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明确干旱区农田开垦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评估其固存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不同开垦年限(2~5、12~15、25~30、40~50年)农田为对象,以未开垦的自然土壤为对照,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探究农田开垦过程中0~2 m土层内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随开垦年限的增加,浅层(0~0.4 m)土壤有机碳密度呈持续增加趋势,但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处于较低水平(0.990~1.983 kg·m-2)。深层(1.2~2 m)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开垦年限较长(25~30和40~50年)的农田中有所增加,而在开垦年限较短(2~5和12~15年)的农田中无增加趋势。未开垦土壤和各耕作年限农田深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在0~2 m土层中占比较大(28.9%~38.6%)。不同耕作年限农田中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二次函数关系,且拟合度较高(R2为0.757~0.972)。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是影响0~2 m土层有机碳密度的关键因素,且耕作年限对浅层(0~0.4 m)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宁夏引黄灌区次生盐碱地紫穗槐茎干液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7年5-10月采用包裹式液流测量系统,研究宁夏引黄灌区次生盐碱地不同水盐条件下不同基径紫穗槐的液流变化、耗水规律,以及环境因子对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晴天紫穗槐液流呈“几”字型宽峰曲线,无明显“午休”现象,多云、阴、雨天气呈不规则多峰曲线,夜间存在微弱液流;生长季(5-10月)中,基径约为13、16、22 mm紫穗槐的总液流量分别为138.14、206.06、370.11 kg,6、7月耗水较多,约占全生长季的50%,5、8月次之,9、10月较少;0.5 h和日尺度下,光合有效辐射(PAR)为影响紫穗槐液流的关键因子.第一阶段(5月13日-8月19日),浅层(0~40 cm)土壤水分对不同基径紫穗槐的液流均有显著影响,浅层土壤盐分仅对13 mm紫穗槐液流存在显著抑制作用;第二阶段(8月20日-10月10日),土壤水分、盐分对不同基径紫穗槐液流均无显著影响.综上,基径<13 mm的紫穗槐不适宜在浅层土壤电导率(EC)>2 dS·m-1的盐渍土中栽植,而基径>16 mm的植株可在浅层土壤EC为5 dS·m-1的盐渍土中正常生长,且均需在其生长旺盛期进行合理灌溉.  相似文献   
3.
混合盐碱胁迫对地被菊寒露红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地被菊寒露红(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Hanluhong’)为材料,一方面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其生长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模拟青铜峡盐碱胁迫程度,探讨其在青铜峡地区的适生性。设置3个pH梯度(7.0、8.0、9.0),在每个pH梯度下用NaCl、Na_2CO_3、NaHCO_3、Na_2SO_4配置不同浓度(0、0.2%、0.4%、0.6%、0.8%、1.0%)的混合液对地被菊植株进行胁迫处理,观察并测定不同胁迫条件下植株株高、根长、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长时间生长在高盐碱环境会使地被菊寒露红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下降。(2)青铜峡实验模拟组(pH=8.0,盐浓度为0.4%)的植株株高、根长的伸长速度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同时植株的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有降低趋势,但荧光参数下降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可得,高盐、高碱环境均不利于地被菊寒露红植株的生长发育。在青铜峡地区的盐碱胁迫强度下,地被菊寒露红具有一定的抗盐碱性,基本能够正常生长,可用于当地植被及生态环境修复和园林造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从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河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中选取13个评价指标,采用梯形函数对各指标评价值进行归一化,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对流域生态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1年,雁栖河小流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均有所提高,其中,生态效益的增幅最大,其效益评价值由2004年的0.210提高到2011年的0.255,增幅为21.5%;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值由0.734提高到0.840,增幅为14.2%.目前,流域已达到高级生态系统阶段,系统处于良性循环,流域内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