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喜马拉雅旱獭(Mermota himalayana)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广泛栖息的野生哺乳动物,研究其饲养与繁殖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该种啮齿动物的生态,并且提供实验条件。国内虽有饲养但未见繁殖的报道,美国成功的把室内饲养的美洲旱獭(Marmota monax)提供医学实验研究。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也在室内饲养成功,且能繁衍后代。现报道如下。 (一)动物来源 于1982年青海湖东北岸热水滩地区的草甸草原捕获活旱獭45只,在现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热风干燥温度对荷叶离褶伞干燥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8种常见干燥动力学模型对荷叶离褶伞干燥过程拟合的适用性,采用GC-IMS技术,对不同干燥温度处理下荷叶离褶伞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热风干燥为典型的降速干燥,Midilli-Kucuk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其热风干燥过程(R2>0.99791,RMSE<0.0152,χ2<2.31×10-4);温度对荷叶离褶伞风味物质影响显著,在5个干燥温度处理下的荷叶离褶伞中共鉴定到4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13种、酮类8种、醇类13种、酯类5种和其他类8种。随着干燥温度升高(55-75℃),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醇类、酮类以及其他物质(乙酸等)略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从分子水平上探究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的差异,同时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筛选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抗乳腺癌活性部位,并对其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基于rDNA ITS序列分子系统发育树和拆分网络(splits network)分析研究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的差异;采用MTT法检测发酵液不同提取物抗乳腺癌活性;通过细胞形态观察进一步了解活性提取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LC-MS/MS对活性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系统发育树表明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粗毛纤孔菌GC含量较桑黄孔菌属菌株低,同时拆分网络分析法能更好地区分粗毛纤孔菌与桑黄;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正丁醇提取物对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 P<0.05),作用24h的IC50值为245.44μg/mL;细胞形态观察显示正丁醇提取物浓度在250μg/mL时,对MDA-MB-231细胞的凋亡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强;LC-MS/MS检测到正丁醇萃取部分的物质有2个,这2个物质均首次在粗毛纤孔菌中鉴定得到。结果表明,拆分网络分析法可较好地用于粗毛纤孔菌与桑黄孔菌属菌株的分子甄别,正丁醇提取物是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液抗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主要活性部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粗毛纤孔菌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营养条件下斑玉蕈菌丝生长及产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测定了不同营养条件下斑玉蕈菌丝形态特征、生长速度及产酶规律。低碳氮盐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但其菌丝非常稀疏,边缘不整齐,在整个生长阶段酶活力(包括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木素过氧化物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较低,营养不足对该菌菌丝生长速度影响不明显,但对菌丝形态和酶活有很大的影响;低氮条件下最先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说明限氮条件可以刺激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产生;高无机盐条件下最先产生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但菌丝生长速度较慢,酶活性比较低,浓度过高会影响菌丝生长。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条件对斑玉蕈的菌丝生长及多种酶活性有很大影响,这为斑玉蕈改变营养条件调节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形态以及基质降解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斑玉蕈栽培过程中基质的高效利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横坑切梢小蠹,云南切梢小蠹和短毛切梢小蠹同域危害寄主云南松,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为探讨同域切梢小蠹种群在共存下对其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采用传统聚集指标法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三者在梢转干期不同受害云南松纯林树冠中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重度受害样地中云南切梢小蠹种群密度显著高于横坑切梢小蠹,在轻度受害样地则相反;传统聚集指标法结果显示同域共存的3种切梢小蠹种群在不同受害程度云南松中均为聚集分布,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聚集是由环境因素和昆虫本身的聚集习性引起;地统计学结果表明除重度受害样地中短毛切梢小蠹呈随机分布外,其余切梢小蠹在不同种群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除重度受害样地横坑切梢小蠹外,其他小蠹的空间依赖范围为4.01—7.45 m。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在不同受害林分中拟合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在球形模型和高斯模型之间转换。同域共存关系不影响不同种群密度下的切梢小蠹种群空间分布类型,但影响其半变异函数模型和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微生物法预处理对红麻秸秆中木质素的降解及后续的红麻纤维素酶促糖化和发酵效率的影响,将白腐真菌Pleurotus sajor-caju接种在红麻秸秆培养基上固态培养,对红麻秸秆进行预处理。经P. sajor-caju培养25~35 d后,有效转化红麻秸秆中的木质素,转化率最高可达50.20%,并提高红麻纤维素的酶促水解效率,糖化率达69.33%~78.64%,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3.5~4.1倍。以微生物法预处理后的红麻秸秆样品为底物的同步糖化发酵实验表明,发酵72 h,发酵液中乙醇浓度达到18.35~  相似文献   
7.
筛选茯苓高产胞内多糖和胞内三萜的优良液体发酵出发菌株。采用PDA富集固体平板培养与液体发酵培养测定菌丝体生长速率;采用液体发酵策略分析16种茯苓菌株产胞内多糖与胞内三萜的潜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生长于固体培养基与种子培养基的生长速率之间没有关联性;降低一级种子培养基初始pH值到4.0时能有效缓解茯苓菌株培养物褐化现象;AS5.137胞内多糖含量最高,达377.60±0.10 mg/g,而DB菌株显示出最高的胞内多糖产量,达1.01±0.13 g/L;Y1菌株胞内三萜含量最高,达83.89±4.28 mg/g,而Jingzhou28菌株胞内三萜产量最高,达136.63±26.66 mg/L。就生产茯苓胞内多糖与胞内三萜而言,AS5.137与DB菌株适合作为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出发菌株;Y1,Jingzhou28,Z(z)与Xingpinzhong菌株均较适合作为液体发酵产胞内三萜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8.
化感水稻根际微生物类群及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以化感水稻PI312777(PI)和非化感水稻Lemont(LE)为材料,分别测定不同水稻叶龄期(3~7叶期)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化感水稻明显影响土壤根际微生物类群及相关酶活性.化感水稻PI根际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高于非化感水稻LE,增幅分别在11.2%~28.3%、40%~78.6%和111.5%~173.9%之间,而真菌数量低于非化感水稻LE,最高仅为其值的25.5%,说明化感水稻PI对绝大多数细菌、放线菌、固氮菌生长有促进作用,对一些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化感水稻PI对氨化细菌、亚硝酸细菌、硝酸细菌、好气性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硫化细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以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的更为明显,最低增幅分别为53.7%和57.6%;而对反硫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其值最高分别为非化感水稻的54.2%和50.6%.此外,化感水稻PI根系分泌物对脲酶、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而对过氧化氢酶则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22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ITS序列进行分析,并基于拆分网络法splits networks,分析供试菌株的亲缘关系,再进一步比较供试菌株发酵产虫草素能力,筛选出高产虫草素菌株。结果表明,22株蛹虫草的ITS序列长度在518-539 bp之间,对位排列后有39个差异位点,其中有12个简约信息位点,并且都发生在ITS1区;构建的拆分网络显示22株虫草聚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因其特有的碱基替换而区别于其他菌株;22株蛹虫草发酵产虫草素性能差异很大,且虫草素主要存在于胞外液中,MF27的胞外液虫草素含量为332.74 mg/L,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0.05)。本研究为研究蛹虫草菌株间的系统关系和种质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球藻细胞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对啤酒酵母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妹藻(Chlorella vulgaris)为绿藻门普生性单细胞藻类。因其具有极为丰富均衡的营养成分,常作为医疗保健品,或用于食品、轻工业以及饲料添加剂,并可用于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污水处理及环境评价方面.小球藻生长因子(Chlorena Growth Factor,CGF)又称小球藻精,为其细胞活性物质,含有氨基酸、核酸、多糖、多肽、蛋白质、酶、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被誉为“类荷尔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