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亚热带次生林土壤pH 值与含水量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华  胡刚 《生态科学》2014,33(1):148-153
在广西青秀山南坡和北坡的次生林内各建立1 块50 m×50 m 样地, 进行表层土壤(0-10 cm)网格取样, 并利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pH 值和含水量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北坡和南坡的土壤pH 值均属弱变异性, 而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除北坡土壤水分含量的理论变异模型为指数模型外, 其余土壤指标均为球状模型。两块样地的土壤pH 值和含水量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 这是由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Kriging 等值线图显示, 北坡土壤pH 值的空间变异格局呈现由左向右逐渐递增的趋势, 而南坡呈现从左到右逐渐递减的趋势; 北坡表土水分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样地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区域, 而南坡土壤水分为从左到右逐渐递增。微地貌、群落盖度以及物种分布差异等是影响青秀山南亚热带次生林土壤pH 值和含水量空间变异和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韩家亮  胡刚 《兽类学报》2012,32(4):362-367
因昼行性灵长类动物一天中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其夜宿地度过,其夜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活动方式与行为特点(Anderson,1998).对夜宿行为的观察可收集白天无法收集到的灵长类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信息,如夜宿地分布(sleeping site)、睡眠时间(time)、睡眠抱团组成(huddling)等(Takahashhi,1997;Ogawa etal.,2007;黎大勇,2010),灵长类夜宿行为的研究对于分析了解其白昼活动方式与行为适应特点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Anderson,1998).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植物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刚  黎洁  覃盈盈  胡宝清  刘熊  张忠华 《生态学报》2018,38(9):3022-3034
以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度级和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时间序列分析和7种聚集强度指数等方法对4种红树植物的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旨在阐明红树植物种群与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潜在的驱动机制,为广西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木榄和秋茄种群更新良好,桐花树更新受到一定阻力,种群相对稳定,白骨壤种群更新不良,呈现明显的衰退趋势;4种红树植物种群不同龄级的存活量差别较大,存活量和生命期望一般随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白骨壤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Ⅰ型,其种群个体均能达到其平均生理寿命,木榄和秋茄种群属DeeveyⅡ型,各龄级个体具有相对一致的死亡率,而桐花树种群介于DeeveyⅠ型和DeeveyⅡ型之间,其幼龄期死亡率偏高,中龄期后死亡率逐渐接近;时间序列分析同样表明,白骨壤未来种群数量将明显降低,种群逐步衰退,桐花树未来种群数量将表现为稳中有降,而木榄和秋茄未来种群数量将趋于增加。4种红树植物不同龄级种群多呈现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往往随种群龄级的增加而趋于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北仑河口4种红树植物的种群动态与群落所处演替阶段息息相关,先锋植物白骨壤种群处于较快衰退阶段,演替前中期的桐花树种群稳中有降,而演替中后期的秋茄和木榄种群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反映出本次调查的红树林群落正处于演替的中期阶段,白骨壤和白骨壤+桐花树群丛将逐步演替为以木榄为优势种的群丛。此外,红树植物的种群动态受到自身繁殖特性、生境条件、种内和种间竞争、虫害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西南喀斯特木本植物区系成分的纬度变异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选取3个极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原生植被区域,即北热带的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南亚热带的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和中亚热带的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查阅文献,整理出3个区域的木本植物名录,比较分析木本植物种类组成和区系成分的纬度变异格局。结果显示,弄岗、龙虎山和茂兰3个不同气候区域内的木本植物分别有104科425属936种、99科363属636种和100科352属995种。木本植物区系均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其优势科热带性质随纬度升高逐步降低。热带区系成分与温带区系成分的比值(R/T)反映出,弄岗和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的木本植物区系属的热带性质明显,而茂兰自然保护区植物属的热带性质较弱,温带性质属的比重随纬度升高而增加。科、属、种相似性系数表明,弄岗和龙虎山间的木本植物亲缘关系较密切,弄岗和茂兰间次之,而龙虎山和茂兰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片断山地雨林蚁科昆虫群落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西双版纳是中国具有热带雨林的3个地区之一。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山地雨林和3块山地雨林片断的蚂蚁群落作了比较研究。目的是揭示保护区与各片断间距离对蚂各落的影响。在4种样地中共计采集蚂蚁6亚科35属74种。与保护区距离不等的片断各有自己的特有种(10-11种),各片断的特圾种少于自然保护区(15种)。随着片断与自然保护区的距离增加,片断与保护区共有物种数减少(从5种、3种至2种);最重要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蚂蚁群落生物量和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和整个西双版纳地区的蚂蚁数量,生物量,每天和每年搬运土壤和有机质的数量进行了测定和推算,在勐腊县橡胶园内,黄jin蚁Oecophyllasmaragdina(Fabricius)在45.5%的树冠上做巢,并很好地保护了这些橡胶树。西双版纳地区总面积19690km^2,其中保护区占12.7%蚂蚁的数量相当可观,经测定,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蚂蚁数量为5.2×10^12  相似文献   
7.
汉坦病毒糖蛋白G1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利用Ras募集系统(RRS)构建并鉴定含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GI的诱饵载体。将汉坦病毒76—118株囊膜糖蛋白GI基因与Ras基因连接,构建嵌合基因Ras—G1及Ras—G1’(G1’无前导肽序列)。将两个嵌合基因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pMet25,并转染至酵母温度敏感株cdc25-2,检测其对RRS系统的激活作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表明,Met—G1和Met—G1’载体构建正确。激活试验为阴性。说明Met—G1和Met—G1’载体可用于从cDNA库中筛选汉坦病毒受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易因干扰而退化,然而处于植被恢复早期的喀斯特灌草丛对放牧干扰的响应过程及其机制仍知之甚少。该研究以广西马山县的亚热带喀斯特山地灌草丛为对象,选取重牧、中牧、轻牧和无牧4个放牧强度的群落设置样方并进行调查,从而分析喀斯特山地灌草丛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主要结果:(1)样地中有维管植物272种,隶属77科200属,禾本科、菊科、豆科和马鞭草科是优势类群。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灌木层的科、属、种数量单调递减,草本层物种数单峰变化,峰值出现于轻牧区;(2)放牧强度增加并未使优势种发生明显更迭,但重要值会发生变化,如灌木黄荆(Vitex negundo)以及草本入侵种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鬼针草(Bidens pilosa)的重要值会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3)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分析表明,放牧致使灌木层物种趋于同质化,多数样方间的物种组成趋于相似,但同一放牧强度中的物种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异;灌木层物种受放牧强度和岩石裸露率的影响最为明显,而草本层植物除受放牧强度影响外,还受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pH等因子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汉坦病毒糖蛋白(GP)和核蛋白(NP)的嵌合基因G2S0.7表达产物的免疫学特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将汉坦病毒含有G2S0.7嵌合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融合表达并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微量细胞培养中和实验及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免疫应答效果,以研究嵌合基因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用该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抗汉坦病毒NP及GP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效价分别为1:3200及1:200;同时融合蛋白还可刺激机体产生低水平的中和抗体和明确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汉坦病毒G2S0.7嵌合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既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汉坦病毒体液免疫应答,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为进一步进行汉坦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约60只)川金丝猴群采用直接跟踪观察,并结合植物样方调查对该猴群冬季栖息地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猴群的活动位点,设置了75个20m×20m的植物样方,测定了12个生态因子(植被类型、乔木的胸径、郁闭度、乔木的高度、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坡形、距水源距离、乔木密度、灌木盖度)。研究发现,冬季猴群主要在海拔2000~2500m、乔木平均胸径11~30cm、乔木平均树高为10~29m、乔木密度为20~40棵/20m×20m之间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阳坡中活动,还偏好在郁闭度为25%~49%、坡度为6°~20°、坡形为凸坡和复合坡、坡位为脊中部和下部、距水源距离0~300m的生境中活动。研究表明,冬季的食物资源、气候条件是影响川金丝猴群栖息地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