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枣不同器官和组织R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田间幼嫩叶片为试材,建立枣RNA改良CTAB提取法,改良之处包括利用巯基乙醇和PVP联合去除多酚、CTAB与异硫酸氰胍联合促进RNA释放及加入糖原提高产率等.改良CTAB法提取液组成:2% CTAB,4mol/L异硫酸氰胍,100mmol/L Tris-HCl(pH8.0),20mmol/L EDTA(pH8.0),2% PVP,4% β-巯基乙醇,250μg/ml糖原.进而采用Trizol试剂法、改良CTAB法、改进SDS-酚法、热硼酸法和异硫氰酸胍法5种方法分别对枣组培苗、幼叶、幼嫩枝皮、根皮和枣果5种器官和组织进行了总RNA提取.结果表明,组培苗RNA提取以Trizol试剂法为最佳,田间幼叶和成熟果实宜采用改良CTAB法,幼嫩枝皮和根皮宜采用改良CTAB法或改进SDS-酚法;本研究建立的改良CTAB法可作为枣不同器官和组织RNA提取的通用方法;根据季节可从不同器官和组织中获得高质量RNA;枣组织RNA含量相差较大,以幼嫩叶片含量最高,其次为组培苗、枝皮、枣果和根皮.  相似文献   
2.
21个枣品种(系)的AFLP指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AFLP技术,利用从30对引物中筛选出的10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21个枣品种(系)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共扩增出条带53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16条,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40.68%.采用UPGMA法,对AFLP扩增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系)分为6类,并得到了18个品种(系)的特征性AFLP标记,可为分子水平进行枣种质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分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已在生物科学各领域被广泛应用,蛋白质组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的前沿和研究热点。概述了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常用分析技术,包括样品制备、双向凝胶电泳、凝胶图像分析、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检索等。直观地列出了蛋白质组研究的技术体系流程图。各种分析技术的连用和分析过程的自动化将是蛋白质组研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明确DSSAT作物模型对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模拟适用性,对进一步开展东北地区DSSAT模型应用推广研究进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梨树县春小麦、大豆、谷子和马铃薯4种主要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3年田间试验资料对DSSAT模型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DSSAT模型中春小麦、大豆、谷子和马铃薯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茎部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和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4~0.99、0.92~0.99、0.96~0.99和0.97~0.98,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2.21%~26.01%、1.67%~33.24%、1%~15.34%和3.2%~28.08%,D值均在0.994以上;其中,春小麦生育期及产量拟合程度最高,其次为叶面积指数;大豆及谷子产量及叶面积指数拟合程度最高,其次为生育期;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拟合程度最高,其次为叶面积指数;而作物叶面积指数、叶片生物量、茎部生物量及地上部总生物量的生长动态过程模拟结果显示,春小麦、大豆、谷子和马铃薯的决定系数均在0.84以上,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4.5%~38.2%、28.7%~47.4%、9....  相似文献   
5.
苯酚是进行高质量植物DNA提取常用的试剂,但苯酚对患病材料中病原检测及后续分子生物学试验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试验利用苯酚对健康和患枣疯病的枣树叶片中DNA进行提取,并进行了后续的病原检测和AFLP分析,结果表明(1)苯酚抽提获得的DNA质量及产率明显高于对照;(2)苯酚抽提处理对枣疯病病原的检测有直接影响,当病原含量较低时,加苯酚抽提后的DNA检测不到病原;(3)苯酚抽提处理与否获得的DNA对后续AFLP分析的扩增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但两者出现了有规律的差异条带,经分析此差异应该是由材料中有无病原引起的。本试验结果为寄主材料中病原检测及寄主与病原之间的互作等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抗枣疯病种质资源的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枣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植原体病害。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待鉴定抗枣疯病种质29份,采用在重病大树上高接待鉴定种质的高强度筛选方法,经过8年多的筛选和验证,从中筛选出4份抗性强且稳定的高抗单系,即骏枣单系、南京木枣单系、称砣枣单系、清徐圆枣单系。将骏枣高抗单系用于高接改造病树,已连续5年正常生长结果,未再次感染枣疯病。这些抗病单系既可直接作为抗病品种进行栽培,也可用于染病植株和感病品种的高接改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实验林场的落叶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研究了秦岭北麓典型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独立个体有3162株,木本植物有42种,隶属于25科36属。群落属的区系类型主要为温带成分,占总数的44.4%,热带成分次之。群落优势树种明显,重要值前3位的树种分别为栓皮栎、油松、槲栎,其重要值之和为64.7%。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平均胸径为7.58 cm。所有个体以及乔木层优势种径级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且中等径级个体较多。群落结构稳定,但群落更新不良,种群有衰退的趋势。样地不同样方间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均值低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和地形解释了群落分布42.4%的变异。海拔和土壤速效钾对群落分布有显著影响。海拔、土壤全磷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影响栓皮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栓皮栎种群较强的适应性使其在低养分环境占主导地位,但也限制了群落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干旱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区71个气象站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及干旱等级,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干旱发生频率演变趋势及干旱程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干旱频率空间差异较大,呈明显的西高东低的经向带状分布特征;大豆全生育期干旱频率以轻旱最高,中旱次之,重旱和特严重干旱频率最低;轻旱及以上干旱频率以播种到分枝阶段最高,分枝到开花阶段次之,开花到成熟阶段最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年际变化趋势各地不同,总体而言以播种到分枝期干旱为主向开花到成熟期干旱转变的特点;大豆全生育干旱等级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干旱范围最小、程度最轻,2000年以后重旱及中旱范围增加明显,干旱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9.
枣果吸水动力学特征和果皮显微结构对裂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果是对枣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最难防治的生理性病害,本研究旨在揭示抗裂果枣品种的抗性机制,为有效防治枣裂果和选育抗裂果枣品种提供依据。选择不同抗裂等级的枣品种为试材,通过室内浸水试验研究枣果水势、持水率、吸水率、吸水速率等吸水动力学指标与裂果率和裂果指数等抗裂等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利用组织切片技术观测果皮显微结构与抗裂等级的关系。结果表明,枣果水势高低不能反映枣果固有的抗裂等级;枣果的持水率与裂果率、裂果指数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脆熟期枣果的吸水率与裂果率和裂果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吸水率阈值时的吸水速率随枣果抗裂等级的升高逐渐降低,极抗裂品种长红枣和极易裂品种骏枣吸水率阈值时的吸水速率分别为0.20%/h和0.52%/h;极抗裂品种长红枣的果皮蜡被厚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且果皮细胞排列规则紧密;枣果抗裂性与果皮厚度相关性不显著;果实中上部(近果柄端)为开裂的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寻找锥虫早老素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以了解锥虫早老素蛋白功能。方法体外表达锥虫早老素蛋白片段,装入pGBKT7诱饵质粒,与随机肽库系统共转化酵母,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通过与基因库锥虫功能序列比较,推导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获得108个阳性克隆,对其中50个进行了序列测定和比较,获得最有可能的4个候选基因,分别为:丝/苏氨酸性磷酸酶2b催化亚基A2;钙激活蛋白,含锚蛋白重复序列蛋白以及一个具有与APP跨膜区结合位点特征序列的功能未知蛋白。结论成功利用随机肽库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锥虫早老素蛋白相互作用基因,其相互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