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通过观察、测量纪录及分析,对绿孔雀的饲养、繁殖及阶段发育,获得以下结论:1.繁殖期在广州从每年的3月中旬到7月底;2.繁殖过程与其他早成雏鸟类一样,分发情、求偶、交配、产卵、孵化、育雏几个步骤,人工饲养下最佳配合为1雄4~5雌;3.繁殖季节的产卵数量一般为10~27个,不同个体的产卵高峰期不一致;4.蛋的孵化温度约为37℃,孵化周期为26~28天;5.蛋的孵化率约为86%,影响其繁殖率的主要因素是“无精蛋”;6.幼体在出壳1周后,开始快速生长;7.幼体在生长发育中,以体重,体长增长最快,嘴峰生长最慢。  相似文献   
2.
树融分类位置的确定一直存在争议,近年的研究多倾向于将其并入低等灵长类.由于树具有独特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特点,特别是个体小,繁殖力较弥猴等实验猴类强等特点,从而使它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3.
4.
本数量分级分布图依据1987及1988年7~8月对珠江三角洲13县、7市进行黄毛鼠(R.r.exiguus)调查的资料绘制。依据黄毛鼠在各地的种群密度分为0、1、2、3四个等级。分级标准为:夹获率1%狭/夜以下为0级,1.1%—4%为Ⅰ级,4.1%—8%为Ⅱ级,8%以上为Ⅲ级。  相似文献   
5.
黄毛鼠种群动态短期预测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讨论了珠江三角洲虎门地区近十年来的降雨量、平均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经过双因素方差分析,认为以上三种生态因子虽然月份间有明显差异,但是年度间变化不明显。因此,一般来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鼠类种群数量不会产生大爆发的可能、但是季节上的数量变化还是明显的。本文结合三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建立预测方程。提出中、短期预测方案。在预测模型中体现种群内在特征和环境因子,共七类与鼠类生存有关的生态因子,这在国内对鼠类种群动态预测预报的研究中还是极少见,具有一定的实际和理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臭(鼠句)(鼠青)(Suncus murinus)的繁殖季节从春季开始,延续到夏季、秋季,并可能到冬季。繁殖高峰期在春季。有多动情期。臭(鼠句)(鼠青)的卵巢由一薄壁包裹,卵可能在末成熟时就被排出。子宫具有一个被覆着内膜的共同子宫体和连到阴道的一条狭窄的子宫颈管,属于双角子宫。囊胚延迟植入,它在子宫逗留期间,子宫内膜不断增厚,子宫腺分泌大量液体到子宫腔中,营养囊胚。当囊胚植入后,即与母体建立一种高级的联系——形成盘状胎盘。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农田鼠类群落的空间分布,选择四种农田类型:稻田、蕉田、山坡果园和菜田。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和蕉田主要以黄毛鼠和小家鼠为主;山坡果园以小家鼠为优势种;菜田主要以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主。同时分析了各群落的物种多样牲,认为群落A(即稻田和蕉田)全年物种多样性无明显变化,均匀度冬季表现极不均匀。群落B(即山坡果园)物种多样织和均匀度指数较低,全年均以小家鼠占优势。群落C(即菜田)不同季节物种均匀多样性和度指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前言     
珠江三角洲素有“广东粮仓”之称,历史上均以种植水稻为主。由于食饵充足,气候温暖,栖息环境适宜,这也使黄毛鼠种群的发展获得有利条件,成了这里的优势种。因此,这里的鼠害也特别严重。建国初期,许多高等学校、科研单位都先后对这里的黄毛鼠生态学及防治进行过研究,并先后发表过许多论著。其中有中山大学的周宇垣教授、林浩然教授、辛景禧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罗泽珣研究员,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的蒋幼斋先生、王耀培  相似文献   
9.
1、经内脏器官吸收磷进入鱼体内,磷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鳃有少量分布。 2、磷化锌对鱼肌肉的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 3、磷化锌对全长35mm草鱼苗的LD50是4.67mg/L(水);对无附肢蝌蚪的LD50是0.45mg/L(水),对有附肢蝌蚪的LD50为0.49mg/L(水)。 4、水中磷化锌对蛙卵的发育影响不明显。 5、磷化锌对蝌蚪和鱼类的肾脏、肌肉损害较大而对神经细胞等未见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