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短暂性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香青兰总黄酮高剂量(50 mg/kg)组、香青兰总黄酮中剂量(25 mg/kg)组,以及香青兰总黄酮低剂量(12.5 mg/kg)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再灌后22 h,测定脑梗死面积、组织病理学变化、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表达。结果显示香青兰总黄酮可明显减少缺血区域梗死面积、改善组织病理学变化、降低MPO活性和ICAM-1的表达。在三个香青兰总黄酮处理组中,高剂量香青兰总黄酮作用最强。以上结果表明,香青兰总黄酮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对抗短暂性脑缺血,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2.
应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在34只猫POAH区记录了温敏神经元单位放电,研究中药葛根素和生石膏解热可能的中机制。致热原使4例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使11例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注射等量葛根素和生石膏能反转上述作用。致热原及二药对5例温度不敏感神经元放电无影响。结果显示,葛根素和生石膏是影响致热原作用下POAH区温敏神经元的电活动而解热的。二者配伍使用对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比单独使用作用强,  相似文献   
3.
对山葡萄(Vitis amurensis)种质资源样品的ITS、ITS2、psb A-trn H、rbc L和mat K序列进行PCR扩增及测序,优化PCR反应的退火温度,比较各序列的扩增效率、测序成功率、品种间和品种内的差异及barcoding gap图,使用BLAST和NJ树法比较不同序列的鉴定能力,最终从5条DNA片段中筛选出可用于山葡萄种质资源鉴定的DNA条形码通用序列。结果表明,在采集的11份33个山葡萄样品中,psb A-trn H和ITS2序列的扩增与测序成功率较高,其品种间、品种内差异及barcoding gap较ITS、rbc L和mat K序列具有明显的优势,且ITS2序列能够鉴别psb A-trn H序列无法鉴别的品种。实验证明,ITS2和psb A-trn H序列是较适合鉴别山葡萄资源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DNA条形码弥补了形态学鉴定的不足,可为山葡萄种质资源的准确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了解菠萝中钙素营养与其裂柄的关系及其生理机制,本文以‘台农17号’菠萝为试验材料,研究施钙处理对其产量、裂柄率、D叶和果柄中Ca含量及果柄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分析裂柄率与其Ca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施钙可以使菠萝增产,且降低菠萝裂柄率;催花期施钙的效果最好。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和果柄的Ca含量与裂柄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钙肥施用后,果柄中原果胶(PP)含量显著增加;超氧化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且在催花10 d施钙处理活性表现最强;多酚氧化酶(PPO)和细胞壁水解酶(CX和PG)活性降低。菠萝裂柄率与果柄中的PP含量及CAT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PPO活性成极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施用钙肥是减少‘台农17号’菠萝裂柄的重要措施,其适宜施用量为300kg·hm~(-2),适宜施用时期为快速生长Ⅱ期至催花后10 d之间。  相似文献   
5.
探讨从孕中期羊水中分离出人羊水祖细胞的有效方法和FIX基因修饰后的效果,为血友病B的产前治疗提供可行的基础。从镜下分离出呈致密克隆生长的梭形细胞集落,经培养传代后,通过第3代慢病毒载体将hFIX导入该细胞,经酶联免疫反应(ELISA)等方法检测hFIX的表达并检测凝血活性。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羊水祖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倍增时间为39.05 h,该细胞在不仅在蛋白水平表达干细胞表面分子SSEA4,TRA1-60,在基因水平还可检测到NANOG,OCT4,SOX2mRNA的表达。羊水祖细胞导入hFIX cDNA后,能合成并分泌hFIX蛋白,传代后48 h在上清液中的浓度为20.37%±2.77%,凝血活性16.42%±1.78%。上清液中的浓度在第4天达到平台期,为50.35%±5.42%,凝血活性可达45.34%±4.67%。ELISA检测显示转染后的羊水细胞表达的hFIX蛋白的水平呈现基本稳定趋势,波动幅度较小;同时检测FIX凝血活性也与蛋白浓度呈正相关。从羊水中可以分离得到具有多能性祖细胞,转染了hFIX的羊水祖细胞在体外能持续合成有凝血功能的hFIX蛋白,为血友病B产前治疗的新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三叶草体内磷通过菌丝桥向黑麦草的传递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应用5室分隔法研究了供体三叶草体内的32P通过菌丝桥向受体黑麦草的传递作用。结果表明,菌根侵染供体三叶草根系之后,根外菌丝可穿过中室到达受体植株根室而再度侵染受体黑麦草的根系,从而形成三叶草-黑麦草根系之间的菌丝桥;供体三叶草体内的32P可通过根间菌丝桥传递给受体黑麦草,32P的传递量随受体植株施磷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HIV-1膜抗原部分位点的改造对假病毒形成及病毒感染能力的影响。本实验采用环形诱变和DpnΙ筛选的方法对env进行定点突变。用获得的克隆和骨架质粒pSG3△env共转染293FT细胞,收获假病毒后用TZM-bl细胞进行单周期感染试验,检测特定位点改造对功能性假病毒形成能力的影响。改造之前样品S12-42-1的免疫印记的实验结果显示弥散的条带,蛋白大小约160kD,但单周期感染试验中其S/CO(样品信号值与临界值的比值)小于1,即不能形成假病毒。将该样品第457位氨基酸由丙氨酸变成天冬氨酸后,用突变体S12-42M进行单周感染试验,其S/CO值为6.65,表示突变体能够形成假病毒。结果表明HIV-1膜抗原部分位点的改变影响假病毒的形成或假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基于2010年4月、7月和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鄱阳湖9个区域的鱼类多样性调查数据,分析鱼类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分类差异指数的时空变化以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鄱阳湖近十年来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2010年和2018—2019年分别调查到鱼类74种和93种,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差异贡献率最高的物种为短颌鲚、似鳊、鲫、光泽黄颡鱼和鲤;水温、总悬浮物和叶绿素等环境因素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季节差异(P<0.05)。与2010年相比, 2018—2019年鱼类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指数有一定增加,分类差异指数没有显著变化。分类差异指数的随机检验显示(Randomization test),与2010年相比, 2018—2019年位于95%概率置信范围下方的区域增加。水温、总悬浮物和叶绿素等环境因素对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分类差异指数有显著的影响(P<0.05)。结果表明,近十年来,鄱阳湖鱼类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但是小型鱼类依旧是优势种,鱼类群落小型化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的影响。同时,鄱阳湖的人类活动干扰增大,鄱阳县...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山葡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NaCl(0、0.1%、0.3%、0.5%)处理山葡萄品种‘左山二’幼苗,于盐胁迫20d时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盐胁迫25d时对0(CK)和0.3%NaCl溶液处理的植株进行叶片超微结构观察,以探讨山葡萄品种的耐盐机理。结果表明:(1)中度(0.3%)或重度(0.5%)盐胁迫下,山葡萄叶初始荧光(F0)显著升高,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光化学淬灭系数(qP)、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电子传递效率(ETR)显著降低,表明叶片PSⅡ反应中心破坏,PSⅡ受体侧电子传递受害,通过热耗散散失过剩激发能的能力减弱。(2)中度盐胁迫条件下,叶绿体超显微结构较对照发生明显变化,其外形明显皱缩变短呈不规则球形,大的淀粉粒消失,质壁分离明显,基粒和基质片层界限模糊不清,被膜破损或解体,叶绿素内部质体小球增多,表明其形态结构已受到严重损伤。(3)盐胁迫处理下,山葡萄线粒体嵴排列紊乱,线粒体膜结构模糊不清或溶解,但未见明显的破裂现象,说明线粒体受害程度较叶绿体小,线粒体较叶绿体对NaCl相对不敏感。(4)盐处理下细胞核形态较对照发生改变,核膜溶解或消失,但未完全崩解,说明盐胁迫对细胞核造成了一定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比较运用逆行可膨胀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33A、33C1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股骨远端33A、33C1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的手术固定方式分为逆行可膨胀髓内钉组(n=18)和锁定钢板组(n=2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愈合时间及功能结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骨折最终都获得愈合;逆行可膨胀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及失血量上都显著低于锁定钢板组,两组在愈合时间及功能评定方面无明显差异;5例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中1例出现浅表伤口感染,1例患者延迟愈合。结论:股骨远端逆行可膨胀髓内钉在获得与锁定钢板相当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肢功能的情况下,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等特点,对于股骨远端33A、33C1型骨折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