酶可能在维持基盘结构的稳定上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