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1990年蛇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乃平  泽井芳男 《蛇志》1993,5(1):10-17
为摸清广西1990年蛇伤发病情况,对广西东、南、西、北、中的5市16个县的13家医院以及18个乡进行了蛇伤流行病学调查。蛇伤人数为993例,其中男性732例(73.7%),女性261例(26.3%),死亡率为2.7%,致残或留有后遗症者73例(7.4%).致伤蛇种按发生率依次为眼镜蛇(30.5%)、竹叶青(20.2%)、烙铁头(13.3%)、银环蛇(11.6%)、五步蛇(6.9%)、蝰蛇(4.9%)、金环蛇(2.9%)、眼镜王蛇(1.4%)、海蛇(0.7%)、以及白头蝰(0.3%)。致死率最高为银环蛇和眼镜王蛇,在27例死亡病例中分别占33.3%和29.6%。经推算结果广西每年有蛇伤3万余例,其中死亡一千多例.伤者绝大多数为青壮年,其中多数是农民,越是偏僻的山区,发病率越高.调查结果提示如何在农村建立有效的蛇伤防治网络,推广使用抗蛇毒血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海拔2300m选择健康成年男性5人,急进抵海拔4660m,用多导监测仪分别在两地连续7h监测夜间睡眠、呼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进行自身对比。结果发现:(1)急进高海拔后,总睡眠时间、有效睡眠指数、Ⅲ~Ⅳ期深睡眠均较中度高原减少(p<0.01);总觉醒时间、Ⅰ~Ⅱ期浅睡眠高海拔较中度高原增多(p<0.05):(2)急进高海拔后,有3名健康人出现周期性呼吸,其中1名健康者出现周期性呼吸119次,伴有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最低Sao_2为78%;(3)同海拔高度夜间睡眠时与清醒时Sao_2相比较,中度高原下降4.2%,高海拔下降11.2%(p<0.01);高海拔与中度高原夜间清醒时Sao_2相比较下降7.4%,睡眠时下降14.4%(p<0.001)。结果提示:(1)睡眠加重了高原人原有的低氧血症;(2)低氧血症导致睡眠结构的紊乱和睡眠质量的降低;(3)睡眠中出现的周期性呼吸,应视为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4)频发的周期性呼吸或睡眠呼吸暂停将影响大脑机能。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兴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凝结芽胞杆菌既表现出类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又具有芽胞杆菌抗逆性好、易储存的优点,有利于产业化及市场推广。凝结芽胞杆菌能够产生有机酸及多种酶类、修复受损的肠黏膜、抑制病原菌繁殖及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在家禽生产中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目前关于凝结芽胞杆菌的研究不够深入,其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还需加深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研究。本文主要对凝结芽胞杆菌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今后凝结芽胞杆菌的研发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胱氨酸尿症中高胱氨酸浓度对大鼠肾脏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Slc7a9基因敲除大鼠24小时尿液胱氨酸浓度确定高尿胱氨酸;通过IH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无结石产生的胱氨酸尿症大鼠、观察肾脏组织结构有无明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测定肾脏组织中的LC3-I、LC3-II、p62和mTOR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以检测自噬水平的变化,并探索变化原因;通过组织切片Masson染色法检测肾脏髓质纤维化程度。结果:10只无结石胱氨酸尿症大鼠尿液胱氨酸显著高于对照组;未发现有胱氨酸结石的生成与肾脏结构性变化;Masson染色提示胱氨酸尿症大鼠发现轻度肾脏纤维化过程;肾脏组织自噬标记蛋白LC3-I、LC3-II蛋白相对表达量、LC3-II/LC3-I比值以及自噬当量p62相对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mTOR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胱氨酸尿症大鼠模型上,发现无结石形成情况下的尿高胱氨酸水平可通过mTOR途径抑制大鼠肾脏组织的自噬水平,自我保护作用减弱,由此参与胱氨酸尿症的肾脏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技术,以温室水培小钻‘白城杨2号’(Populus×xiaozhuanica W.Y.Hsu et Liangcv.‘Baicheng-2’)为材料,对其小孢子发生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及花粉大小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白城杨2号’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存在一定比例的异常现象,包括终变期单价体、中期Ⅰ染色体提前分离、后期Ⅰ和Ⅱ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末期Ⅰ和Ⅱ微核、中期Ⅱ纺锤体定位异常以及胞质分裂异常等,这些异常现象的发生与‘白城杨2号’杂种起源有密切关系。(2)‘白城杨2号’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核仁数目存在动态变化,末期Ⅰ和Ⅱ的子核中最多可看到8个小核仁,可能与杨属树种的多倍体起源有关,其染色体组中可能包含8对具核仁组织者区的染色体。(3)‘白城杨2号’产生空瘪花粉率为3.67%,饱满花粉直径在21.3~52.2μm之间,频率分布总体呈近似高斯分布,0.69%的花粉直径超过37μm,表明其可能产生少量未减数的2n花粉。  相似文献   
6.
十字花目植物ER body的形成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应对外界环境胁迫,植物细胞形成了多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内质网衍生结构,其中大部分是物种所特有的,尤其是在十字花目植物中发现的ER body。在ER body上特异性聚积的β-葡萄糖苷酶(PYK10/BGLU21)、NAI2、膜蛋白MEB1/2以及转录因子NAI1在ER body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R body主要富集在植物与外界环境相互接触的界面部位,损伤或植物激素处理能够诱导ER body形成。β-葡萄糖苷酶能够产生对害虫入侵具有抵御作用的物质,其活性在细胞破碎时增强。因此,ER body在植物免疫中发挥功能。本文将对十字花目植物(拟南芥)中ER body的形成机制进行阐述,并探讨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VA)、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5月期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RDS早产儿纳入观察组,根据RDS分级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48例,中重度组42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出生的非RDS早产儿35例作为对照组。根据血清VA水平将125例早产儿分为VA缺乏组(n=72),亚临床VA缺乏组(n=36),正常组(n=17)。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早产儿血清VA、PCT、TNF-α及CRP水平,比较不同血清VA水平早产儿的RDS发病情况,分析观察组早产儿血清VA与PCT、TNF-α及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血清V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早产儿血清PCT、TNF-α、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早产儿血清VA水平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组早产儿血清PCT、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随着血清VA水平的升高,RDS发病率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早产儿血清VA与PCT、TNF-α及CRP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RDS早产儿血清VA与PCT、TNF-α及CRP水平均存在明显异常,但四者无明显相关性,血清VA相对较低者更易发生RDS,临床可通过及时干预VA水平以降低RDS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水稻(Oryza sativa)细菌性穗枯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之一, 严重威胁全球范围水稻的高产稳产。虽然该病目前仍被列为我国的检疫性病害, 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 穗枯病随时有在内地蔓延的潜在危险, 因此除了加强检疫工作, 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技术研发也十分必要。水稻细菌性穗枯病菌在侵染过程中涉及多种毒力因子, 同时, 水稻在与病原菌的长期互作过程中演化出了多种防卫机制, 抗性基因是主要的防卫机制之一。挖掘水稻基因组中抗细菌性穗枯病遗传位点并培育抗病品种是最安全且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该文综述了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的病原菌特性、发病特征、发病机制、病害循环和对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的抗性研究现状, 以期为挖掘和分离水稻穗枯病抗性位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6年12月,在湖北省兴山县采集到1只食虫类标本。其体型较小(头体长75.00 mm),通体呈棕褐色,尾较长(82.00 mm),眼细小。头骨扁平,较为坚固,齿尖具有浅红棕色色斑。通过测定其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并结合缺齿鼩属6个物种的同源区序列,构建其系统发生关系,发现该标本与基因库中霍氏缺齿鼩(Chodsigoa hoffmanni)序列聚为具较高支持度的一支。综合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学证据,将该标本鉴定为霍氏缺齿鼩。此次发现是湖北省境内该物种的首次记录,也是其在我国云南省及越南分布区外的又一发现,拓展了对该物种在我国分布范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DNA聚合酶θ (DNA polymerase theta,Pol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的DNA修复酶。它在选择性末端连接(alternative end-joining,Alt-EJ)途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常参与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损伤修复。在正常生理状态下,Polθ主要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然而,在恶性肿瘤发生时,Polθ表现出异常高表达水平,并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变过程。研究表明,抑制Polθ活性可导致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缺陷的肿瘤细胞发生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SL)。因此,已经开发出多种针对Polθ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抑制恶性肿瘤的发展。此外,敲除或抑制Polθ活性还能增加HR修复效率,从而提高外源基因靶向整合效果。本文综述了Polθ及其介导的Alt-EJ修复机制在生物学功能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靶向Polθ在肿瘤治疗和基因编辑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