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8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s,EMP)对清醒大鼠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适应性血压测量1周后的1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辐照组和辐照组,每组7只,在锥形平板GTEM小室内接受EMP辐照,EMP辐照参数为:场强200 kV/m,脉冲前沿3.5 ns,脉宽14 ns,重复频率1 Hz,辐照后用无创性尾套式血压测量仪测量2 hr至1 wk内大鼠动脉血压和心率变化规律。结果:照后3 d大鼠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与假辐照组相比下降显著(P0.05),12 h有下降趋势,其他时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辐照对大鼠心率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EMP辐照可以引起大鼠血压一过性降低;对大鼠心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方法优化菊粉酶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雄  章莹  王金华 《生物技术》2006,16(5):44-47
目的:为提高菊粉酶的产量。方法:运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Kluyveromyces S120液体发酵生产菊粉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方法对8个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并筛选出了有显著正效应的菊芋粉、玉米浆、(NH_4)H_2PO_4等三个因素,其他五个因素没有显著影响。然后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了上述三个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结果:在优化培养基下,菊粉酶产量为102.82u/mL,是优化前的2.1倍。  相似文献   
3.
利用亚甲基蓝平板初筛、摇瓶复筛,从土壤中筛选了一株聚-ε-赖氨酸(ε-PL)高产菌株,ε-PL摇瓶产量大于2g/L,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对该菌株发酵生产ε-PL的培养基成分进行初步研究表明:葡萄糖是最好的碳源,酵母粉和硫酸铵是最佳的复合氮源,在优化培养基下,ε-PL摇瓶产量达到3.9g/L。  相似文献   
4.
减量施氮与大豆间作对蔗田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10—2013年的大田试验,探讨了2个施氮水平(300和525 kg·hm-2)和3种种植模式(甘蔗、大豆单作及甘蔗-大豆1∶2间作)对蔗田大豆固氮、甘蔗和大豆氮素累积及氨挥发和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豆单作相比,甘蔗-大豆间作的大豆固氮效率下降,但不同施氮水平间作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甘蔗、大豆氮素累积无显著影响.减量施氮水平下氨挥发量低于常规施氮处理,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氮淋溶量无显著影响.除2011年甘蔗单作减量施氮水平下出现蔗田氮素亏缺(-66.22 kg·hm-2)外,其余不同年份不同种植模式下氮素都处于盈余状态(73.10~400.03 kg·hm-2),施氮水平显著影响了蔗田的氮素盈亏,且常规施氮水平下氮素盈余量显著高于减量施氮处理,过高的氮素盈余增加了氮素污染农田环境的风险.从培肥地力、降低氮素污染环境的风险和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考虑,减量施氮水平下甘蔗-大豆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获得高活性的抗肿瘤新化合物。本文以鬼臼毒素为起始原料,在CF3COOH/NaI或者ZrCl4/NaBr的作用下,经SN1亲核取代,缩合,得到目标产物。该化合物通过1H NMR、MS谱确证,同时采用MTT法评价了新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与依托泊苷相当,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亚甲基蓝平板初筛、摇瓶复筛,从土壤中筛选了一株聚-ε-赖氨酸(ε-PL)高产菌株,ε-PL摇瓶产量大于2g/L,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对该菌株发酵生产ε-PL的培养基成分进行初步研究表明:葡萄糖是最好的碳源,酵母粉和硫酸铵是最佳的复合氮源,在优化培养基下,ε-PL摇瓶产量达到3.9 g/L。  相似文献   
7.
基于DRGs的新生儿产伤发生率调整研究     
目的 对新生儿产伤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评价WI-DRGs对新生儿产伤风险模型的调整效果,探讨WI-DRGs对质量指标评估的作用。方法 对3所医疗机构2011年-2016年新生儿产伤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DRGs调整的新生儿产伤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WI-DRGs对新生儿产伤率的调整效果。结果 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为0.852/1000,对新生儿产伤有统计意义的影响因素为新生儿出生体重、产妇合并症与并发症、WI-DRGs分组等。应用logistic模型估计期望新生儿产伤数,计算甲、乙、丙医院新生儿产伤比(实际/期望)分别为1.082、1.050 、0.839。结论 WI-DRGs是有效的质量指标调整工具,今后应在新生儿产伤率的研究基础上,利用DRGs结合NLP、QDM等信息应用技术,开发并建立适合我国妇幼专科的信息化综合质量评估平台。  相似文献   
8.
在5L自动发酵罐中,通过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对白色链霉菌(Strepomyces albulus)生物合成聚-ε-赖氨酸(ε-PL)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批发酵中,利用pH控制策略,ε-PL产量从0.6 g/L提高到2.4 g/L。在分批补料发酵中,采用pH控制策略,当糖浓度在10g/L以下,补加葡萄糖和硫酸铵,则菌体大量生长,ε-PL产量提高到16.81 g/L,为分批培养的27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