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1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噬细胞是机体保卫系统的细胞,当外界异物入侵以后它可向异物集中进行吞噬活动。在小鼠腹腔内塞入异物(圆形盖片)后可见巨噬细胞集中爬满盖片上,再注入墨汁。巨噬细胞即吞噬炭末微粒,其形态更为清晰可辨。本方法可作为教学示范或课外活动用以启发学生理解机体的保卫反应。其方法步骤如下: (1)将小白鼠放入瓶内用乙醚麻醉(勿麻醉致死)后取出小鼠使仰位,四肢用绳子固定于解剖板上。  相似文献   
2.
尼氏小体又名虎斑,位于神经细胞的胞浆内,用固定液固定后,可见粗细不等的小粒,集聚成大小不同的多角形小块或不规则的长形小体.近年来,用组织化学方法证明,含有大量核糖核酸.在病变或损伤时,尼氏小体减少或消失.尼氏小体的形态,数量及位置在不同的神经细胞和不同的生理状况均有差别. 目前,尼氏小体染色有许多种,但大多数步骤复杂,配制溶液较多.根据尼氏小体的化学性质,它带有较多的负电,能与碱性染料的阳离子结合的原理,我们  相似文献   
3.
无丝分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变化过程。在无丝分裂早期,球形的细胞核及核仁都伸长,高尔基复合体位于伸长细胞核长轴的中线附近,并于高尔基复合体的内侧有中心体。随后,细胞核进一步伸长呈哑铃状,中央部较窄形成核颈,并在核颈部沿着细胞核长轴出现纵褶。当细胞  相似文献   
4.
在制备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过程中,我们吸取前人经验,在制片方法上加以改进并采用复合染料染色,结果染色体分散,横纹清楚,可长期保存,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教学切片。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取材取体型大、行动缓慢,爬在培养瓶壁上的三  相似文献   
5.
番红O和固绿FCF二种染料与苏木素并列为植物组织学三种最常用的染料.番红与固绿对染是植物制片中最普通的二重染色法,染色手续简单并能清晰的显示出细胞的结构.但番红与固绿作二重染色,其结果有好有坏,成绩很不理想,原因是固绿在碱性溶液中,变成蓝色或蓝绿色,所以如用来染水生植物的茎、叶及大多数裸子植物的茎、叶,其结果往往为蓝绿色,很少成绿色.此时如不知其原因,往往误认为染色的技术不良所致,却不知  相似文献   
6.
曲霉制片法     
曲霉为半知菌类,串珠霉目的一属。有少数具有性生殖阶段,归入子囊菌纲曲霉科。菌丝有隔而分枝。无性繁殖时,从营养菌丝的一个较为膨大和厚壁的细胞(即脚胞)上生出无隔和无分枝而向上生长的分生孢子梗,梗的顶端膨大呈球形或棒状,周围着生许多称为小梗的瓶状短枝,每个小梗上可能再生一、二个或二个  相似文献   
7.
伊红Y为染细胞浆、胶元纤维、肌纤维及嗜酸颗粒等常用的染料,直接配成0.1—1%水溶液或0.1—1%酒精性溶液,这是目前常用的配制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比较,认为这种配制法,易使细胞浆退色,过1—3年后,颜色会失去原来面貌,对观察切片的组织形态带来一定的困难。在配制上稍加改良,即能克服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8.
肾动脉直接起自腹主动脉、血管粗,因此肾的血流量大,这样有利于提高肾小体的有效滤过率,所以肾的血液循环与肾的功能关系极为密切。肾动脉入肾门后,在肾窦内分支,成为叶间动脉,走向锥体间的肾柱内、并在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形成与肾表面相平行的弓状动脉。由弓状动脉沿一定间距的皮质发出小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向被膜发出毛细血管,并在沿途向两侧发出输入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内形成血管球,再汇合成输出小动脉离开肾小体。然后形成毛细血管网汇合进入小叶间静脉和弓状静脉。肾被膜和皮质表面的毛细血管进入星形静脉,然后也进入叶间静脉。分布在髓质的血管,大部分与肾  相似文献   
9.
运动神经末梢分布到骨骼肌纤维并和肌纤维紧密相贴,组成运动终板。运动终板呈卵圆形的板状隆起,一般长40—60微米,厚约10微米,大小可随肌纤维的粗细而改变。 1.取材蜥蜴、壁虎、蛇及幼年的哺乳动物的肋间肌。肌肉每块厚度3毫米左右。 2.固定组织人下列固定液呈透明。柠檬酸20克,葡萄糖7克,1%氯化金水溶液1毫升,蒸馏水100毫升 3.方法步骤 (1) 用洁净滤纸将固定后的组织吸干。 (2) 1%氯化金水溶液,浸30—60分钟(放置暗处)至肌肉组织呈金黄色为止。  相似文献   
10.
在肿瘤病因研究中,霉菌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近十多年来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知约有10种真菌的毒素有致癌作用,能诱发出大、小鼠不同器官的肿瘤,如黄曲霉毒素与肝癌的关系为人们所共知(徐达道1973;孟昭赫,1973;严瑞琪,1978;Lancaster,1961;Schoental,1961)。自国内有关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 Link)致瘤与促癌作用实验研究等文章发表以来(杨简、高进,1980),引起了工、农、医有关部门极大的关注。早在1958年上海即利用废泔脚水做原料,发酵培养白地霉制咸蛋白质的补充食料“人造肉精”,初步试用饲养猪、鸡作为蛋白质饲料,更进而利用白地霉菌体提取核酸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